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5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8篇 |
临床医学 | 16篇 |
内科学 | 2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2篇 |
外科学 | 19篇 |
综合类 | 38篇 |
预防医学 | 18篇 |
药学 | 43篇 |
中国医学 | 10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建立了新托品的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最小检测值20pg/0.1ml,抗血清滴度1:320,K值1.4×10~9M~(-1)检测方法特异性好,方法简便、经济、快速,可直接测定全血和尿样品。 相似文献
32.
建立了竞争抑制性酶联免疲吸附试验方法(CI—ELISA)以定量测定三硝基甲苯(TNT)血红蛋白加合物,该法的线性范围0.5 ng·ml~(-1)~1μg·ml~(-1),每个样品最小可测值为0.05 ng;批内变异系数8.0%左右,批间变异系数约为15.0%;正常大鼠血浆和血红蛋白溶液中外加2-氨基-4,6-二硝基甲笨(2A)或4-氨基-2,6-二硝基甲苯(4A)的回收率为84~101%,用此法首次检测TNT染毒大鼠中血红蛋白加合物,证实TNT血红蛋白加舍物水平与染毒剂量之间有明显的依赖关系,并可存留较长时间;反复染毒时,血红蛋白中2A,4A量有明显蓄积现象。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 开发河豚毒素 (TTX)的抗毒疫苗。方法 TTX与载体蛋白中国鲎血蓝蛋白 (TTH)、破伤风类毒素 (TT)和牛血清白蛋白 (BSA)化学偶联 ,分别制成免疫抗原TTX TTH和TTX TT ,检测抗原TTX BSA。经腹腔或皮下注射免疫原 (用Freund佐剂 ) ,免疫BALB/c小鼠 ;每组 12只 ;5个月内接受免疫原累计量 375 μg/鼠。定期采集动物血清 ,ELISA法监测血清中抗体质量 (滴度及亲和力 )。经igTTX的生理盐水攻击免疫鼠 ,以检验抗毒效价 ;首次剂量6 30 μg·kg- 1,间隔 2~ 3周后提高剂量再次攻击活存动物 ,观察攻毒实验后症状 ,记录 2 4h存活率及死亡鼠的存活时间。结果 所试两种人工抗原的抗毒效应无明显差异。免疫鼠经ig 6 30 ,80 0 ,12 0 0 ,15 0 0 ,2 0 0 0 μg·kg- 1TTX攻毒时 ,存活率分别为10 0 % ,95 % ,90 % ,70 %和 4 5 % ;测得半数死亡剂量约为 2 0 0 0 μg·kg- 1。免疫鼠经 2~ 5次igTTX重复攻毒 ,86 %动物累积耐受剂量高于 3.5mg·kg- 1;4 3%动物累积耐受剂量高于 5 .5mg·kg- 1。中毒对照动物ig 6 0 0 μg·kg- 1TTX全部死亡。结论 研制的TTX的化学实验疫苗可高效预防TTX口服攻毒 ,免疫预防是对抗TTX中毒很有希望的途径 相似文献
35.
36.
用Sepharose 4B-6-氨基己酰-氨基VX亲和凝胶层析分离纯化兔抗VX抗血清中对VX特异的免疫球蛋白,再用胃蛋白裂解为F(ab)2片段。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抗体活性,在吸光度1.0时,抗血清,Igs和F(ab)2的蛋白质肖度分别是1.75,0.25和0.17mg.L^-1。 相似文献
37.
本文主要介绍1992.2~1995.4月,作者用德国WOLF电视腹腔镜,施行各类胆囊切除术(LC)5000余例,现就在本院施行的5021例胆囊切除术所出现的并发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呼吸运动对中央气道径线值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6年3—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招募60名健康成人志愿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5~54(34.0±9.1)岁。志愿者均行胸部多层螺旋CT(MSCT)检查,于深吸气末、深呼气末分别扫描全肺,薄层图像结合多平面重建技术(MPR),使用特殊纵隔窗(窗宽500 HU,窗位-100 HU) 在吸气末、呼气末时测量中央气道横截面积,计算塌陷指数,测量左主支气管-右主支气管夹角(隆突角,∠C)、右上叶-中间支气管夹角(∠RI)、右中叶-右下叶支气管夹角(∠RMI)及左上叶-左下叶支气管夹角(∠LUI),并观察吸气末、呼气末时中央气道的形态改变。结果 深呼气末,中央气道横截面积均少于吸气末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气管塌陷指数为19.7%±8.6%;右主支气管、中间支气管、右上叶支气管、右中叶支气管和右下叶支气管塌陷指数分别为21.4%±9.6%、14.7%±6.2%、15.5%±5.7%、10.1%±3.6%、24.5%±9.1%;左主支气管、左上叶支气管、左下叶支气管塌陷指数分别为24.0%±9.4%、15.1%±5.0%、27.6%±10.7%。左侧中央气道中,各级支气管塌陷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696, P<0.05);其中左主支气管、左下叶支气管的塌陷指数较大,与左上叶支气管塌陷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右侧中央气道中,各级支气管塌陷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154, P<0.05);其中右主支气管、右下叶支气管的塌陷指数较大,分别与右上叶支气管、中间支气管、右中叶支气管塌陷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呼气末与吸气末时比较,∠C增大,∠RI、∠RMI、∠LUI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其中∠LUI吸气-呼气差值最大。深吸气末时,中央气道的轴位横断面多为类圆形或卵圆形。深呼气末时,气管85%(51/60)、左主支气管70%(42/60)、右主支气管82%(49/60)呈后膜变平或轻度前弓形态。叶支气管断面形态改变不明显。结论 MSCT为观察和测量中央气道径线的有效手段,根据不同呼吸时相的气管及各级支气管的横截面积和夹角变化程度不同,有利于指导临床选择合适型号的气道支架,也有助于探讨和研发更具有生理适应性的气道支架。 相似文献
39.
我们研制了一种多功能一次性穿刺器 ,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于 1997年元月开始应用于临床 ,共行胸腔、腹腔、膀胱、心包穿刺 5 2 0例 ,其中胸腔积液穿刺 2 2 8例 ,腹腔穿刺2 0 1例 ,急性尿潴留膀胱穿刺 5 6例 ,心包积液穿刺 3 5例。在整个穿刺诊疗过程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达到减轻病人痛苦 ,缓解症状 ,协助诊治的目的。穿刺器由穿刺针、皮肤固定卡、三通、排出管、刻度液袋和一次性注射器组成 ,每个部件衔接吻合为一整体。整套穿刺器和一次性手套、洞巾、即时贴、纱布共同放入塑料袋内密封 ,实施消毒灭菌。2…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甲强龙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对IL-12、IL-13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1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实验对照组,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甲强龙,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持续时间进行比较,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后IL-12和IL-13的水平。另随机抽取同期健康体检婴幼儿1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在总有效率、痊愈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实验对照组(X^2=5.333、5.058,P〈0.05)。两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后的IL-12、IL-1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2、-4.984,P〈0.01);IL-12水平均明显升高(t=-10.974、-6.453,P〈0.02)、IL-13水平均明显下降(t=25.114、17.554,P〈0.01),但两组婴幼儿IL-12、IL—13水平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30、14.490,P〈0.01)。结论静脉注射甲强龙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显示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存在IL—13的高水平状态,甲强龙可以显著下调IL-13水平、上调IL—12水平。毛细支气管炎的IL-12、IL-13的不平衡状态可能在向哮喘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