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7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103篇
内科学   15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43篇
预防医学   178篇
药学   48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41.
目的探讨和评价hsp65and rpoB PCR-RFLP用于龟/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种的快速鉴定。方法收集经PNB/TCH鉴别培养基表型鉴定和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为龟/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的临床分离菌株,用hsp65and rpoBPCR-RFLP进行种/亚种鉴定。结果经表型鉴定为非结核分枝杆菌的27株临床菌株,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与龟/脓肿分枝杆菌的同源性达到99.7%。经hsp65PCR-RFLP and rpoBPCR-RFLP鉴定18株为脓肿分枝杆菌(M.abscessus),4株为溃疡分枝杆菌(M.absecces),另5株表现为独特的指纹特征,可能是一个新的亚种。结论能够快速进行龟/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种/亚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742.
目的 研究中国莱姆病螺旋体菌株中OppA2基因及其人B细胞抗原表位区的序列多态性,了解不同地域OppA2的变化特征,为中国莱姆病的早期诊断提供线索和依据。 方法 选取59株莱姆病螺旋体分离株,PCR扩增其OppA2基因并测序后,结合3种基因型参考菌株序列,与免疫表位数据库(IEDB)中查询到的B细胞表位序列进行比对分析。 结果 中国莱姆病螺旋体中OppA2基因序列在Borrelia burgdorferi sensu strict(B.b.s.s), Borrelia garinii(B.g)和Borrelia afzelii(B.a)3个基因型间存在明显的多态性。 但OppA2基因序列在B.b.s.s和B.a型内保守;在B.g型内存在异义突变。 B细胞表位改变主要发生在B.g基因型的亚簇2、亚簇3以及JC2-2分离株。 B.g基因型的亚簇2、亚簇3以及JC2-2菌株的296aa变异和亚簇3的295aa变异使3个B细胞抗原表位受影响;JC2-2菌株的372aa变异使1个B细胞抗原表位受影响;这些表位区的变异使部分B细胞表位序列(4/7,57.1%)呈现多态性。 结论 中国莱姆病螺旋体OppA2基因及其人B细胞抗原表位区在3个基因型间和B.g型内存在多态性;其中有3个B细胞抗原表位区(191~225aa、276~290aa和381~400aa)在B.b.s.s,B.g和B.a三种基因型内高度保守,可作为中国莱姆病早期诊断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743.
患者,男性,85 岁。上颌重度反牙合,上颌后牙牙列缺损,无法咀嚼。于2002年7月来诊,要求修复治疗。1.口腔检查患者由于后牙牙列缺损时间较长,未及时修复,长期使用前牙咀嚼,戴牙合垫造成上颌前牙严重前倾,呈扇形,前牙有松动,且长期上颌重度反牙合。上颌与下颌牙槽骨相差10mm。缺失,牙龈萎缩,松动2度,上前牙前庭沟变浅,约为2 mm~5mm,上颌硬腭穹隆低平。经临床检查,并根据患者意见,将拔除,进行根管治疗后,磨去牙冠,保留根面。2. 修复方法①按常规方法取上颌总义齿印模和下颌印模。取得准确印模后,及时灌注石膏模型,然后进行模型设计。②按常规修…  相似文献   
744.
随着口腔修复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残根残冠的修复方法日益完善.对符合修复要求的残根残冠,先行完善的根管治疗,桩核修复后,再做全冠修复,是其中的一种较完善方法[1].桩核的常规技术操作,是先对根面及根管进行预备,用蜡制作桩核熔模[2].我们对500例磨牙残根残冠进行的桩核修复,在口外制取不同就位道磨牙桩核熔模方面,摸索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其制作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45.
老年人磨牙根折的修复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56例老年人磨牙根折的修复及疗效。方法:采用牙齿半切要,切除56例牙根折侧冠根部分,余留冠根部分分别以全冠(30例)和固定桥(26例)修复。结果:修复治疗后12-25个月复查,疗效为优45例、良10例、差1例,两种修复类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使用牙体半切要结合不同的固定修复方法,可有效地保留老年人磨牙根折的患牙。  相似文献   
746.
上颌个别侧切牙舌向错位背牙式义齿的制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颌个别侧切牙舌向错位,导致与对颌侧切牙呈反,造成牙齿拥挤、排列不齐。在一些成年患者,受条件所限,正畸有困难。或因正畸时间长,患者不愿接受正畸治疗。我们为其设计制作背牙式义齿修复,获得较好的效果。我们共制作背牙式义齿修复123例,男性68例,女性55例,年龄35-69岁。均为个别上颌侧切牙舌向错位,与对颌侧切牙呈反,且与正常排列的邻牙有一定间隙。具体制作方法:1. 常规取模,灌注工作模型。2. 弯制卡环:根据 或 间隙的大小,决定选择钢丝的粗细,一般用0.7或0.8mm钢丝弯制,充分利用 或 的舌侧窝。在石膏模型的工作区…  相似文献   
747.
嵌体部分冠修复老年人后牙大面积缺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分析铸造嵌体部分冠修复老年人后牙舌侧大面积缺损的临床情况和修复效果.方法:对74颗舌侧大面积缺损的老年人的上下后牙残冠,在完善口腔内科治疗的基础上,按牙体缺损的情况利用髓室、根管或钉道等不同固位形式,制作覆盖牙体(牙合)面的铸造嵌体部分冠的修复.结果:经1~3年的随访观察,根据主诉与检查,67颗患牙经修复后满意,成功率90.5%,失败原因主要为制作精确度差导致的固位力差、继发龋、食物嵌塞等从而导致修复体脱落以及患牙根尖和牙龈的炎症.结论:嵌体部分冠是修复老年人后牙舌侧以及近远中大面积缺损的一种经济、美观而有效的方法,准确的牙体预备和制作,是修复体成功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748.
目的:观察针刺华佗夹脊穴配合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骨质疏松症腰背痛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20例)与药物组(20例),以骨密度(BMD)、视觉摸拟评分指数作为疗效评定标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改善指数均明显降低(均P0.001),针药结合组治疗后较药物组下降更明显(P0.001);药物组腰椎和股骨BMD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P0.05),针药结合组治疗后腰椎BMD较药物组增加明显(P0.05)。结论:针刺华佗夹脊穴配合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能有效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在改善患者疼痛方面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749.
目的探讨聚羟基丙烯酸和 Van-clear在苏木精 -伊红染色法( HE染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河北省人民医院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期间送检的脑组织( 12例)、脾组织( 18例)、骨髓组织( 22例)、淋巴结组织( 50例)、淋巴瘤组织( 1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 62例)、宫颈腺癌组织( 26例)、子宫平滑肌瘤组织( 74例)、慢性宫颈炎组织( 102例)、胎盘组织( 35例)、脂肪组织( 57例)同一部位各取材两块,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 A组和 B组。 A组采用传统甲醛和二甲苯处理 HE切片 468张, B组采用环保试剂,聚羟基丙烯酸和 Van-clear处理 HE切片 468张,观察对比两组切片 HE染色情况。结果两组切片均取材完整、厚度适宜、未见褶皱或刀痕、 HE染色核浆清晰、红蓝适度、透明洁净、封裱美观; A组优良率与 B组优良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98.08%比 98.71%)(P>0.05);将 A组 HE染色结果作为参照, B组切片的优、良、中、差染色结果与 A组染色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 97.4%(456/468)、 98.2%(459/468)、 99.4%(465/468)、 100%(468/468),本研究符合率最小为 97.4%,将  相似文献   
750.
目的探讨伴绒癌特征的乳腺癌(breast carcinomawith choriocarcinomatous features,BCCF)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BCCF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60岁。发现右侧乳腺肿物2年。查体发现右乳乳晕下可触及一5.5 cm×4.0 cm大小肿物,质硬,延及外上象限。镜检:在高级别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Ⅱ级的背景中,散在或呈片状分布的肿瘤细胞出现明显间变,细胞大,胞质丰富,核大,核染色质深,核质比增高,可见一至两个明显的核仁,合体细胞样单核和多核瘤巨细胞均存在,形态类似于绒毛膜癌的癌细胞,这种细胞与导管癌癌细胞混合存在,局部可见移行过渡。免疫组化标记:c-erbB-2和E-cadherin均(),HCG和GCD-FP-15均(),PR(+),ER(-),Ki-67增殖指数约60%。结论 BCCF罕见。诊断时需与分化差的浸润性导管癌及生殖道绒癌乳腺转移等鉴别;免疫组化标记HCG()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