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35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多手指多节段离断再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手指、多节段断指再植的方法及功能恢复。方法对12例43指113节段予以再植,采用分组协作、“流水式”清创、“逆行法”再植的方法,按先远端、后近端顺序依次再植示、中、环、小指。结果再植指成活率93.0%,平均随访3.5年,手功能评定:优2例,良5例,差4例,劣1例,优良率58.3%。结论多手指、多节段断指再植采用非常规方法,仍能获得较高成活率;手功能恢复较差原因可能有适应证选择、贯穿关节固定、忽视术后康复等有关。  相似文献   
93.
不同内固定对肱骨干骨折愈合影响的影像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影像学角度对天鹅记忆接骨器(SMC)、动力加压钢板(DCP),交锁髓内钉(LIN)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方法:1998年2月~2002年3月,125例肱骨干骨折分别接受了上述3种内固定治疗,定期进行X线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取出内固定后进行CT扫描。结果:DCP组骨痂出现较晚、量较少,骨折线消失最晚,骨折区域灰度密度积分及CT值较低;LIN组骨痂出现最早、量较多,骨折线消失较晚,骨折区灰度密度积分较高.骨折区域CT值较低;SMC组基本无骨痂出现,骨折线消失最早,并由板状骨直接替代,骨折区域灰度密度积分及CT值较高。结论:与DCP和LIN相比,SMC具有力学性能和几何构型上的优势,在促进骨折愈合的速度、方式及质量上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4.
断指再植患者的心理健康动态测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8例断指再植患者,在术后3d、1个月及3个月时分别进行测评,与国内青年常模进行对照.并将SCL-90结果与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伤情、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不同时期,其不同测评项目高于常模.心理健康主要与患者的性别、个性特征和社会支持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断指再植患者术后各期心理特征不同,采用分期心理干预和支持,可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和恢复更好的功能.  相似文献   
95.
旋髂深动脉嵌合组织瓣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旋髂深动脉嵌合组织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4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上,以髂前上棘和腹股沟韧带为标志,解剖观测旋髂深动脉的起源、走行、分支与分布;1侧新鲜标本摹拟手术设计.结果根据旋髂深动脉的行程可将其分为腹股沟段、髂嵴内段和髂嵴上段.①腹股沟段沿途发出(2~4)支、外径为0.2~1.8mm的腹壁肌支至邻近肌肉,其中优势肌支长(9.0±0.5)cm,外径为(1.4±0.1)mm;②髂嵴内段沿途发出(2~8)支、外径为0.2~0.7mm肌骨支穿过肌肉附丽进入髂嵴前部;③髂嵴上段延续为肌皮穿支并穿过深筋膜支配11 cm×14 cm的皮肤.结论以旋髂深动脉蒂,可切取以腹股沟段的腹壁优势肌支肌瓣、髂嵴内段的肌骨支骨瓣和终末段的肌皮穿支皮瓣,从而形成嵌合组织瓣.临床可根据需要选择一种或多种嵌合组织瓣修复骨合并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96.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是骨科难治性疾病之一,病情通常进展迅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目前,非手术治疗及各种手术治疗均有一定效果,但各有利弊,对治疗的选择尚存争议。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干细胞和外泌体也被加入到SANFH治疗策略中,其效果令人期待。该文对SANFH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7.
今年8月20日至10月12日,我有幸到位于俄罗斯库尔干市的Ilizarov中心学习,成为一名Ilizarov fellw.  相似文献   
98.
Ilizarov技术是当代骨科发展的里程碑之一,由前苏联的Gavriil A Ilizarov发明于20世纪的50年代.其核心内容是,依靠缓慢牵拉刺激组织再生的自然重建原理,借助专用的外固定器达到矫正肢体畸形和修复缺损重建功能的目的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这一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骨科、手外科、整形外科和颌面外科等领域,显示出其广阔的应用前景.2009年8月-10月,笔者前往Ilizarov技术的发源地-俄罗斯库尔干Ilizarov创伤修复与矫形重建科学中心作Fellow,系统学习Ilizarov技术的基本原理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手部皮肤撕脱伤的原位修复的具体方法及相关治疗结果,并评价该方法的实用性.方法 通过吻合血管对手部皮肤撕脱伤进行原位修复共21例.①清创后皮肤静脉与基部断端吻合,适用于撕脱皮肤中含有静脉者,本组8例;②拇指吻合动脉和静脉,而手掌侧或背侧撕脱皮肤加压包扎,适用于手掌或手背撕脱合并有拇指脱套伤,本组7例:③指根部动、静脉移植吻合,掌、背侧撕脱皮肤原位修复加压包扎,适用于全手脱套伤、皮肤撕脱至指蹼以远者,本组6例.结果 16例撕脱皮肤完全成活,4例大部分成活,其中3例为直接吻合静脉者,1例为手掌部撕脱合并拇指皮肤脱套伤者,均为掌心皮肤坏死,范围为2 cm×3 cm,二期经游离植皮而愈.1例大部分坏死,为全手脱套伤者,手指部分完全坏死,二期行截肢术.随访1.0~2.5年,20例保肢成功者手掌外观及色泽接近正常,但瘢痕比较明显,皮肤轻度萎缩,感觉S2~S3级,手指伸、屈功能满意,重返工作岗位.结论 对手部皮肤撕脱伤进行分类,采用不同的显微外科吻合血管技术,行皮肤原位回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0.
<正>目前,较大的长骨骨缺损、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肢体不等长、身材矮小等各种原因导致的肢体不等长畸形一直是骨科治疗的难点~([1])。Ilizarov在1989年提出张应力原理~([2]),即缓慢而有规律地牵伸活组织产生一种应力,可刺激某些组织的再生和活跃生长,能够调动和促进机体自身修复和再生的潜能,即牵张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能有效地治疗肢体不等长等多种骨科疑难疾病。之后,Ilizarov等~([2-4])系统地发展并完善骨延长成骨的方法,现在已成为被世界范围内所广泛接受的,临床上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