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目的 构建131I标记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antiEGFR)靶向性的纳米载体,探讨其在细胞水平和动物体内用于胶质瘤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放射性碘(131I)标记的antiEGFR靶向性的纳米载体牛血清白蛋白聚己内酯复合物131I-antiEGFR-BSA-PCL。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纳米载体能够与肿瘤细胞结合情况,用MTT法检测纳米载体的细胞毒性作用,摄碘率实验检测肿瘤细胞对放射性纳米载体的摄取。制备裸鼠种植瘤模型,通过瘤体内注射给药,观察裸鼠种植瘤的体积变化,通过SPECT显像观察药物在裸鼠体内的停留情况,并分析纳米载体在裸鼠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 成功地制备了BSA-PCL及antiEGFR-BSA-PCL纳米载体。与BSA-PCL相比,antiEGFR-BSA-PCL更容易与肿瘤细胞结合。当放射性纳米载体的放射性活度达到0.925 MBq时,U251和U87细胞的生长抑制率131I-antiEGFR-BSA-PCL组均高于131I-BSA-PCL组(t=2.517、2.821,P<0.05),且均高于同组其他剂量(U251:t=2.148、2.693,P<0.05;U87:t=2.436、2.615,P<0.05)。裸鼠体内实验发现两种纳米载体瘤体内注射后均经过肝脏代谢。131I-antiEGFR-BSA-PCL组荷瘤裸鼠的种植瘤体积较131I-BSA-PCL组缩小更多(t=4.115,P<0.05)。结论 131I-antiEGFR-BSA-PCL在体内外实验中均能够抑制胶质瘤生长,为胶质瘤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2.
医用纳米控释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医用纳米控释系统作为药物、基因传递和控释的载体,是一种新型的控释体系。安与微米粒子载体的主要区别是超微小体积,它能穿过组织间隙并被细胞吸收,可通过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还可通过血脑屏障,因而作为新的控释体系而被广泛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重点论述了纳米控释系统在药物和基因载体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3.
背景:为实现更多种类的量子点编码,量子点的荧光发射峰必定出现重叠,这就造成了量子点编码识别的困难。 目的:应用小波变换对重叠峰展开技术,对两种相邻波长量子点的编码进行识别。 方法:在显微镜引导下,以375 nm的紫外光激发单个量子点编码微球的荧光光谱,被光纤光谱仪采后,应用小波变换对数据多维展开,然后经过样条函数处理,再通过小波反变换重构波谱展开的光谱。 结果与结论:为了使处理数据的长度为2n,在原始数据进行了插值运算。经过小波变换处理后,峰位置保持不变,能够提取编码荧光光谱的特征值。通过小波变换,混合微球的荧光光谱被展开,能够识别出两种量子点编码,提高了识别的分辨率。通过提高对相邻光谱的编码的识别,量子点编码的颜色必将增加,从而显著丰富编码的信息量。结果提示用小波变换对光谱进行处理后,可以实现对不同波长的荧光展开,提高了识别效率,为实现肿瘤标志物的高通量检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4.
免疫载药毫微粒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免疫载药毫微粒HILE6-PLA(5-Fu)-NP,体外评价其表征、免疫学特性及对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将抗人LECs膜单克隆抗体HILE6与5-Fu聚乳酸毫微粒采用碳二亚胺法相连接制备免疫毫微粒。扫描电镜观察微粒形态;间接免疫荧光法评价其免疫特异性;建立LECs、角膜基质细胞培养模型,体外检测不同质量浓度免疫微粒和单纯载药微粒对细胞作用2h后的杀伤作用。结果免疫毫微粒保持对LECs的免疫特异性,对LECs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明显高于同质量浓度毫微粒,62·5μg/ml作用2h抑制率可达到92·3%,撤药后观察时间延长到7d时的抑制作用高于或不低于3d时的效果。使用药物质量浓度<12·5μg/ml对角膜细胞相对较安全。结论该免疫毫微粒可有选择性的,长时间杀伤LECs,预防后囊混浊。  相似文献   
25.
聚原酸酯抗癌药物毫微囊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采用W/O/W型复乳制备聚原酸酯载甲氨喋呤(MTX)毫微囊微球,通过多种条件实验,制备了聚原酸酯载药毫微囊,并对药物体外释放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溶剂组成、内部水相药物浓度、溶剂挥发温度等均对毫微囊的结构与性能产生影响,经优化所制备毫微囊粒径在500~800nm之间,药物包封率高。  相似文献   
26.
聚原酸酯载药微球的制备及体外药物释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前言近年来,高分子微球技术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进入80年代后,出现了生物降解型高分子1~10μm微球以及10~1000nm毫微球[1,2]。聚原酸酯(poly(orthoesters),POE)是一种新型的生物降解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降...  相似文献   
27.
目的 研究严重烫伤内毒素血症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及GIK(极化液)的干预效果.方法 SD大鼠90只,制作30%体表面积(TBsA)Ⅲ°烫伤内毒素血症大鼠,随机分为烫伤内毒素血症组(n=30),极化液干预组(n=30),对照组(n=30).测定烫伤内毒素血症组伤前和伤后不同时相点以及极化液干预组伤后7 d空腹血胰岛素、血糖、腹腔给糖30min后胰岛素和血糖水平,计算并观察稳态模式评估法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糖负荷后胰岛素增量和血糖增量比值(△ INS30/△ GLU30)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 烫伤内毒素血症组伤后1、3、5和7 d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均明显高于伤前,HOMA-β指数和△INS30/△ GLU30比值均明显低于伤前,HOMA-IR指数明显高于伤前(均P〈0.01).极化液干预组空腹血糖明显低于其治疗对照组,HOMA-β指教和△INS30/△GLU30比值均明显高于其治疗对照组,HOMA-IR指数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严重创伤内毒素血症机体胰岛β细胞基础胰岛素分泌和糖负荷后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均明显下降,早期使用极化液/胰岛素对胰岛β细胞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磁靶向药物化疗中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改性壳聚糖、四氧化三铁磁流体、胆固醇和紫杉醇制备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观察其超微结构和磁响应性.将制备的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经尾静脉注入大鼠体内,头部置0.5T均匀磁场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不同处理组各观察时间点大鼠脑组织紫杉醇浓度,观察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对血-脑屏障的通透性.结果 磁滞曲线显示,制备的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具有超顺磁性.磁靶向组大鼠各观察时间点脑组织紫杉醇浓度均高于非磁靶向组和单纯药物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靶区药物浓度较单纯药物组提高5~30倍,且可维持局部药物浓度>16 h.光学显微镜观察显示,磁靶向导向下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可沉积于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并透过血-脑屏障进入神经细胞.结论 磁靶向导向下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可有效提高脑组织内化疗药物浓度,并透过血-脑屏障,进入靶向神经细胞而发挥药物作用.  相似文献   
29.
30.
采用天然絮凝剂甲壳胺对生脉钦提取液进行精制,对絮凝过程中体系的电导率,ζ电位和吸光度的变化进行动态定量监测,研究不同絮凝条件如絮凝剂加入量、絮凝温度、pH值和搅拌速度与体系电学性质和澄明度变化的相互关系,并将其与醇沉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体系电学性质的变化与絮凝条件和体系澄明度密切相关,体系澄明度的变化与电导率和ζ电位的变化呈平行关系,最佳絮凝条件时,体系电导率最低。ζ电位趋近于零,体系澄明度最佳。体系电学性质的变化,证实了甲壳胺对体系中带电胶体粒子(蛋白和鞣质等)的去除效果要好于醇沉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