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目的  总结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时代肾移植术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行DCD供肾移植术后CRKP感染的17例受者和10例供者临床资料。供、受者均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记录CRKP感染受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  7例供者感染CRKP,对其预处理后,2例供者CRKP转阴,5例供者CRKP未转阴。所有供肾均接受替加环素+美罗培南+伏立康唑灌洗预防感染。17例CRKP感染的受者中,包括11例血培养阳性、10例尿培养阳性、3例痰培养阳性、3例切口分泌物阳性、3例腹膜后引流液阳性; 其临床表现包括发热8例、移植肾动脉破裂出血7例或移植肾动脉内血栓形成1例、膀胱刺激征3例、咳砖红色胶冻样痰1例。接受替加环素+美罗培南治疗5例,移植肾丢失1例,受者死亡4例; 接受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美罗培南治疗12例,移植肾丢失3例,受者死亡1例。结论  CRKP感染供者并非肾移植的绝对禁忌证,提前处理供者感染,受者术后早期给予足量敏感抗生素可以治愈感染,改善肾移植受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探讨慢性移植物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患者外周的血淋巴细胞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2004年7月至2005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9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就诊的15例CAN和22例移植肾功能正常的肾移植受者,分别列为CAN组和非CAN组.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两组患者分别抽取空腹外周血4 ml,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因子白介素(IL)-2、IL-10、干扰素(IFN)-γ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NA,mRNA)表达的差异.结果 与非CAN组比较,CAN组的IL-2和IL-10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IFN-γ、TGF-β1 mRNA表达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结论 IFN-γ、TGF-β1 mRNA的高表达可能与CAN的发生、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中心开展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309医院2012年4月-2014年9月21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供受者的随访资料。结果14例DCD供者中,因热缺血时间过长放弃2例,共捐献24个肾,21例于我院行单肾移植。受者随访1~28个月,其中术后移植肾原发性无功能(primary non-function,PNF)发生率为4.8%(1/21);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发生率为38.1%(8/21);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发生率为19.1%(4/21)。移植肾切除2例(9.5%,2/21),1例移植肾破裂切除,1例因PNF切除;余19例肾功能恢复正常;受者带功死亡2例(9.5%,2/21),1例肺部感染死亡,1例因车祸死亡。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5.2%/85.7%、95.2%/85.7%、90.5%/80.9%、90.5%/80.9%。结论中国标准Ⅲ类DCD供体,移植受者具有较好的短期人/肾存活率,是缓解器官供体来源短缺的重要潜在方法。  相似文献   
14.
肾脏移植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死亡原因。方法 对1123例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围手术期共死亡24例,死亡率2.1%,其中10例死于感染,8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3例死于应激性溃疡,2例死于暴发性肝功能衰竭,1例死于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结论 早诊断,早治疗,积极处理危险因素,加强肾脏移植围手术期有关预防措施是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用他克莫司(FK506)替换环孢素A(CsA)预防和治疗肾移植术后慢性移植肾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异常,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移植肾肾病(CAN)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采用以CsA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临床确诊为CAN后,用FKS06替换CsA。FK506的起始剂量为原CsA剂量的1/50~1/100,维持剂量则根据患者的体重、发病情况、肾移植时间及FK506的血药谷值浓度确定,其他免疫抑制剂用量不变。观察换药后的移植肾功能变化,同时监测血糖、血脂和FK506的血药浓度。结果 用FK506替换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移植肾功能较替换前明显好转(P<0.05),胆固醇、甘油三酯较替换前降低(P<0.05),但血糖升高,出现新发糖尿病2例。结论 用FK506替换CsA可改善移植肾功能,提高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FISH)观察移植肾中血管内皮细胞被受体内皮细胞替代(内皮嵌合)的现象,并分析内皮嵌合对肾脏移植物预后的影响。方法:移植后2周到4个月男性供者、女性受者的移植肾穿刺活检标本34例,选择Y染色体长臂Yq12区域(异染色质区)DNA片段作为探针,同时选择X染色体着丝粒区(α卫星DNA)探针作为对照,通过在石蜡切片标本上进行间期细胞双色荧光原位杂交,分析血管内皮细胞被受体替代的现象,分析其对移植肾预后的影响。结果:肾脏移植物中血管内皮细胞嵌合现象较普遍存在,内皮细胞的分布呈灶状,供者内皮细胞和受体内皮细胞可相邻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嵌合的发生与否移植肾1年血清肌酐值分别为(115.88±25.06)μmol/L,(118.16±18.85)μmol/L,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肾脏移植物中血管内皮细胞可以被受者来源的内皮细胞所替代,对移植后1年的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内皮嵌合对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肾康注射液治疗肾移植术后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48例确诊为CAN的患者随机分为肾康治疗组,静脉滴注肾康注射液,丹参治疗组予丹参注射液治疗,维持原免疫抑制方案不变,治疗4周后总结观察疗效。结果:肾康组与丹参组在临床生化指标(SCr,BUN)改善方面存在着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前者优于后者。结论:肾康注射液可以治疗CAN,延缓其临床进展,是CAN多种治疗方案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肾移植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有关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判定环孢素A(CsA)效用,进一步验证CsA服用后2h浓度(C2)测定的必要性。方法:采用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对20例肾移植患者术后第7天PBL的IL-2和IFN-γmRNA表达进行检测,判定CsA的免疫抑制效用,对比CsA空腹浓度(C0)和C2与细胞因子抑制关系。结果:C2对应IL-2和IFN-γmRNA/β-actin mRNA相对模板数分别为0.038±0.006和0.018±0.004,C2对IL-2和IFN-γmRNA表达抑制率分别为(72.42±3.95)%和(69.52±6.97)%;C2与IL-2和IFN-γmRNA表达的抑制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P<0.01);C0与IL-2和IFN-γmRNA表达的抑制率无良好的线性关系(P(0.05)。结论: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肾移植患者术后PBL的IL-2和IFN-γmRNA的表达,是判定CsA效用和研究免疫耐受的有效方法;C2仍为判定CsA生物利用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全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肾移植术后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9月收治13例肾移植术后并发上尿路肿瘤患者资料,男3例,女10例,年龄32~64岁,肾移植术后18~65个月,行全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16次(3例为先后双侧发生)。4例次肿瘤与移植肾位于同侧(其中2例有剖宫产和子宫切除等下腹部手术史)。先行经尿道用针形电极环绕输尿管管口行袖套状切除,再改变体位行腹膜外途径全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下段输尿管在腔镜直视下分离至髂总血管分叉以下,并记录其有关指标。结果:16例次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20~230min,平均178min;术中出血量20~260ml,平均80ml;术后住院时间11~16d,平均12.5d。13例随访3~48个月,无腹膜后肿瘤复发,1例膀胱内新发肿瘤。无远处转移及穿刺通道的种植性转移。结论:腹膜后途径全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肾移植后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但其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尚需作进一步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罗用文  钱叶勇  范宇  王振  李钢  柏宏伟  常京元 《器官移植》2015,6(6):401-404, 433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MI)对肾移植术后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在解放军第309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首次行肾移植手术的1 041例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国常用成人肥胖与超重标准将纳入的患者分为4组:BMI < 18.5 kg/m2组(消瘦组)112例, BMI 18.5~23.9 kg/m2组(正常组)606例, BMI 24.0~27.9 kg/m2组(超重组)250例, BMI≥28.0 kg/m2组(肥胖组)73例。观察与比较4组患者术后1年的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 以及计算1年人、肾存活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BMI与DGF发生的关系, 以探讨不同BMI值对DGF的影响。结果  随访1年, 肥胖组DGF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消瘦组(均为P < 0.05), 但术后AR的发生率及术后1年人或肾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肥胖增加肾移植术后发生DGF的风险(OR为1.33, 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超重与肥胖均为肾移植术后发生DGF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56、1.37, 均为P < 0.05)。结论  超重与肥胖增加术后DGF风险, 但不增加术后AR发生率, 亦不影响术后近期人、肾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