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7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途径同期治疗肾盂旁囊肿合并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PJO)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单侧单发肾盂旁囊肿合并UPJO患者32例,其中并发同侧肾结石25例。合并结石者先行微创经皮途径钬激光碎石术后,经此通道行肾盂旁囊肿钬激光切开内引流术,UPJO行顺行高压球囊扩张术,术后留置海马管引流3~6个月。分析囊肿开窗内引流、狭窄高压扩张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患者肾盂集合分离系数术前(55.93±5.85)与术后1个月(46.17±6.33)、3个月(40.47±6.06)、6个月(33.81±7.05)和9个月(28.95±7.92)相比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9个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积水分离系数减小。结论经皮微通道途径同期治疗肾盂旁囊肿合并UPJO,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低集合系统分离系数,疗效确切,行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64层CT成像在肾盂移行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10年4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肾盂移行细胞癌的32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2例,位于左肾21例,右肾11例.肿瘤横断面最大直径1.2~4.7 cm,平均3.4 cm.Ⅰ型26例,Ⅱ型4例,Ⅲ型2例.结论 64层CT成像对肾盂移行细胞癌进行直观立体观察,受肾功能影响小,对诊断肾盂移行细胞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Cyberwand双导管超声碎石清石系统治疗肾铸型结石的疗效及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0年4月27例在B超引导下应用经皮肾镜Cyberwand双导管超声碎石清石系统治疗肾铸型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例为盆腔异位肾铸型结石.结果 27例均成功建立F24皮肾通道,Ⅰ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100 min,平均68 min.术中出血量30~150 ml,平均72 ml.一次完全取净结石23例,清石率为85.2%;残留结石4例,其中残余小结石2例,泥沙样结石1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结石排净,1例因术中出血视野模糊导致残余结石较大(直径>2 cm),行二次手术结石取净.住院时间9~12 d,平均10 d.随访1~9个月,均无迟发性出血、严重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Cyberwand双导管超声碎石清石系统治疗肾铸型结石,具有结石清除率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成功建立通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碎石及清石过程中要注意一定技巧.  相似文献   
74.
经皮肾镜取石术以其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逐渐取代开放手术,成为目前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主要方法.出血仍然是经皮肾镜取石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有报道严重的出血比例为0.5%~3.0%[1].  相似文献   
75.
无针喷射器在包皮环切术麻醉中的应用(附10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茎和包皮过长是临床极为常见的疾病.若青春期前阴茎头仍不能逐渐外露者,应及时手术治疗.手术切除包皮常应用普通有针注射器作阴茎根部神经阻滞麻醉,虽然麻醉效果好,但因麻醉药物在局部形成水肿常影响手术切口整齐对位与对称,导致术后局部水肿,影响切口的早期愈合[1].  相似文献   
76.
64层CT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4层CT在原发性输尿管癌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2007年7月~2009年4月于我院手术治疗,经病理证实诊断为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64层CT表现. 结果 32例输尿管癌中位于输尿管上段5例,中段9例,下段16例,其中2例为多发,病变长度1.3~22.0 cm,平均5.9 cm.输尿管肿瘤的部位、范围、形态、周围情况以及肿瘤上方肾盂输尿管的扩张程度均得以清晰显示. 结论 64层CT成像对于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更加准确,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有力帮助,可作为目前临床检查原发性输尿管癌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2008年5月施行的前列腺癌根治术31例。结果:全部病例术后恢复顺利,3周后拔除导尿管。1例出现压力性尿失禁;3例术后6周出现排尿困难,2例经尿道扩张后缓解,1例因不愿行尿道扩张而自愿要求膀胱造瘘;6例远端或两端切缘阳性予以辅助放疗和内分泌治疗,随访3-27个月无生化复发。结论: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是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78.
国产拉米夫定治疗2 200例慢性乙型肝炎的Ⅳ期临床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中国生产拉米夫定片剂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随机选择了2 20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接受治疗,口服拉米夫定100mg/d,共12月。进行疗效、安全性评估及部分病人生活质量问卷评估和随访治疗前后肝脏组织学改变。结果 经过12个月治疗,在基线评估时HBV DNA阳性的2 137例病人中,有80%(1 538/1920)的病人发生HBV DNA阴转;基线评估时血清HBV DNA阳性,ALT异常的1744例病人中,有72%(1 133/1 575)实现了血清ALT的正常化。基线评估时HBV DNA和HBeAg阳性、抗HBe阴性的1 843例病人中,有16%(269/1650)实现了HBcAg血清转换,血清转换率与治疗前ALT水平相关。接受生活质量评价的304例病人中,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均得到改善,最明显的是精神测评指标。应用HAI(Knodell)指标对133例(其中115例为基线ALT异常)进行治疗前后肝脏组织学评估,51.9%(69/133)的病人获得了肝脏组织学改善,36%(48/133)病变稳定,12%(16/133)病变进展治疗过程中,9%的病人中途退出研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7%,大多数为轻度和中度。其种类,频率,程度与此前在中国进行的拉米夫定治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无明显差别。 结论 用中国生产的拉米夫定100mg片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安全有效,与Ⅲ期临床试验所用国外生产的拉米夫定100  相似文献   
79.
胸腺肽α1在慢性乙型肝炎和重症肝炎的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振宇 《传染病信息》2005,18(Z1):48-49
亚太区治疗肝炎指南推荐:胸腺肽α1作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一线用药.于2004年10月初在中国台湾召开的慢性乙肝治疗共识专题会议上和随后在印度马德里举行的亚太区肝病大会上都通过了有关建议.即:  相似文献   
80.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夏秋季节散在性发生的,以蚊虫为媒介的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主要侵犯儿童,病原体是病毒。近年来各地对这种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观察等,已有许多报道,并且取得很大成绩。现综合各地的经验和个人的一些体会,分述于下。有关流行病学方面的几个特点及预防措施本病特点之一是具有严格季节性,一般以7、8、9三个月发病的多。本病的发生与自然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雨量,有密切关系。据报告达种病毒在蚊体内繁殖活动,必须有22~24℃以上的温度。这是形成严格季节性的原因。本病的特点之二是有隐性感染。据调查流行地区健康成年人80%以上血清中有中和达种病毒的抗体,说明过去曾受感染,但未出现临床症状或症状极轻而未引起注意。隐性感染的机制,目前虽然还不清楚,但从实验室资料看来,推测可能有两种因素:一种是自然界中存在有弱病毒株,被此种病毒感染后,病毒停留在血液内,不侵犯神经组织,但产生抗体;另一种是病毒侵入人体后存留在血液中,只有在血脑屏障不健全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