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7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64层CT成像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经病理证实的膀胱癌患者的64层CT成像资料。结果 64层CT成像对膀胱癌术前分期总准确率90.9%(189/208),对于局限于膀胱壁内癌灶(≤T2b期)分期准确率为89.0%(153/172),对于侵及膀胱外的癌灶(≥T3期)分期准确率为100%(36/36),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率为88.9%(8/9)。结论 64层CT成像对膀胱癌的诊断及术前分期具有重要价值,应作为膀胱癌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2.
<正>Castleman病又称巨大淋巴结病或血管淋巴性淋巴结增生病,1956年由美国病理学家Benjamin Castleman首次报道。该病可发生于全身各处淋巴结,累及肾上腺区较少见。宫颈癌合并肾上腺区Castleman病临床罕见,术前诊断困难,初步诊断容易将肾上腺区占位误诊为转移瘤或副神经节瘤。2022年7月我们收治1例宫颈癌合并肾上腺区Castleman病,本文结合文献探讨Castleman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旨在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国产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少年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对105例l2~16岁的CHB病毒感染者予以口服国产拉米夫定片剂100mg/d,共52周,基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异常者为第1组,基线ALT水平正常者为第2组。评价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HBV标志物、ALT变化,同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 治疗52周时血清HBV DNA阴转率第1组为92.0%,第2组为76.1%;第1组在治疗12、24、52周时ALT复常率分别为59.0%、66.7%和76.0%;HBV DNA阴转伴ALT复常率分别为44.9%,64.1%与70.7%。治疗52周时,第1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血清转换率为23.9%,HBeAg血清转换并有I{BVDNA阴转率为22.5%,第2组均为14.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在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中,仅有6例次可能与拉米夫定有关,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有HBV活动复制的CHB少年患者,用国产拉米夫定治疗52周安全有效,能迅速抑制HBV复制,并使大多数患者ALT正常化,部分患者发生HBeAg阴转或血清转换且有随基线ALT水平升高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54.
例 1 患者男 ,49岁 ,农民。因发热、头痛、腰痛 3d于19 99年 5月 19日住院。体检 :体温 3 8 5℃ ,脉搏 10 2次 /min ,呼吸 19次 /min ,血压 150 / 10 0mmHg(1mmHg =0 13 3kPa) ,“醉酒貌” ,眼球结膜充血 ,两肺中、下可闻及水泡音 ,心率 10 2次 /min ,律齐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  相似文献   
55.
国产拉米夫定治疗2200例慢性乙型肝炎的IV期临床试验   总被引:92,自引:5,他引:92  
目的 评价中国生产拉米夫定片剂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择了220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接受治疗,口服拉米夫定100mg/d,共12月。进行疗效、安全性评估及部分病人生活质量问卷评估和随访治疗前后肝脏组织学改变。结果 经过12个月治疗,在基线评估时HBV、DNA阳性的2137例病人中,有80%(1538/1920)的病人发生HBV DNA阴转;基线评估时血清HBV DNA阳性,ALT异常的1744例病人中,有72%(1133/1575)实现了血清ALT的正常化。基线评估时HBV DNA和HBeAg阳性、抗HBe阴性的1843例病人中,有16%(269/1650)实现了HBeAg血清转换,血清转换率与治疗前ALT水平相关。接受生活质量评价的304例病人中,躯体健康和精神健康均得到改善,最明显的是精神测评指标。应用HAI(Knodell)指标对133例(其中115例为基线ALT异常)进行治疗前后肝脏组织学评估,51.9%(69/133)的病人获得了肝脏组织学改善,36%(48/133)病变稳定,12((16/133)病变进展治疗过程中,9%的病人中途退出研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l7%,大多数为轻度和中度。其种类,频率,程度与此前在中国进行的拉米夫定治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无明显差别。结论 用中国生产的拉米夫定100mg片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安全有效,与Ⅲ期临床试验所用国外生产的拉米夫定100mg片剂相当。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PLD1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体外细胞模型中对脂肪生成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FFA模型对照组、si-PLD1对照组、si-PLD1+FFA模型干预组、Ad-PLD1对照组、Ad-PLD1+FFA模型干预组。1mmol/L浓度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体外持续作用HepG2细胞诱导脂肪肝细胞体外模型;CCK-8检测FFA的细胞毒性;空白对照组和FFA模型对照组行油红O染色,鉴定脂肪肝细胞模型成功构建。qRT-PCR检测空白对照组和FFA模型对照组PLD1和PLD2 mRNA表达水平;以PLD1为干预靶点,构建PLD1特异性小干扰RNA(si-PLD1 RNA)转染细胞和过表达慢病毒株(Ad-PLD1)感染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尼罗红染色后的平均荧光强度,通过RT-qPCR检测各组细胞成脂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体外细胞模型构建成功,且CCK-8检测显示FFA无细胞毒性(P<0.01);FFA模型对照组PLD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沉默PLD1后,流式细胞术示FFA模型对照组较空白对照组细胞内脂滴显著增加(P<0.001),而si-PLD1+FFA模型干预组较FFA模型对照组细胞内脂滴显著减少(P<0.001);RT-qPCR显示,FFA模型对照组较空白对照组FASN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si-PLD1+FFA模型干预组较FFA模型对照组FASN表达明显减少(P<0.01)。过表达PLD1后,流式细胞术示FFA模型对照组较空白对照组细胞内脂滴显著增加(P<0.001),且Ad-PLD1+FFA模型干预组较FFA模型对照组细胞内脂滴增多(P<0.001);同时RT-qPCR显示FFA模型对照组较空白对照组FASN表达明显升高(P<0.05),且Ad-PLD1+FFA模型干预组较FFA模型对照组FASN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体外细胞模型中PLD1参与细胞脂滴生成,并可促进细胞脂滴生成。PLD1可能成为NAFLD的治疗新靶标。  相似文献   
57.
国产拉米夫定治疗2200例慢性乙型肝炎的Ⅳ期临床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6年起在中国进行的为期5年的Ⅱ期和Ⅲ期临味试验,确定了进口型拉米夫定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疗效和安全性,2000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State Drug Administration,SDA)批准拉米夫定在中国大陆生产,并证明国产拉米夫定与进口拉米夫定在健康志愿者中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相同。为了进一步观察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对国产拉米夫定进行Ⅳ期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58.
赵春利  张晶  崔振宇  张彦桥  古德强  李昱 《重庆医学》2012,41(21):2195-2197
目的比较肋上、下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并发症。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26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选择肋上通道PCNL患者56例为肋上组,选择肋下通道PCNL患者212例为肋下组,比较两组清碎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肋上组清石率(98.2%)较肋下组(95.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肋上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助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肋上通道PCNL较肋下通道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9.
原发性附睾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3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附睾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5例原发性附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肿瘤切除术10例,患侧附睾切除23例,患侧睾丸附睾切除加腹股沟淋巴结清扫1例,患侧根治性睾丸切除加二期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1例。附睾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术后辅以放疗及化疗。结果:术后病理诊断良性肿瘤33例,其中腺瘤样瘤21例,平滑肌瘤7例,纤维瘤4例,乳头状囊腺瘤1例;恶性肿瘤2例,附睾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附睾腺癌1例。35例术后随访10个月至6年,未见复发、转移及死亡病例。结论:原发性附睾肿瘤术前明确诊断困难,对于高度怀疑附睾肿瘤的患者应首选手术探查,良性者可行肿瘤或附睾切除,恶性者行根治性睾丸切除加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小切口集束型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优越性.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精索静脉曲张患者1 080例的临床资料,通过研究术前准备、手术过程、预后等指标,最终评价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1 080例手术疗效显著,切口长度2.2~3.4cm,平均2.8cm.手术时间约15~28min,平均22min.3个月随访时,972例精液质量有改善,精子密度较术前升高(13.65±5.68)×106/ml,精子活力较术前升高(20.95±9.58)%,精子畸形率较术前下降(24.73±4.87)%.术后2例出现阴囊水肿.结论 小切口集束型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具有手术时间短、治疗费用低、精液改善率高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