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慢性颈脊髓压迫症减压术后电生理变化和神经功能恢复。方法:12只兔慢性颈脊髓腹侧压迫模型,分为3组:(1)中度压迫减压组;(2)重度压迫减压组;(3)压迫对照组。另取3只健康大白兔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在脊髓减压前和减压后第1、7、15、30、60d,观察运动功能恢复和电生理的变化。结果:中度压迫减压组在减压术后7~15d神经功能恢复活跃,重度压迫减压组在减压术后30~60d神经功能恢复活跃。减压术后1~15d,各减压组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N。波潜伏期明显缩短,以中度压迫减压组恢复最快,重度压迫减压组恢复相对较慢。减压术后30~60d,各减压组CSEPN.波潜伏期与减压前及压迫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脊髓减压术是治疗慢性脊髓压迫症的一种有效手段,电生理监测比神经功能评分更能精确反映脊髓减压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92.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下肢残留麻木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于2001-01/2005-02选择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后路髓核摘除术,术后常规应用美洛西林6g预防感染,地塞米松10mg和速尿20mg脱水,止血敏3g和止血芳酸400mg止血。术后3d开始直腿抬高锻炼以减轻术后神经根粘连,1周后用五点支撑法锻炼腰背肌,3周后在腰围保护下下地活动,腰围使用1个月,术后3个月恢复轻工作,半年恢复原工作。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腰椎间盘CT扫描,根据日本骨科学会腰椎29分评分法(JOA)进行评分,术中记录受压神经根直径。术后10d,1,3,12个月进行随访,记录下肢麻木发生率。结果纳入患者8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麻木发生率76%,术后10d,1,3,12个月下肢残留麻木率分别为34%,25%,22%,21%。术后12个月旁侧型突出、中央型突出、极外侧型突出的患者下肢残留麻木发生率分别为21%,9%,67%。术后12个月椎间盘钙化的患者下肢残留麻木发生率为65%。术后下肢残留麻木与手术年龄、受累神经根直径有关,与病程和术前JOA评分无关。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部分患者残留下肢麻木,术后12个月麻木发生率为21%,推测神经组织的潜在恢复能力影响下肢麻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thesis,MIPPO)结合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proximal humeral internal locking system,PHILOS)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不稳定多部分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5月经MIPPO技术结合PHILOS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28例,其中男9例,女19例;年龄20~80岁,平均(56±13.29)岁;左肩18例,右肩10例;按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22例,四部分骨折6例;摔倒伤14例,交通伤11例,高处坠落伤3例。分别运用肩关节活动度和Neer肩关节评分对术后功能进行评估,运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术后疼痛进行评估,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2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平均152°(85°~170°),外展平均129°(90°~160°),外旋平均56°(45°~70°);术后患者Neer评分平均84.6分(53~98分)。最终的功能结果,优8例,良16例,差4例,优良率85.7%。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平均为2.13分(0~8分)。26例患者获得充足的内侧支撑,2例患者没有获得充足的内侧支撑。所有患者在术后平均4.5个月(3~8个月)获得骨愈合。3例肩关节有并发症(1例螺钉进入关节,1例复位丢失,1例肱骨头坏死)。结论 MIPPO技术结合PHILOS治疗不稳定多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局部血供破坏少、固定牢固、术后能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4.
目的:硫酸镁用于脑损伤的治疗已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探讨硫酸镁对脊髓损伤后Na^ -K^ -ATP酶活性、丙二醛浓度与含水量的影响。方法:改良Allen’s法建立SD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损伤组和硫酸镁治疗组(脊髓损伤后30min-次性腹腔注射300mg/b硫酸镁),在伤后6,12和24h检测伤段脊髓Na^ -K^ -ATP酶活力、脊髓组织含水量及丙二醛浓度,与正常对照组(n=8)比较。结果:损伤组与对照组比较,Na^ -K^ -ATP酶活力降低,丙二醛浓度与脊髓含水量升高,差异有非常显性意义(P<0.01);治疗组与损伤组  相似文献   
95.
背景:神经根拉钩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和腰椎融合术中必需的器械,传统的神经根拉钩无法量化神经根的拉力,容易引起神经根的过度牵拉。目的:为防止腰骶神经根的牵拉性损伤,根据腰椎管和腰骶神经根的解剖学特点,拟研制一种可以测量神经根牵拉力的新型神经根拉钩。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电生理动物实验,于2004-04/2007-10在江苏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完成。材料:清洁级健康12周龄雄性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轻度牵拉组、中度牵拉组、重度牵拉组,10只/组。方法:测力神经根拉钩由带压力感受器的拉钩、固定支架和显示器3部分组成。拉钩通过固定支架与手术床固定,牵拉神经根的拉力通过显示器显示。各组兔均全椎板切除显露双侧骶1神经根,轻、中、重度牵拉组分别用测力神经根拉钩给予0.4N,1N,1.8N拉力水平牵拉左侧骶1神经根,对照组不牵拉。记录神经根牵拉比率,以神经根水平牵拉距离占椎管横径的百分比表示。在牵拉1,5,10min及去除牵拉后1,5,10min记录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主要观察指标:牵拉力与神经根牵拉比率、体感诱发电位P1波潜伏期的关系。结果:与轻度牵拉组比较,中、重度牵拉组神经根牵拉比率均显著升高(t=3.54,P〈0.01)。与对照组比较,轻度牵拉组体感诱发电位P1波潜伏期无明显变化(t=1.48,P〉0.05);中、重度牵拉组体感诱发电位P1波潜伏期均明显延长(t=2.48,P〈0.05;t=4.15,P〈0.01),神经根去除牵拉10min后,前者体感诱发电位P1波潜伏期接近正常(t=2.36,P〉0.05),后者体感诱发电位P1波潜伏期缩短(t=3.86,P〈0.05),且此时重度牵拉组体感诱发电位P1波潜伏期延长超过对照组潜伏期10%。结论:牵拉力越大,神经根牵拉比率越高,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越长。应用带压力感受器的测力神经根拉钩比传统神经根拉钩安全可靠,可以最大程度牵拉神经根。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间盘成形术(PVDP)治疗胸腰段严重压缩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vs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8月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采用PVDP治疗的26例胸腰段vsOVCF患者资料。其中男8例, 女18例;年龄(77.9±5.2)岁;骨折部位:T11 9例, T12 13例, L1 7例, L2 2例;椎体高度丢失超过其原高度的2/3。通过比较术前、术后1 d、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局部后凸角(LKA)观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10, 15)个月随访, 无明显神经功能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 d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2.9±0.7)、(2.2±0.7)分]、ODI(28.0%±4.8%、16.9%±4.0%)均较术前[(6.7±0.8)分、66.7%±6.0%]显著降低, 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后1 d继续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和末次随访时的LKA(18.1°±4.1°、19.5°±4.4°)均较术前(32.0°±5.2°)显著减...  相似文献   
97.
测定屈肌腱愈合过程中提取液中总蛋白浓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屈肌腱在愈合过程中肌腱提取液中总蛋白浓度的变化。方法 采用 2 4只白色L eghorn鸡 ,建立鸡趾 区屈肌腱横断伤后修复的模型。于术后 1、3、7、14、2 1天切取手术侧及对侧相应趾 区屈肌腱。检测正常肌腱 (正常对照组 )、损伤侧肌腱 (实验组 )和损伤对侧肌腱 (对照组 )中的总蛋白浓度。采用自然凝胶系统电泳 ,分析不同修复阶段肌腱提取液中的蛋白电泳区带。结果 实验组的总蛋白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增高 ,术后 7天达到高峰 ,2 1天基本恢复正常。电泳区带上以 72 0 0 0相对分子量的蛋白含量最丰富。实验组术后第 1天出现一条特异性的蛋白区带 ,相对分子量约 45 0 0 0 ,术后 7天分泌量达高峰。对照组未出现特异性的新区带。结论 肌腱损伤早期阶段即释放相对分子量约 45 0 0 0的蛋白 ,随着修复的完成 ,其浓度趋于伤前水平  相似文献   
98.
目的分析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关节突矢状化对L4~S1融合术后近端邻近节段(L3, 4)关节突关节退变(facet joint degeneration, FJD)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行L4~S1后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患者共54例, 男28例、女26例;年龄(54.59±5.48)岁(范围45~60岁)。应用X线、CT、MRI及Weishuapt分级评估近端邻近节段L3, 4关节突有无退变并进行分组, 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末次随访时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 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随访时间、术前诊断、下腰椎前凸角(lower lumbar lordosis, LLL)、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 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 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 SS)、椎间隙高度(height of disk, HD)及近端关节突关节角...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布托啡诺硬膜外注射对大鼠神经功能及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体质量180~210g,于L1-2处行硬膜外置入PE-530导管,3d后,取无运动障碍的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NS)组(C组,n=8)、布托啡诺组(B1组n=8,B2组n=8,B3组n=8).C组硬膜外注射NS 30μl,B1、B2、B3组分别硬膜外注射布托啡诺60,120和240μg,都溶于30μl NS.置管成功后第1~5天给药,1次/d.在未给药时(T0)、第1~4天给药后6h(T1~4)及第5天给药后6h、24h、72h(T5~T7),各组行斜板试验和BBB(BASSO,BEATTTE,BRESNAHAN)评分.结果 布托啡诺60μg组在各时间点BBB评分和斜板试验和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2组、B3组在T0~T3时间点,BBB评分和斜板试验和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着时间的变化,给药后第4天(T4)BBB评分[(18.50±2.00)分、(16.38±2.33)分]和斜板试验[(58.75±5.17)°、(59.38±3.20)°]比C组[(21.00±0.00)分、(65.00±3.78)度]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持续到T7.结论 布托啡诺60μg连续给药对大鼠神经功能及行为学无影响,但布托啡诺120μg和布托啡诺240μg连续给药会损害大鼠神经功能,产生行为学的影响.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pidural injection with different dose of butorphanol on the rats' neurological function.Methods A PE-530 catheter was inserted into the epidural space of all the SpragueDawley rats (male, weighting 180 ~210 g) at L1-2 level.After three days, a total of 32 rats without any motor dysfun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 as follows saline(NS) group (group C, n= 8 )and butorphanol injection (B) group( B1∶ n=8;B2∶ n=8;B3∶ n=8).Rats in group C were epidurally injected NS 30 μl each ,and rats in group B1, B2 and B3 were respectively epidurally injected Butorphanol 60 μg/30μl, 120 μg/30 μl,240 μg/30 μl (all diluted with NS) ,and 1 time per day for5 days.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of rats was recorded before injection (T0) and 6h after injection on day 1 ~4(T1 ~T 4) and 6h,24h and 72h after injection on day 5 (T5 ~T7) by BBB (BASSO,BEATTIE and BRESNAHAN ) Score and the inclined plane test .Results Compared with group C ,the BBB score and the inclined plane test of group B1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roughout the experimental period(P> 0.05 ).There was also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T0 ~ T3 of group B2 and group B3 compared with group C (P > 0.05 ), while at T4, the BBB score ( ( 18.50 ± 2.00 ) points, ( 16.38 ± 2.33 ) points) and the inclined plane test( (58.75 ± 5.17 )°, (59.38 ± 3.20) ° ) of the two groups were both obviously decreased when compared with group C( (21.00 ±0.00) points, (65.00 ±3.78)°, P<0.05) ,and the sam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ppeared at T5,T6 and T7 (P < 0.05 ).Conclusion Repeated epidural injection of butorphanol 60 μg have no effect on neurological function of rats,while repeated epidural injection of butorphanol 120 μg and 240 μg could impaire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基于术中三维影像的经皮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精准性和可行性。方法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O形臂X线机引导下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患者12例(微创组),其中4例行单侧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8例行双侧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同期在C形臂X线机引导下开放手术治疗Hangman骨折患者10例(开放组),均行C2椎弓根螺钉和C3侧块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辐射剂量、出血量、螺钉精准度、术前和术后6个月颈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 6个月。微创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开放组,但术中透视辐射剂量明显高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微创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及NDI均优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共置入螺钉60枚,其中C2椎弓根螺钉40枚,C3侧块螺钉20枚,均无螺钉相关的神经、血管损伤。术后1级螺钉,微创组有85%(17/20),开放组有80%(32/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2组均无3级螺钉。结论联合微创和术中三维成像技术,可以安全精准地治疗Hangman骨折,并可降低软组织剥离损伤和术中出血量,可以作为Hangman骨折微创治疗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