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5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张潇  罗杰  林国莉  李向永  崇雨田 《新医学》2013,44(3):149-153
我国是乙型肝炎大国,目前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常用药物为核苷(酸)类,部分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使用多种药物,容易产生耐药导致治疗失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挽救治疗方案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有乏力、胸痛、肌肉酸痛等,但症状可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消失。该挽救治疗方案是目前国内最强效抗病毒方案。  相似文献   
82.
目的分析阿德福韦酯(ADV)疗效欠佳的影响因素,并初步探讨对具有ADV疗效欠佳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优化治疗的疗效。方法 ADV治疗48周时HBVDNA≥103拷贝/ml定义为ADV疗效欠佳。对147例门诊服用ADV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随访统计。对可能影响ADV疗效的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模型分析,对具有ADV疗效欠佳高危因素的患者根据是否进行优化治疗进行分层分析,以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为观测指标,使用乘积限法(Kaplan-Meier)进行分析,然后采用时序检验Log-rank法进行比较。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YMDD变异与否(OR:7.888,95%CI:2.302~27.031,P=0.001)、基线HBeAg状态(OR:6.001,95%CI:2.080~17.306,P=0.001)、基线HBVDNA水平(OR:1.635,95%CI:1.007~2.655,P=0.047)、对ADV是否发生原发无应答(OR:15.214,95%CI:1.800~128.609,P=0.012)、初始病毒学应答(OR:0.172,95%CI:0.057~0.517,P=0.002)为ADV疗效欠佳的5个独立影响因素,且YMDD变异阳性、基线HBeAg阳性、基线HBVDNA水平越高、对ADV发生原发无应答及未发生初始病毒学应答的患者越易发生ADV疗效欠佳。本研究中优化治疗组的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显著高于未优化治疗组。结论 YMDD变异阳性、基线HBeAg阳性、基线HBVDNA水平高、对ADV发生原发无应答及未发生初始病毒学应答是发生ADV疗效欠佳的高危因素,具有上述5个发生ADV疗效欠佳高危因素的患者可能从优化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83.
目的 评价恩替卡韦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疗效以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108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分为恩替卡韦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患者入组后48周内不同时点hbv dna载量、肝功能以及存活状况,应用cox regression模型分析影响恩替卡韦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恩替卡韦治疗组和对照组共有70例患者死亡,其中66例发生在12周内.从第3周起,两组患者的累计生存率开始显示出统计学差异(88.7% vs.70.9%,χ2=5.357,p<0.05).恩替卡韦治疗组48周累计存活率为47.2%(25/53),对照组为23.6%(13/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2,p<0.01).恩替卡韦治疗组中,年龄≤40岁、总胆红素(tbil)<513μmol/l、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率(inr)<2.5的患者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下降74.9%、75.3%和76.0%.结论 恩替卡韦可明显提高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患者年龄、胆红素水平和凝血功能是影响恩替卡韦疗效的主要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its related factors of entecavir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on chronic hepatitis b liver failure (achblf).methods one hundred and eight patients with achblf were enrolled and divided into entecavir group (n=53) and control group (n=55).hbv dna level, liver function and 48-week survival rate were observed, and c ox regress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identify the factors which may affect the efficacy of entecavir treatment.results totally 70 patients died in the study and 66 died within 12 weeks.the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n cumulative survival rate between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from the third week on (χ2=5.357, p < 0.05).the 48-weekcumulative survival rate in entecavir group was 47.2% (25/53), while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23.6%(13/55) (χ2=7.432, p < 0.01).in entecavir group, for patients aged < 40 with serum bilirubin level <513 μnol/l and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 < 2.5, the fatality rates decreased 74.9%, 75.3%and 76.0%, respectively.conclusions entecavir may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with achblf.age, serum bilirubin level and inr are major factors related to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至HBV DNA降至不可检测水平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仍然异常的高危因素。【方法】2006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回顾加前瞻性随访核苷(酸)类似物初始治疗至HBV DNA阴转(<20 IU/mL)后的慢性HBV感染者(n = 388),对比ALT复常者(n= 298)及异常者[n = 90;定义为在每1 ~ 3个月的随访间隔中,连续2次以上ALT > 40 U/L(男)或 > 35 U/L(女)]的临床特征,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ALT异常的高危因素。【结果】总随访中位数为42.0月。两组在人口学和病史数据(性别、年龄、乙肝/肝硬化/肝癌家族史、既往嗜酒史等),基线特征(HBeAg阳性率、ALT、AST、HBV DNA水平等),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方案构成比,治疗后的病毒学突破和优化治疗率、治疗中的肝癌发生率等,均无显著差异。但ALT异常组体质指数[(24.1 ± 3.5) vs. (22.5 ± 3.2)kg/m2, t = 4.165, P < 0.001]、基线肝硬化比例(45.6% vs. 27.2%,P =0.001)和HBeAg转换率[58.1%(25/43) vs. 39.2%(49/125),P = 0.016]高于ALT复常组。Logt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抗病毒基线时即诊断肝硬化(OR= 2.472,95% CI = 1.424-4.292,P =0.001)、高体质量指数(OR = 1.170,95% CI = 1.077-1.271,P< 0.001)和治疗1年时HBV DNA水平(OR = 1.727,95% CI = 1.017-2.933,P = 0.043)是NA治疗至HBV DNA不可测后ALT仍然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治疗前有肝硬化,更高的体质指数和治疗1年时HBV DNA的对数水平是慢性HBV感染者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至HBV DNA < 20 U/mL后,ALT持续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5.
重型肝炎内科治疗的思路及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崇雨田 《广东医学》2005,26(8):1024-1025
经过多年的探索及努力,目前重型肝炎内科治疗缺乏特效药物,仍然依靠综合治疗的手段,并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病死率仍然较高,治疗费用对社会、家庭造成巨大的负担。由于重型肝炎实质上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尤其在重型肝炎晚期可导致多脏器的功能不全或衰竭,所以重型肝炎的治疗所涉及多个方面。在重型肝炎治疗中,正确的思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6.
乙型肝炎患者卫生、合理、适当的饮食,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反之则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恶化。对于不同的临床类型乙型肝炎患者,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饮食又各有不同的要求。  相似文献   
87.
崇雨田  肖杰生 《新医学》1997,28(4):209-211
肝肺综合征——感染性疾病(8)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510630)崇雨田肖杰生概述慢性肝病常伴有多系统损害,其中呼吸系统的损害如肺水肿、纤维素性肺泡炎、间质性肺炎、肝性胸腔积液、肺不张以及临床上出现低氧血症及呼吸性碱中毒等表现早已引起人们...  相似文献   
88.
输血与丙型肝炎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2例输血前无丙型肝炎的受血者及30例无输血的对照组随访检测ALT、抗-HCV、HCVRNA等项目,进行输血后HCV感染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52例受血者中有9例符合输血后丙型肝炎的诊断,发生率为17.3%,而对照组30例无1例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2<0.05),且趋势检验χ2=16.67,P<0.005,提示输血传播丙型肝炎仍相当常见,本研究还观察到输血量越大感染丙型肝炎的机会越高。9例输血后丙型肝炎中的8例经1年随访,均转为慢性肝炎,反映丙型肝炎慢性化机率高。对导致9例输血后丙肝的献血员血清标本(45份)用第2代ELISA法检测抗-HCV,结果1份可疑阳性,44份阴性。用反转录PCR法检测HCVRNA,12份阳性,33份阴性。表明目前用于筛选献血员的抗-HCV方法尚不够灵敏,尚不足以筛去有可能导致HCV传播的供血,因此,避免不必要的输血以预防输血后丙型肝炎的发生仍然是应强调的原则。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腺苷蛋氨酸(思美泰)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抑郁情绪干预治疗的疗效。方法将49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即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思美泰治疗;对照组(17例),即常规内科综合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和治疗4周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17)评定抑郁情绪分值。结果观察组HAMD评分从治疗2周起开始下降,但在2周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至第4周末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下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在治疗重型肝炎的同时,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抑郁情绪也有一定干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住院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疾病谱构成比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住院的1 619例慢性HBV感染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根据入院前是否有抗病毒治疗情况分为抗病毒组(n=279)和对照组(n=1 340);根据是否按医嘱规范治疗,将279例抗病毒患者分为规范抗病毒组(n=198)及不规范抗病毒组(n=81);再根据入院时HBV DNA水平不同(≥100IU/ml或〈100IU/ml),将198例规范抗病毒组患者细分为HBV DNA阳性组(n=66)及HBV DNA阴性组(n=132),并分别比较两组的疾病谱构成比的分布情况。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抗病毒组与对照组的疾病谱构成比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抗病毒组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慢性乙型肝炎(重型)的比例低于对照组(10.0%vs 25.9%,P〈0.05;3.6%vs 13.4%,P〈0.05),而诊断为乙肝肝硬化的比例高于对照组(74.2%vs 44.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规范抗病毒组与不规范抗病毒组的疾病谱构成比分布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抗病毒组中HBV DNA阳性及阴性亚组的疾病谱构成比分布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且有效的抗病毒治疗确实可以减少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因肝炎活动而住院的比例,从而改变住院慢性HBV感染者的疾病谱构成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