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5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的:分析慢性HBV携带者的肝组织病理改变,为慢性HBV携带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113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肝组织学检查和血清学、病毒核酸检测。结果:57.52%的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炎症(G)在2级以上,HBeAg阴性携带者G≥2占70.59%,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分级与HBV-DNA滴度无相关性(P>0.05),肝组织炎症分级与纤维化分期显著相关(χ2=51.589,P<0.001)。结论:对慢性HBV携带者应建议行肝脏穿刺检查,尤其是HBeAg阴性的慢性HBV携带者,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并进行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22.
苦参碱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观察苦参碱注射液(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280例慢乙肝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50例用苦参碱150 mg静脉滴注,对照组130例以甘草酸二铵注射液(甘利欣)150 mg静脉滴注,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有明显的降酶、退黄等治疗作用,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分别为80.7%、82.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的血清总胆红素复常率(74.7%)高于对照组(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乙肝病毒标记物的转化或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阴转现象并不明显.结论:苦参碱治疗慢乙肝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3.
传染病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传染病学教学中现存的主要问题,如教学基地不足,病例病种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学习习惯改变,缺少国外教学经验参考和借鉴,国内外传染病专业性教学网络资源不足等,结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学教研室教学工作经验,提出近期传染病学教学改革的思路:继续教育中重视传染病学知识的教育,加强多校合作,进行网络常规教学资源建设,充分发挥各级传染病学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探讨传染病学双语学习的教学内容及方法,鼓励研究生及本科生参与传染病学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  相似文献   
24.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可引起各种类型肝脏疾病,包括急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自从1967年首次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以来[1],HBsAg从最初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定性诊断指标逐渐发展为目前广泛应用的HBsAg定量诊断及检测指标。HBsAg是HBV的结构蛋白,很少发生转阴。HBsAg血清学转换是病毒清除、病情康复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HBsAg检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常规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中,以指导抗HBV疗效分析。当前利用HBsAg在临床治疗抗HBV中意义愈加重要,本文就HBsAg的生物学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25.
目的了解非肝病专科对慢性HBV感染者应用细胞毒药物和(或)免疫抑制剂前后HBV相关标志物的监测和抗病毒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9年在中山大学各附属医院住院的这类特殊病例的HBV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140例中,仅58.6%进行了相对规范的随访,23.6%进行了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肝损害发生率54.3%,肝衰竭相关病死率13.6%;规范随访组的肝损害发生率(45.1%)显著低于不规范随访组(67.2%)(P=0.043),但肝衰竭相关病死率无差异(P=0.949);结缔组织病患者的规范随访率显著低于恶性血液病(P=0.013)和肾病综合征者(P=0.021)。结论非肝病专科医师对慢性HBV感染者使用细胞毒药物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前后的HBV相关指标监测、抗病毒治疗有待规范。  相似文献   
26.
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评估与治疗策略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患者入院时的MELD分值和接受治疗2周后的MELD分值与入院时MELD分值的差值(△MELD分值),分析MELD分值和△MELD分值与患者3个月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入院时MELD分值死亡组患者为37.00±6.50,存活组为25.80±5.20,死亡组患者入院时的MELD分值远高于存活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00,P〈0.01),接受治疗2周后△MELD分值死亡组患者为1.57±0.89,存活组为-0.99±0.7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35,P〈0.01)。患者入院时MELD分值和接受治疗2周后△MELD分值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3个月内病死率的c-统计值分别为0.90和0.76。MELD分值〈25组,患者3个月后病死率为2%,25≤MELD分值≤30组病死率为7%,300组和≤0组的病死率分别为51%和13%,两组间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ELD分值和△MELD分值越高,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死率越高,MELD能较准确地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可以结合患者入院时的MELD分值和接受治疗后的△MELD分值来决定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分析我院钙拮抗药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近3年钙拮抗药的用药金额及构成比、用药频度、消耗金额进行统计。结果:钙拮抗药的消耗金额呈上升趋势,氨氯地平的消耗金额最高,左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的用药频度占第1、2位。结论: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使用中占主要地位,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8.
83例散发性慢性非甲乙丙丁戊型肝炎患者,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出庚型肝炎病毒RNA21例,证实广州地区存在有慢性HGV感染,HGV感是导致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因之一。本研究证实HGV感染可经非输血途径传播。HGV感染后所致的肝病,临床表现呈现多样性,83例散发性慢性非甲乙丙丁戊型肝炎患者中,尚有62例HGV RNA阴性,提示可能还存在其他新型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29.
病毒性肝痰合并胆结石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0.
目的从常用的非创伤性指标中筛选出与肝纤维化分期相关的指标,并进一步建立评分系统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方法收集20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33项非创伤性指标值,分析这些指标与纤维化分期的关系,筛选与肝纤维化分期相关的指标,继续用Bayes逐步判别并分析筛选出具有判别作用的指标,从中选取代表性较强的指标以建立评分系统用于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并验证此评分系统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通过相关分析,共筛选出20项与肝纤维化分期相关的指标,继续用Bayes逐步判别分析并筛选出白蛋白、Ⅳ型胶原及脾长径建立评分系统,取总分4分为诊断截断值,以该评分系统区分S0~2及S3~4纤维化的符合率为70.9%,诊断S3~4纤维化组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7%和71.7%。结论白蛋白、Ⅳ型胶原及脾长径3项指标组成的评分系统可以较好地区分S1~2及S3~4肝纤维化,符合率为7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