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5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分析慢性HBV携带者的肝组织病理改变,为慢性HBV携带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113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肝组织学检查和血清学、病毒核酸检测。结果:57.52%的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炎症(G)在2级以上,HBeAg阴性携带者G≥2占70.59%,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分级与HBV-DNA滴度无相关性(P>0.05),肝组织炎症分级与纤维化分期显著相关(χ2=51.589,P<0.001)。结论:对慢性HBV携带者应建议行肝脏穿刺检查,尤其是HBeAg阴性的慢性HBV携带者,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并进行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可引起各种类型肝脏疾病,包括急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自从1967年首次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以来[1],HBsAg从最初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定性诊断指标逐渐发展为目前广泛应用的HBsAg定量诊断及检测指标。HBsAg是HBV的结构蛋白,很少发生转阴。HBsAg血清学转换是病毒清除、病情康复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HBsAg检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常规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中,以指导抗HBV疗效分析。当前利用HBsAg在临床治疗抗HBV中意义愈加重要,本文就HBsAg的生物学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3.
崇雨田  曹红  吴元凯  谢仕斌  赵志新  高志良 《新医学》2006,37(9):584-586,F0003
目的:分析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术后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暴发型复发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预防及治疗乙肝复发的方法.方法:总结2例OLT术后出现乙肝暴发型复发病例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及OLT术后乙肝复发的诊断、预防及治疗体会.结果:①2例均为暴发型复发,复发时间分别为OLT术后第22日及第24日.②2例术前均较长时间服用拉米夫定,术前检测HBV DNA及YMDD变异株均为阳性.③乙肝复发时均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HBsAg、HBV DNA阳转及肝功能异常.④病理改变特点:广泛融合性的肝细胞坏死,小胆管增生,胆汁淤积,汇管区有纤维化形成;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示HBsAg及HBcAg过度表达.⑤积极治疗仍不能阻止2例迅速再次出现肝衰竭,1例死亡,另1例行第2次OLT术,术后肝功能恢复正常,至今存活.结论:①对终末期肝病患者,施行OLT手术前后选用合适的抗HBV药物,重视YMDD变异株的产生,对预防其乙肝复发及复发后病情进展尤其重要.②终末期肝病患者一旦出现OLT术后乙肝暴发型复发,则病情进展迅速并可短期内出现肝衰竭,预后极差,必要时可行第2次OLT.  相似文献   
14.
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评估与治疗策略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患者入院时的MELD分值和接受治疗2周后的MELD分值与入院时MELD分值的差值(△MELD分值),分析MELD分值和△MELD分值与患者3个月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入院时MELD分值死亡组患者为37.00±6.50,存活组为25.80±5.20,死亡组患者入院时的MELD分值远高于存活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00,P〈0.01),接受治疗2周后△MELD分值死亡组患者为1.57±0.89,存活组为-0.99±0.7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35,P〈0.01)。患者入院时MELD分值和接受治疗2周后△MELD分值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3个月内病死率的c-统计值分别为0.90和0.76。MELD分值〈25组,患者3个月后病死率为2%,25≤MELD分值≤30组病死率为7%,300组和≤0组的病死率分别为51%和13%,两组间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ELD分值和△MELD分值越高,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死率越高,MELD能较准确地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可以结合患者入院时的MELD分值和接受治疗后的△MELD分值来决定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及重型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度及重症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重度或重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基本用药相同,观察组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25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胆碱酯酶(CHE)的水平,统计病死率。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TBIL、PTA、CHE水平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重症肝炎观察组病死率为43.2%,对照组为41.94%,两者比较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重度和重症型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不确切。同时难以降低重症肝炎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既往临床研究结果为基础,系统性评价双环醇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检索数据库,获得双环醇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CHB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文...  相似文献   
17.
铜是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铜缺乏或过载均会导致一系列的机体功能障碍。主要聚焦肝豆状核变性及其相关铜代谢异常的疾病。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表型多样,而胆汁淤积性肝病、遗传性铜蓝蛋白缺乏症及先天性糖基化异常等疾病又常给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诊断带来混淆和困惑。结合目前研究的最新进展及肝豆状核变性诊疗方面的经验,从肝病角度探讨遗传性铜代谢异常的致病机制及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8.
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无(弱)应答者不同剂量复种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成人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者不同方案再免疫的效果,以提高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保护率.方法采用随机、开放性的研究方法,对2年内至少完成1个标准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程序、复查HBV标志物均为阴性的健康人群,随机接受4种接种方案,按常规程序(0、1、6个月)在上臂三角肌予肌内注射.国产10 μg组73例,国产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复种,每次剂量为10 μg;国产20 μg组69例,国产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复种,每次剂量为20 μg;进口20 μg组70例,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商品名:安在时)复种,每次剂量为20 μg;进口40 μg组48例,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每次剂量为40 μg.在复种首针乙肝疫苗前及复种首针后第1、2、8、12个月采血检测抗-HBs.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接种后8个月,国产20 μg、进13 20 μg、进口40 μg组抗-HBs阳性率最高,分别为68.1%、70.0%和77.1%,均高于国产10 μg组的53.4%(X2=21.465,P<0.01).国产20 μg、进口20 μg、进口40 μg组随接种次数增加及时间延长,抗HBs阳性率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时有所下降;国产10 μg组首次接种后1、2、8、12个月,抗HBs阳性率依次为8.2%、19.2%、53.4%和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07,P<0.01).12个月时,国产20 μg、进口20 μg、进口40 μg组抗-HBs效价均高于国产10 μg组(F=7.551,P<0.05).国产20 μg、进口20 μg、进口40 μg组不同时间点抗-HBs效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乙肝疫苗无(弱)应答者复种疫苗仍能产生免疫应答,增加疫苗剂量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患者Th17淋巴细胞表型、比例及其与病毒清除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甲型H1N1流感患者70例、季节性流感患者30例、健康对照者68例分别纳入3组.通过细胞内染色,流式细胞技术测定3组人群外周血Th1、Th2、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淋巴细胞比例;ELISA法测定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的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L-6水平;RT-PCR检测鼻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载量.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甲型H1N1流感患者Th17淋巴细胞比例为(2.740±0.210)%,较健康对照者的(3.443±0.154)%及季节性流感患者的(3.443±0.277)%显著下降(F=4.242,P<0.05),而3组间Th1、Th2、Treg淋巴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浆TGF-β水平为(10±8)ng/mL,较健康者的(43±32)ng/mL及季节性流感患者的(18±10)ng/mL显著下降(F=17.72,P<0.01);甲型H1N1流感患者PBMC中TGF-β水平为(782±736)pg/mL,较健康者的(1462±315)pg/mL及季节性流感患者的(1481±348)pg/mL显著下降(F=5.730,P<0.01);Th17淋巴细胞比例与病毒清除时间呈负相关(r=-0.38,P=0.02).结论 甲型H1N1流感患者Th17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降低,且与TGF-β水平密切相关,其降低可能导致机体延长排毒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院钙拮抗药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近3年钙拮抗药的用药金额及构成比、用药频度、消耗金额进行统计。结果:钙拮抗药的消耗金额呈上升趋势,氨氯地平的消耗金额最高,左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的用药频度占第1、2位。结论: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使用中占主要地位,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