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03篇
临床医学   8篇
综合类   3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报导对167名干燥综台征患者和158名相应年龄和性别对照组对象的患龋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部分对象的腮腺液流速、免疫球蛋白含量和pH值作了检测。结果表明,干燥综台征患者的龋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腮腺液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腮腺液免疫球蛋白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腭腺液pH值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早期牙釉质龋的破坏途径与方式(第5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体外人工龋实验,用逐步缩小开穿法证明早期牙釉质龋病变之所以呈尖端向内,底向外的锥形损害是由于损害物质入侵牙釉质时间上有先后之故,入侵在先,破坏时间长,则损害深,反之则损害浅,连续起来递呈锥形。  相似文献   
13.
人工菌斑致牙釉质早期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采用人工菌斑新技术模拟致龋性牙菌斑的细菌组成。研究在人工菌斑这个特定的微生态环境下发生的牙釉质龋样损害,探讨牙菌斑的致龋力。结果显示,在人工菌斑环境下,能模拟出相同于人口腔自然环境下的牙釉质早期龋样损害,而且二者在光镜下实难区分。表明人工菌斑技术是研究龋病发生、发展的有效方法,它将致龋菌—牙菌斑—早期龋三者有机联系起来,从而使所得结果更接近于龋病发生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菌斑细胞外液中的化学耗氧量、糖类及IgG和IgA的测定,发现菌斑细胞外液中存在一个容量较大的还原态体系,它是影响菌斑的低氧还原电势的重要因素;在休息状态,菌斑细胞外液不存在明显的游离葡萄糖、果糖、蔗糖,而在龋活跃与无龋组间IgG和IgA含量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生态膜在龋病发生中的作用继续作了回顾,主要内容是:牙面生态膜内各种细菌间的相互作用;生态膜总体性能的近期研究;人工生态膜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6.
人胚牙釉质蛋白质对人工龋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7.
人胚牙釉质蛋白质异位成骨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伟  岳松龄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3,28(6):362-364,T021
本研究将釉原蛋白(A)、釉蛋白(E)、可溶性牙本质蛋白(D)与半水石膏(PLP)加蒸馏水调成复合物,植入C57BL/6T小鼠右侧大腿肌肉陷窝内,左侧大腿肌肉陷窝内植入作为对照的半水石膏或牛血清白蛋白/半水石膏(BSA/PLP)。21天后,用软X线照片及HE染色,光镜下检查植入部位有无异位成骨。结果发现,作为对照的PLP、BSA/PLP及E/PLP组未见有成骨作用;而在A/PLP及D/PLP植入部位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在特殊佐剂参与下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P1经全身系统免疫后的抗体反应,采用共价偶联法将P1与前霍乱原类毒素(PCG)偶联后,经大鼠皮下和胃肠道等途径进行免疫,检测不同时段抗P1抗体产生情况。结果显示:大鼠唾液中抗P1SIgA水平在P1-PCG经皮下注射和胃肠免疫后都出现了升高,且皮下注射组较胃肠免疫组持续时间更长;血清中抗P1IgG则只有皮下注射组有增高反应。由此提示在PCG的参与下,皮下注射可以诱导出粘膜免疫反应和全身性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9.
作者用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唾液链球菌、干酪乳杆菌及粘性放线菌等五种致龋菌体外混合培养,模拟牙菌斑生态系,研究细菌在混合状态下,细胞外多糖合成。结果表明,五种实验菌都能利用蔗糖合成细胞外水溶性和水不溶性多糖。与血链球菌、变形链球菌混合培养,能显著增加细胞外多糖产量;与干酪乳杆菌混合培养,则明显减少多糖产量。  相似文献   
20.
根据1986年版《佰杰氏细菌分类手册》第二卷对变形链球菌族的分类方法。本文介绍了除变形链球菌以外的、变形链球菌族的另一重要种——远缘链球菌(遗传型Ⅲ,血清型d,g)。它在代谢过程中,能产生过氧化氢(H_2O_2)。远缘链球菌寄居于人牙面,产酸、耐酸和合成水不溶性多糖的能力均较强,因此在龋病微生物学研究中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