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8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5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21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次声不同时间作用后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将2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次声作用组、次声作用A组和次声作用B组.次声作用A组(2 h/d,连续作用7 d)和次声作用B组(4 h/d,连续作用7 d)大鼠反复暴露于16 Hz、130 dB的次声环境中.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光镜下,次声作用A组局部肾小球囊腔增大,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次声作用B组出现轻度肾小管变性坏死,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管腔内可见少量渗出.电镜下,次声作用B组有大量溶酶体增生,间质水肿.白细胞附壁;次声作用A组和次声作用B组均有局部足细胞突水肿、融合,线粒体空泡化等变化.结论 次声每天长时间作用于大鼠,对其肾脏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损害较短时间作用严重.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对创伤性急性肺损伤家兔肺泡巨噬细胞中核因子κB活化和下游基因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3/2005-0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检验科临床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心完成。将健康成年家兔72只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n=24):①山莨菪碱组:于撞击台上行胸壁撞击(冲击速度5.7m/s,力75.8N/cm2,冲撞能量约204J)后,立即静脉注射大肠杆菌脂多糖50μg/kg,建立创伤性急性肺损伤模型,造模后立即予以山莨菪碱2mg/kg静注,随后以1mg/(kg·h)静脉维持。②急性肺损伤组:造模同山莨菪碱组,造模后以等量生理盐水静注和维持。③正常对照组:不做胸壁撞击,静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脂多糖,其余处理同急性肺损伤组。各组动物分别于模型建立后1,2,3,4h放血处死6只,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分离肺泡巨噬细胞,分别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和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肺泡巨噬细胞中核因子κB的活性变化及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水平,以相对吸光度表示。结果:67只兔进入结果分析。①核因子κB的活性:急性肺损伤组于模型建立后1~4h内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2h达到高峰,其相对吸光度值,是同期正常对照组的8倍;山莨菪碱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显著低于急性肺损伤组(P<0.01),其中2h降幅最大,达30.19%。②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水平:急性肺损伤组在模型建立后1h其表达即开始上升,两三小时达到高峰,3h最高,其相对吸光度值,是同期正常对照组的5倍,4h其表达较前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山莨菪碱组各时间的表达显著低于急性肺损伤组(P<0.01,0.05),最大降幅出现在2h,达34.48%。结论:①机体遭受创伤及脂多糖刺激后,肺泡巨噬细胞被激活导致核因子κB的活化是肺泡巨噬细胞大量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等前炎细胞因子的关键环节。②山莨菪碱可能是通过抑制肺泡巨噬细胞核中核因子κB活性,在基因转录水平抑制其介导的一系列细胞因子和炎症递质的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等),阻断细胞因子和炎症递质的失控性释放来实现对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的。  相似文献   
43.
目的建立调控因素存在下表达丙型肝炎病毒(HCV)NS3/4A丝氨酸蛋白酶的转基因小鼠。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可受Tet-On调控系统和Cre-LoxP基因敲除系统双重调控表达HCV NS3/4A丝氨酸蛋白酶的真核表达质粒PBI-Ⅲ/LoxP-Luc-PolyA-LoxP-NS3/4A。该重组质粒线性化后,经显微注射制备转基因小鼠。首建鼠及经PCR检测阳性的子代鼠与C57BL/6小鼠交配传代。选择部分F2鼠与已经稳定建系的转基因小鼠Lap杂交,利用在体生物发光成像系统(BLI)检测肝脏稳定表达荧光素酶(Luc)报告基因的经盐酸强力霉素(Dox)诱导的双转基因子代鼠,并选择性针对稳定表达系传代扩群。结果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显示重组载体构建成功。经PCR检测得到6只转基因首建鼠,其中3只可繁殖传代并持续检测到阳性子代鼠。BLI结果显示,由其中1只首建鼠传代而来的不同F2鼠与Lap鼠杂交得到的部分双转基因鼠肝脏部位发光信号强烈,表明这些小鼠肝细胞内报告基因Luc特异高效表达。结论建立了转基因小鼠NS3/4A,并筛选到调控因素存在时转入外源基因特异稳定表达的转基因小鼠,为进一步建立严格调控型表达NS3/4A蛋白酶的小鼠模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制备Tet-on和Cre/loxP系统双重调控下肝靶向性表达Cre重组酶的转基因小鼠rtTALAP-1/LC-1并评价其功能,为最终建立可突破胚胎期免疫耐受的双调控型HCV转基因小鼠模型奠定基础。方法选取适龄rtTALAP-1转基因小鼠与LC-1转基因小鼠交配,PCR法检测子代rtTALAP-1/LC-1转基因小鼠基因组中是否插入了rtTA元件和Cre基因片段。双阳性rtTALAP-1/LC-1小鼠dox诱导1周后,以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检测小鼠肝脏的Luc萤光素酶信号,免疫组化检测Cre重组酶在小鼠肝脏等组织中的表达状况。结果 rtTALAP-1/LC-1转基因小鼠在dox诱导后,仅在其肝脏检测到清晰的Luc萤光素酶信号,而其他脏器均未检测到萤光信号;免疫组化法也仅在小鼠肝细胞核中检测到Cre重组酶的表达,心脏、肾脏和骨骼肌等其他组织均未检测到Cre重组酶的表达。结论成功制备了rtTALAP-1/LC-1转基因小鼠,其靶基因表达的诱导反应性和肝靶向性均良好,为最终制备双调控型丙型肝炎病毒(HCV)转基因小鼠模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在昆虫细胞中表达乙型肝炎病毒 ( HBV)的表面抗原。方法 :利用已构建的含有 HBV S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 Bac- S,在昆虫细胞中进行表达 ,并用间接免疫荧光、ELISA和免疫印迹对表达产物进行检测。结果 :重组杆状病毒感染昆虫细胞后 ,可表达相应大小的 S蛋白 ,且该蛋白可被 HBs Ag特异性单抗 ( m Ab)所识别。结论 :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成功地表达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 HBV S蛋白。  相似文献   
46.
丙型肝炎病毒ns5b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卫东  薛小平  雷迎峰  尹文  吕欣 《医学争鸣》2003,24(14):1265-1267
目的:构建HCV ns5b基因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并获得NS5B蛋白的高效表达,为制备抗NS5B抗体及以其为靶位的抗HCV感染研究创造条件。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HCV ns5b基因,Xho I和Kpn I双酶切后连接到经同样酶切的原核表达载体pRSETA上,转化大肠杆菌JM109菌株,获得阳性重组质粒pRSETA-ns5b,阳性质粒转化BL21(DE3),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电泳进行鉴定,并以薄层扫描分析对其定量。结果:成功构建了HCV NS5B蛋白表达载体pRSETA-ns5b,经诱导明显表达出6His-NS5B融合蛋白,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量占菌体蛋白25%,Western—Blot结果显示表达蛋白保持活性。结论:HCV NS5B蛋白在体外得到了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47.
危重病医学是本世纪现代医学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是危重病患者的主要致死病因[1] ,也是危重病医学研究的热点和教学难点。能否讲好MODS这堂课 ,关系到学员对危重病的认识。讲得好 ,可以激发学员对医学科研的热情和坚定投身医疗事业的决心 ;讲不好 ,会使学员感到深不可及 ,失去信心。怎样讲好MODS,我们作了如下尝试 :即以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为指导 ,以现代医学为线索 ,突出以下几个方面。1 明确交代MODS是一个综合征 ,而不是一个病一上课 ,我们就强调这一概念 ,是为了引导学员在听课时 ,不…  相似文献   
48.
山莨菪碱对创伤性肺损伤激酶IKK的影响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激酶IKK-β在创伤性急性肺损伤(ALI)病理变化中可能的作用机制及山莨菪碱(654-2)的影响效应。方法:复制创伤性ALI家兔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创伤模型组、654-2治疗组。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肺组织中IKK-β的mRNA表达,用凝胶电泳迁移改变分析?(EMSA)法检测肺泡巨噬细胞(PAM)中核因子(NF)-kB的活性,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同时对各组动物动脉血气,肺湿/干(W/D)比值及肺组织的病理变化进行检测。结果:654-2治疗能明显改善创伤性ALI动物的血气,减少肺W/D值,减轻肺组织的损伤程度;能明显抑制创伤性ALI家兔肺组织中IKK-β的mRNA表达和PAM中NK-kB活性降低BALF中TNF-α、IL-6含量,结论:IKK-β/NF-kB/TNF-α效应在创伤性ALI的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654-2可通过抑制IKK-β的激活,阻止NF-kB活化,缓解TNF-α介导的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49.
1983年以来,我们收治肝硬化、肝癌、布加氏综合征病人752例,并发肝性脑病者78例(10.37%)。在本病的治疗上我们有以下体会: 1.及时处理昏迷前期及昏迷期,尽快使病人清醒。本组有60例属昏迷前期均治愈。此期首先要去除诱因,增加热量,给予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饮食。降低血氨的措施有清洁肠道,减少氨吸收。可用食醋50ml加1~2倍生理盐水稀释后保留灌肠,每日2次;或50%硫酸镁20~40ml口服或鼻饲;新  相似文献   
50.
多黏菌素B抗炎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多黏菌素B(PMB)和内毒素(LPS)共同处理大鼠肺泡巨噬细胞(PAM)后对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变化。方法分离、培养大鼠PAM,分为正常对照组、LPS刺激组及PMB干预组。采用原位杂交(ISN)技术、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EMSA)及ELISA法,检测刺激后0、15、30、60、120和240min各时相点PAM中IKK-βmRNA及IκB-α的表达、NF-κB的活性和TNF-α的含量。结果LPS刺激组IKK-βmRNA的水平在刺激后15min出现升高,30min达高峰,60min后逐渐下降;IκB-α的水平的变化趋势在各时相点与IKK-βmRNA刚好相反;NF-κB活性的峰值相出现在60min,15min出现升高,120min后逐渐下降;TNF-α的含量峰值相出现在60min,30min出现升高,120~240min后恢复至刺激前水平。PMB干预组NF-κB的活性与TNF-α的含量虽较刺激前和正常对照组升高,但均显著低于LPS刺激组(P<0.01)。IκB-α水平的最低值显著高于LPS刺激组(P<0.01);而IKK-βmRNA的峰值则显著低于LPS刺激组(P<0.01)。结论LPS能诱导PAM中的IKK-β激活、IκB-α降解和NF-κB活化,并促进TNF-α释放。而PMB则能抑制LPS诱导的IKK-β激活、IκB-α降解、NF-κB活化和TNF-α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