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6篇 |
内科学 | 15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24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药学 | 4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5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微孔板固相杂交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寻找一种快速、准确、简便的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的检测方法。方法 所有标本均作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其产物分别以微孔板固相杂交法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对结果可凝及阴性者均以HCV Amplification KIT对其血清再作扩增并检测,并以此为金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144份血清(其中抗-HCV阳性64例),微孔板固相杂交法阳性70例,灵敏度97.18%,特异度98.63%,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阳性61例,灵敏度81.69%,特异度95.89%,取同一份产物倍比长稀释后再作检测,前者可检测出2^-9稀释度,后者检测出2^-7稀释度。结论 微孔板固相杂交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快速、准确、简便,并且可定量,尤其适用于大批量标本的检测,但于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抽放腹水后,使用腹带加压包扎在肝硬化并发大量腹水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每周三次,每次抽放腹水1.5L。抽放腹水术后,治疗组患者给予腹带加压包扎,所加的压力以使患者感到与术前的腹胀程度相似为宜;对照组患者术后仅给于常规包扎。在相同的治疗周期内,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腹围缩小程度。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腹围由治疗前的80.24±6.80cm缩小为71.93±6.40cm,治疗前后的腹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的腹围由治疗前的80.24±6.80cm缩小为75.90±5.55cm,治疗前后的腹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腹围缩小了8.07±2.54cm,对照组的腹围缩小了4.06±1.98cm,治疗组较对照组缩小得更为明显(P〈0.01)。结论:抽放腹水术后使用腹带加压包扎,有助于加快腹围的缩小,简单易行,经济实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 研究不同人群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分型。方法 对141例抗HCV( )、60例抗HCV(-)及28例正常献血员的共132份HCV-RNA阳性血清,运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法作酶切分型。结果 3组人群不同基因型检出率分别是1b/Ⅱ型87.18%、100%、100%;2a/Ⅲ1.71%、0、0;两者混合型(1b/2a型)11.11%、0、0。对抗HCV( )血清,分为ALT正常组和异常组,2组人群不同基因型检出率分别是1b/Ⅱ型93.33%、83.33%;2a/Ⅲ型0、2.78%;两者混合型7.14%、13.89%。结论 我国不同人群中HCV感染者均以HCV1b/Ⅱ型为主,今后应以HCV1b/Ⅱ型为重点,加强HCV的诊断、治疗和疫苗研制工作。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获得2a/Ⅲ型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组全长非结构(NS)4区克隆并作序列分析。方法 用限制性长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基因分型方法筛选出2a/Ⅲ型HCV一株。为了获得该毒株全长NS4区基因序列,依据代表株序列的NS3区之′末端及NS5区之5′末端相对保守区域合成引物,以RT-nseted-PCR方法扩增一段1.3kb的片段cDNA;将此片段插入pUC19质粒载体。结果 克隆了丙型肝炎基因组非结构NS4区全长基因,构建了pUC-NS4重组体,对重组体进行酶切鉴定,克隆的cDNA与预计的片段大小相符,并作序列测定。结论 获得全长NS4区基因克隆,经序列分析表明,与日本HC-J6有较高的同源性(92.1%)。 相似文献
55.
妊高征是妇产科常见病。重度妊高征可以并发全身多个脏器的损害,而脑出血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孕产妇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我院1995年7月~1998年7月间共收治了8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年龄23~35岁,平均25.6岁。妊娠37~40周发病,其中初产妇6例,经产妇2例,患者妊娠前均无高血压病史。1.2 临床表现 8例产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水肿及消化道症状,未引起重视,亦未进行产前检查。所有病例均在生产过程中突然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等症状而急诊入院,查体:浅昏迷1例,嗜睡1例,意识清… 相似文献
56.
封波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3(1)
<正>乙型肝炎是一种全球性健康问题,位列全球十大死亡原因之一,每年有6万多人死于乙型肝炎相关的疾病。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B,CHB)治疗的关键,主要目的在于清除或持久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相似文献
57.
乙型肝炎病毒促进CTGF和TGF-β1在肝星状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转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HepG2.2.15细胞株在体外促进肝星状细胞中CTGF和TGF-β1的表达,进而探讨HBV促肝细胞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将HepG2和H印G2.2.15细胞株分别在体外与肝星状细胞(Lx-2)共培养,以单独培养的肝星状细胞为对照组.培养24,48,72 h后,以Real-time PCR定量检测肝星状细胞中CTGF和TGF-β1 mRNA的表达,以Western blot定量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24、48、72 h时点,CTGF和TGF-β1 mRNA分别增高约1.7、4.2、9.6倍(P<0.01)和2.2、6.1、8.1倍(P<0.01),以72 h差异最为显著;而与HepG2细胞共培养实验组LX-2细胞CTGF和TGF-β1 mRNA在三个时间点分别增高约1.7、1.2、1.3倍(P<0.05)和2.7、1.9、2.1倍(P<0.05).CTGF和TGF-β1蛋白表达量分别增高约2.1、2.6、2.5倍(P<0.01)和1.7、3.3、3.1倍(P<0.01),以48 h差异最为显著;而与HepG2细胞共培养实验组LX-2细胞CTGF和TGF-β1蛋白表达量在三个时间点分别增高约1.6、1.1、0.9倍(p<0.05)和1.1、1.4、2.5倍(P<0.05).结论:与HepG2.2.15细胞株共培养后,肝星状细胞中肝纤维化相关因子的表达明显增强.体外实验证明HBV具有诱导肝细胞纤维化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转染HBV的HepG2.2.15细胞株在体外促进肝星状细胞中Ⅰ、Ⅲ型胶原的表达,进而探讨HBV促肝细胞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将HepG2和HepG2.2.15细胞株分别在体外与肝星状细胞共培养,以单独培养的肝星状细胞为对照组.取培养后24、48、72 h 3个时间点.以RT-PCR定量检测肝星状细胞中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以Westem blot定量检测肝星状细胞中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和与HepG2共培养的肝星状细胞比较,与HepG2.2.15共培养的肝星状细胞中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以72 h差异最为显著(P<0.01);与HepG2.2.15共培养的肝星状细胞中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也明显增高,以48 h差异最为显著(P<0.01).结论:与HepG2.2.15细胞株共培养后,肝星状细胞中肝纤维化相关因子的表达明显增强,HBV具有诱导肝细胞纤维化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9.
拉米夫定治疗前后乙型肝炎病毒P区基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P基因区的变异情况。方法从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的血清标本中,扩增目的片段,阳性结果双酶切后克隆至JM105感受态细胞。每份标本随机挑取20个阳性克隆,以错配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YMDD基因序列,出现变异者进行双向测序。结果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后,其中2例HBVDNA为阴性,2例HBVDNA转阴后又转阳,测序结果提示出现M5521变异;1例HBVDNA始终阳性,和治疗前一样存在D553G的变异。结论D553G变异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治疗无效的原因之一,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P区YMDD变异是抗病毒药物诱导的结果。 相似文献
60.
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疗效影响因素.方法以干扰素(interferon,IFN) α为基础抗病毒治疗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流行病学资料、基线的相关化验指标、抗病毒治疗方案及经过.分析抗病毒治疗后获得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8例经IFN α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入选,9例获得了SVR,占32.1%.SVR组和非持续病毒学应答(non-SVR,N-SVR)组基线性别比例、年龄、感染时限、HCV RNA、转氨酶、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HGB、PLT和Child-Pugh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 α患者的SVR率高于普通IFN α(P =0.003),但去除中途脱落的患者后2组SVR率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 =0.308).依从性好的患者SVR率显著高于依从性差的患者(P =0.004).普通IFN α治疗的患者终止治疗的比例显著高于Peg-IFN α(P =0.009),Child-Pugh评分高的患者终止治疗的比例显著高于Child-Pugh评分低的患者(P=0.034).结论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SVR率较低,主要与其依从性差有关,而依从性与干扰素类型和肝硬化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