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为探讨鲍文样丘疹病的病因、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及预后。总结鲍文样丘疹病32例临床病理资料,随方观察病情1-5年,29例接受治疗,其中12例经外科局部皮肤切除,无复发;12例经激光或电灼治疗,复发2例,后经外科手术切除,最终治愈;5例用5-Fu油膏局部涂敷治疗,病灶缓慢消退;3例未作任何治疗,其中1例经随访8个月,病灶已自行缩小,另2例失访。预后良好,该病有一定的自愈倾向,适当治疗后不易复发。组织病理学确诊时要注意与鲍文病和鳞状细胞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2.
宋红杰  季育娟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2):2307-2309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分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预后。方法:对6例乳腺恶性分叶状肿瘤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随访10—84个月。结果:乳腺恶性分叶状肿瘤病史上均有较长时问或数年前相对静止的无痛性肿块。大体结构呈分叶状膨胀性生长、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镜下肿瘤组织由间叶细胞构成,细胞异型性大,主要呈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形态,部分肿瘤组织向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及横纹肌肉瘤方向分化。肿瘤组织可以经淋巴道转移。肿瘤细胞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Vim:6/6、AE1/AE3:0/6、EMA:0/6、CD117:3/6、CD34:1/6、S-100:2/6、SMA:2/6、CD99:4/6、bcl-2:3/6、p53:5/6、Ki67:〉10%、ER:0/6、PR:2/6、MyoD1:1/6。结论:乳腺恶性分叶状肿瘤病理诊断主要依据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一定的辅助作用。预后主要由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决定。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达、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确诊的HNL 39例的临床特点,常规切片观察其镜下形态特点,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CD68、CD123、MPO、CD3、CD20等的表达.结果:HNL发病以年轻女性为主,以发热、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抗生素治疗无效;在病变早期、中期及晚期出现不同的形态特征;免疫组化标记CD68阳性率100.0%,MPO阳性率82.0%,CD123阳性率89.7%,CD3、CD20均有不同程度的散在表达.结论:HNL以其临床特点及镜下形态特征可以诊断,免疫组化CD68、CD123、MPO是很好的辅助诊断标记.  相似文献   
34.
细胞周期是指正常连续分裂的细胞从前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完成所经历的连续的动态过程 ,此过程的顺序经过G1期、S期、G2期、M期 4个阶段。通过细胞周期 ,细胞实现DNA的复制、染色体凝缩和分离、中心体的复制和分离、纺锤体的形成和伸长、核膜的破裂与再形成等过程 ,协调上述过程的是细胞周期素—周期素依赖激酶 (cyclin -CDK)复合体 ,其中cyclins是调节亚单元 ,CDKs为催化亚单位 ,反应底物为Rb蛋白 ,通过Rb蛋白的磷酸化而实现细胞周期的转换 (正调控 ) ;同时CDKs又受CDKIS(细胞周期蛋…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和埃索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泵注注射用生长抑素,3 mg加入生理盐水500 m L中,泵入速度40 m L/h,2次/d;同时静脉滴注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4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 L中,30 min内滴完,2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推注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1 U溶于20 m L生理盐水中,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5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输血量、止血时间、血红蛋白(Hb)水平、凝血指标及再出血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0%,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输血量与止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的H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T、APTT均显著缩短,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PT、APTT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和埃索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可有效缩短止血时间、减少输血量,且利于血红蛋白水平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6.
62例基底细胞癌临床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底细胞癌又称基底细胞瘤、基底细胞上皮瘤 ,是发生在皮肤任何部位的一种常见的皮肤肿瘤 ,其临床和病理可分多种类型。我们收集 1990~ 1999年临床、病理确诊且资料完整的基底细胞癌共 6 2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6 2例中男 2 2例 ,女 40例 ,男女之比1:1.82 ;年龄最小 2 8岁 ,最大 85岁 ,平均年龄 6 3.2 4岁 ;年龄分布 <30岁 1例、30~39岁 3例、40~ 49岁 6例、5 0~ 5 9岁 17例、6 0~ 6 9岁 2 5例、70~ 79岁 7例、>80岁 3例 ;病期最短 2个月 ,最长 14年 ,平均 5 .4年 ,其中 5年以上 32例 ( 5 1.6 1% )。肿瘤部位 :头、面、颈部共 5 5…  相似文献   
37.
<正>本院2005年2月收治小肠恶性淋巴瘤1例,现将其影像学及瘤理学资料总结报告如下。1典型病例患者男性,55岁,下腹部间隙性疼痛半年,偶有鲜红色血便,量较多,出血不经治疗一般可自行停止,近2月来消瘦。  相似文献   
38.
目的:为探讨鲍文样丘疹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及预后。方法:总结鲍文样丘疹病26例临床病理资料,随访观察病情变化12-18个月。结果:22例接受治疗,其中6例经外科局部皮肤切除,无复发;13例经激光或电灼治疗,复发1例,后经外科手术切除,最终治愈;3例用5-Fu油膏局部涂敷治疗,病灶缓慢消退;4例未作任何治疗,其中2例经随访18个月,病灶已自行缩小,另2例失访。结论:鲍文样丘疹病预后良好,有一定的自愈倾向,适当治疗后不易复发。大体观有典型形态特征,镜下与鲍文病类似,可表现有棘细胞的轻一重度不典型增生,核分裂象易见。组织病理学确诊时要注意与鲍文病和鳞状细胞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9.
目的了解海门地区体检人群脂肪肝的检出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海门市5112例健康体检者测量其身高、体重、血压,检测其血脂、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指标、血糖,并随机抽样100例检测其血清瘦素、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结果脂肪肝组肥胖、高血脂、高血压、HBV感染、高胰岛素、高瘦素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结论有效合理地控制人群中肥胖、高血脂、高血压、HBV感染、高胰岛素、高瘦素等危险因素,将有效降低脂肪肝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