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血浆趋化素(chemerin)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患者脂代谢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COPD患者150例作为COPD组,另选取3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COPD组根据其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消瘦组(BMI<18.5 kg/m2,n=116)和非消瘦组(BMI≥18.5 kg/m2,n=34)两个亚组。采用ELISA检测对照组和COPD组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的血浆chemerin和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等血脂水平,统计COPD组半年内再住院率和病死率等预后情况,并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其血浆chemerin水平与其血脂水平的关系和Spearman秩相关法分析其血浆chemerin和脂质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的血浆TC,TG,HDL水平均降低,血浆chemerin和LDL水平则升高(P<0.05);与非消瘦组比较,消瘦组性加重期和缓解期的血浆TC,TG,HDL水平均降低,血浆chemerin和LDL水平则升高(P<0.05)。消瘦组半年内再住院率和病死率均较非消瘦组高,且COPD组半年内再住院患者和死亡患者的血浆TC,TG,HDL水平均低于半年内未住院患者和存活患者,血浆chemerin和LDL水平则高于半年内未住院患者和存活患者(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OPD患者血浆chemerin水平与其TC,TG,HDL水平均呈负相关(r=–0.695,–0.748,–0.722;P<0.05),与其血浆LDL水平则呈正相关(r=0.668,P<0.05)。Spearman秩相关法分析结果显示:COPD患者血浆TC,TG,HDL水平与其半年内再住院率和病死率均呈负相关(TC: r=–0.716,–0.737;TG:r=–0.748, –0.753;HDL:r=–0.736,–0.728;P<0.05),其血浆chemerin和LDL水平与其半年内再住院率和病死率均呈正相关(chemerin:r=0.753,0.766;LDL:r=0.742,0.755;P<0.05)。结论:COPD患者血浆chemerin水平较高且与其脂代谢状况相关,血浆chemerin和脂质水平均与COPD预后情况相关,这可能与chemerin作为脂肪细胞因子和可参与机体炎症反应及COPD患者营养不良引发血脂水平降低相关,COPD患者血浆chemerin水平可能反映其脂代谢情况并作为其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百草枯(PQ)中毒大鼠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以进一步探讨阿司匹林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取90只健康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Q单纯染毒组、赖氨酸阿司匹林治疗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30只,大鼠以单纯染毒组予20%PQ 50 mg/kg一次性灌胃,3 h后予1 m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治疗组予20%PQ 50 mg/kg一次性灌胃染毒,3 h后予200mg/kg赖氨酸阿司匹林一次性腹腔注射;对照组予生理盐水2 ml一次性灌胃,3 h后予1 m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大鼠在染毒后在第1、3、7和14 d各取一组,用药物腹腔注射麻醉后分批处死大鼠,钝性的分离出来腹部主动脉后,用一次性的5ml的注射器进行腹主动脉采血,测定大鼠的血清和肾组织中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Cr)和血尿素氮(BUN),右肾用10%的福尔马林溶液进行侵泡,进行病理分析。结果:PQ染毒后第3、7和14 d染毒组血清中ALT、AST、Cr和BUN的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和对照组(P<0.05),第1、3和7 d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1 d染毒组血清中ALT、AST、Cr和BUN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 d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组病理改变有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变性坏死及结构紊乱等;治疗组改变明显减轻,且无结构紊乱;对照组结构清晰,未见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及坏死等病理表现。结论:阿司匹林对百草枯中毒大鼠的肝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血脂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测定150例心血管病患者(病例组)和13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ApoE基因多态性,并测定血脂代谢的指标,研究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在3种等位基因间,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载脂蛋白B(ApoB)水平均按ε4基因携带者〉ε3基因携带者〉ε2基因携带者的顺序递减,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均P〈0.05,病例组均P〈0.01),而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I(ApoAI)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影响中国北方汉族人的血脂代谢,ε4等位基因对TC、LDL-C及ApoB有升高作用。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时,常在不同导联心电图上出现程度不同的ST段压低(ST↓),近年来对其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分析报道较多且存在争议。尤其对既往称之为“对应”导联ST↓时所具有的临床价值分歧较大。为此,我们总结分析了82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资料,对存在或不存在ST↓病人在一年内的病死率和再发冠心病事件(心绞痛、心律失常、泵功能衰竭、再次心梗)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旨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时ST↓的临床预测价值。1病例选择选择1983年1月至1994年12月收住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共826例。均符合;1)WHO诊断心肌梗死标准;2)…  相似文献   
15.
宋津晓  李芳  张采红  王康 《临床荟萃》2008,23(11):768-768
患者,男,53岁.因中风口服个体医生自制马钱子胶囊6粒,同时服当归.2小时后出现头晕、胸闷、出汗、肌束震颤,就诊于我科,门诊立即给予清水洗胃.  相似文献   
16.
费氏枸橼酸杆菌复合群的鉴定及耐药性分析王建升刘朱梅马展孙笑菊王振显宋津晓张敏枸橼酸杆菌属(citrobacter)机会性致病菌,可引起人的原发和继发性感染症,如呼吸道、泌尿系感染及败血症等,占医院感染的1.5%[1,2]。文献报道不同的枸橼酸杆菌对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肿瘤浸润Th17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8例结直肠癌患者正常黏膜组织和肿瘤组织中Th17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用ELISA检测患者正常黏膜组织和肿瘤组织培养上清液中IL-17A水平,收集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肿瘤组织中Th17细胞和IL-17A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Th17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为(2.47±0.34)%,正常黏膜组中为(2.24±0.24)%,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组织培养上清液中IL-17A水平为(257.74±31.36)pg/mL,高于正常黏膜组(163.53±12.62)pg/mL(P0.05)。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Th17细胞及IL-17A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大小及肿瘤生长方式无关(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相关(P0.05)。正常黏膜组织中Th17细胞及IL-17A水平与各项临床病理参数无相关性。结论 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免疫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老年高血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基因HincⅡ多态性与老年高血压伴肥胖及血脂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测定高血压组126例,对照组150例的LDLR基因型。[结果]LDLR分CC、CT、TT 3种基因型。高血压组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具有C等位基因者(CC基因型+CT基因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高于TT基因型者(P﹤0.05)。[结论]高血压组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高血压组具有C等位基因者BMI及WC高于TT基因型者。提示LDLR基因可能在老年肥胖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米杰  郑金仕  刘美霞  白晓谊  宋津晓 《临床荟萃》2009,24(16):1418-141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许多致炎因子如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肽聚糖(peptidoglycan,PGN)、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均能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而且这些物质只有通过与共同的受体白细胞分化抗原1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antigen—14,CD14)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Dunzendorfer等发现可溶性CD14(soluble CD14,sCD14)与LPS结合后可导致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功能损伤,阻断sCD14后可明显减轻损伤程度。众所周知,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始动环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HincⅡ多态性与老年高血压伴肥胖及血脂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高血压组86例和对照组120例的LDLR基因型。结果LDLR基因分CC、CT、TT三种基因型,高血压组C等位基因(CC基因型+C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具有C等位基因者体质量指数及腰围高于TT基因型者(P〈0.05)。结论LDLR的C等位基因可能在老年肥胖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