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本文报告胰腺癌80例,其中胰头癌53例,胰体尾部癌8例,全胰癌19例。手术切除12例(15%),计胰头十二指肠切除10例,全胰及脾切除1例,胰体尾切除1例。本组切除病例,肿瘤直径平均3.9cm,未切除病例平均7.1cm,两者有明显差异,说明早期诊断对手术切除具有重要性。切除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23.2月,未切除组平均生存时间6.6月。本组5年生存率为6.3%。  相似文献   
52.
目的:对胃癌原发灶、转移灶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体外药敏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为实现胃癌个体化化学疗法(化疗)提供依据。方法:将来手术切除的36例胃癌病人肿瘤组织、转移淋巴结标本和外周血标本,采用MTT法分别检测氟尿嘧啶(FU)、顺铂(CDDP)、奥沙利铂(L-OHP)、伊立替康(CPT-11)、氟尿嘧啶+顺铂和氟尿嘧啶+奥沙利铂6种方案对3种不同组织细胞的抑制率。结果:3种不同组织细胞对6种化疗方案的敏感性,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转移淋巴结和癌组织细胞对4种化疗方案(FU、L-OHP、CPT-11、和FU+L-OHP)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转移淋巴结与癌组织细胞对5种化疗方案(FU、CDDP、L-OHP、CPT-11和FU+L-OHP)的敏感性呈正相关,而转移淋巴结细胞与PBMCs以及癌组织细胞与PBMCs仅对部分化疗方案的敏感性呈正相关。结论:肿瘤术后病人根据转移灶药敏结果指导个体化化疗具有科学性。根据原发灶体外药敏结果指导化疗亦可能获得相同效果。  相似文献   
53.
CyclinE 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CyclinE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粘膜中cyclinE蛋白的表达。结果:CyclinE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胃癌中(59%)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0%)(P〈0.01);CyclinE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大小及大体分型均无关(P〉0.05)。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及术后5年生存率相关(P〈0.05或P〈0.01)。结论:CyclinE蛋白的异常表达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检测cyclinE蛋白表达,对胃癌侵袭和转移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靶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killer,CIK)对裸鼠腹膜移植人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制备CIK细胞。建立人胃癌细胞裸鼠腹膜移植小鼠模型,模型鼠腹腔注射CIK细胞,透射电镜观察腹膜移植癌组织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癌细胞增殖周期中G0/G1、S、G2/M期细胞比率、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Index,PI)和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Index,AI)的变化。结果模型鼠腹膜癌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凋亡形态学改变,FCM检测DNA直方图上呈现有凋亡峰。G0/G1期细胞比率为(70.73±2.02)%~(75.88±2.23)%,AI为(7.50±2.69)%~(13.16±2.58)%,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000,P=0.008,P<0.01;S期细胞比率为(14.96±1.32)%~(15.34±1.30)%,无显著变化,P>0.05;G2/M期细胞比率为(14.31±1.51)%~(8.91±0.86)%,PI为(29.27±2.05)%~(24.12±2.10)%,均显著降低,P=0.000、0.008、0.033、0.043,P<0.01。随CIK细胞注射剂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G0/G1期细胞比率和AI逐渐增加,而G2/M期细胞比率和PI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细胞AI与G0/G1期细胞比率正相关,r=0.676,与PI负相关,r=-0.659。结论CIK细胞可以影响胃癌腹膜种植转移细胞的细胞周期,并具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CIK细胞对脾虚型人胃癌裸鼠腹膜移植模型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方法 :在成功制备CIK细胞、建立脾虚型人胃癌裸鼠腹膜移植模型的基础上 ,观察CIK细胞对脾虚型人胃癌裸鼠腹膜移植模型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用放射免疫方法 (RIA )、酶联免疫方法(ELISA)检测CIK细胞在体内抗肿瘤过程中血清和腹水中CEA以及血清IL 2、TNF α、IFN γ、GM CSF含量的变化。结果 :NS对照组裸鼠腹水继续生长 ,与其相比 ,CD3AK组体质量、腹围、腹水量均明显减少 ,P <0 0 1。CIK组较CD3AK组上述指标有进一步显著减少 ,腹水均全部消失 ,其腹水抑制率达 10 0 % ,P <0 0 1;NS对照组裸鼠血清、腹水中CEA含量均保持较高水平 ,与其相比 ,CD3AK组明显减少 ,CIK组较CD3AK组血清中CEA含量进一步显著减低 ,P <0 0 1;另外 ,与NS对照组相比 ,CIK组裸鼠血清中IL 2、TNF α、INF γ、GM CSF含量均显著增加 ,P <0 0 1。结论 :CIK细胞对脾虚型人胃癌腹膜移植裸小鼠模型有更强的体内抗肿瘤活性 ;并可显著减少胃癌细胞CEA的分泌 ,继续分泌IL 2、TNF α、INF γ、GM CSF等细胞因子而发挥直接或间接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56.
乳腺癌组织中Syk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vk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和其它分子指标的关系.方法:半定量PCR法检测Svk mRNA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Svk、cerbB-2、组织蛋白酶D和VEGF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癌体组织中Svk mRNA和Syk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P<0.01),二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Sky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术后远端转移及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P<0.01),但与c-erbB-2、Cath-D、VEGF等肿瘤转移相关因子以及临床分期、病理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等病理参数无关(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Svk蛋白表达减少与乳腺细胞恶向性生长及乳腺癌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共刺激因子4-1BB在人胃高分化腺癌细胞株MKN-28、人胃中分化腺癌细胞株SGC-7901、人胃低分化腺癌细胞株BGC-823、人胃粘液腺癌细胞株MGC-803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用RT-PCR法测定胃癌细胞株中4-1BB 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胃癌细胞株中4-1BB蛋白表达;MTT法测定人淋巴细胞对胃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ELISA法检测人淋巴细胞与胃癌细胞共培养上清液中IL-2、IL-10、TNF-α的含量。结果:RT-PCR结果示4-1BB mRNA表达率从高到低依次为:MGC-803(77.30%)、BGC-823(71.68%)、SGC-7901(40.06%)、MKN-28(37.65%)。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4-1BB着色程度由深到浅依次为:MGC-803、BGC-823、SGC-7901、MKN-28。MTT结果显示各时间段(24、48、72h)不同效靶比(10∶1,20∶1,40,∶1)下,人淋巴细胞对胃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MKN-28、SGC-7901、BGC-823、MGC-803。ELISA结果显示在各效靶细胞比下,人淋巴细胞与胃癌细胞共培养上清液中IL-2、TNF-α的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均为:MKN-28、SGC-7901、BGC-823、MGC-803。而IL-10的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MGC-803、BGC-823、SGC-7901、MKN-28。结论:人胃癌细胞株MKN-28、SGC-7901、BGC-823、MGC-803中4-1BB基因的mRNA和蛋白均有表达,且胃癌细胞株的恶性程度越高其4-1BB表达水平越高;淋巴细胞对低表达4-1BB胃癌细胞的杀伤力较高;提示4-1BB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因子TNF-α、IL-2和促进细胞因子IL-10的产生调节肿瘤免疫。  相似文献   
58.
抗癌药物对乳腺癌细胞动力学及凋亡基因Bcl-2/Bax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抗癌药物对乳腺癌细胞动力学及凋亡基因Bcl-2/Bax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乳腺癌细胞核DNA含量、S期细胞仳率、细胞凋亡指数、凋亡基因Bcl2、Bax的表达及雌激素受体等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9.
刘晓玲  宋振川 《肿瘤学杂志》2012,18(11):870-874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已知机体内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能诱导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生成.大量研究表明,DC在机体免疫应答及抗肿瘤免疫巾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以DC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及DC疫苗等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作为一种新的抗肿瘤治疗手段显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0.
姑息手术在晚期胃癌治疗中应用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晚期胃癌治疗中姑息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行姑息性手术治疗的15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5例行姑息切除,将姑息手术的因为分为残留组,种植组、肝转移组及混合组.对以上病例进行随访.结果:150例患者中剖腹探查患者5例、单纯空肠造瘘和胃空肠吻合术患者10例均于10个月内死亡;姑息切除术患者135例6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2.2%、31.1%、3.7%和0;≥60岁组的中位生存期较<60岁组明显延长,P=0.013;各组生存期相比,混合组与残留组、种植组分别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和0.001.四种姑息手术方式生存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218.结论:晚期胃癌患者手术应慎重,尤其是对老年患者应进行详细术前检查和分期后,有选择地采取以创伤小的姑息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段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