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54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通过观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和内皮细胞钙依赖性粘附素(VE-cadherin)的细胞定位和结构变化,从形态学的角度阐述LPS对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选用VE-cadherin的特异性抗体,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不同浓度LPS刺激下VE-cadherin的胞膜定位和结构的变化;选用F-actin的特异性结合物鬼笔环肽进行荧光染色,观察不同浓度LPS刺激下F-actin细胞定位和结构的变化。结果:正常状态下VE-cadherin位于内皮细胞间连接处,染色轮廓清晰光滑,细胞间无明显缝隙。较高浓度LPS刺激后可看到细胞间连接处染色减少,呈锯齿状,部分视野细胞回缩,有明显的细胞间隙形成。正常组F-actin主要分布在细胞的周边以及胞核周围,分布均匀、排列整齐。较高浓度LPS刺激后,内皮细胞周边的F-actin基本消失,出现明显的应力纤维(变粗、变短、紊乱,排列呈明显的极向分布),可见丝状和板状伪足。结论:高浓度的LPS(大于300μg/L)作用于内皮细胞,可影响F-actin和VE-cadherin的结构重组和细胞内分布。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类型血管为蒂胫骨皮瓣修复四肢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6月至2018年10月,对41例四肢不同类型骨不连或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者,分别采用以单纯胫后血管束为蒂的桥式交叉胫骨皮瓣5例,以胫后动脉穿支为蒂的桥式交叉胫骨皮瓣修复9例、游离移植27例。切取胫骨瓣长度为1.0~8.0 cm,切取皮瓣面积为2.5 cm×2.0 cm~8.0 cm×25.0 cm。术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X线片随访,直至骨质愈合。结果术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胫骨骨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24个月,骨不连、骨缺损修复后,骨愈合良好,3~8个月骨折线消失。其中,27例皮瓣与修复区周围组织基本相平,14例有不同程度臃肿,经二期去脂整形手术后,也与周围组织平齐。19例掌骨或指骨骨不连的患者,术后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中TAM系统评定法进行关节功能评定:优11例,良6例,可2例。22例胫骨骨不连的患者,术后恢复负重行走功能。结论三种不同类型血管为蒂胫骨皮瓣修复四肢骨不连均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其各有优缺点,又相互补充,是一类较为可行的骨不连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43.
采用稀释人血清为免疫原,通过眼睑穹窿部结膜内途径免疫家免制备出的免抗人血清沉淀素,具有效价高(15~20万)、特异性好、与多种动物血清无交叉沉淀反应的优点。  相似文献   
44.
目的:辅助诊断幼年强直性脊椎炎。方法:用PCR技术对24例临床表现为类风湿关节炎少关节型患儿的DNA进行HLA-B27基因分析。结果:24份标本中7例PCR检测B27基因阳性,占分析的29.2%(7/24)。7例B27基因阳性病例中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10.4岁。结论:B27检测可作为诊断或鉴别诊断幼年强直性脊椎炎的重要指标,利于疾病病鉴别和预后估计。  相似文献   
45.
QT离散度(QTd)主要反映各导联间QT间期的变化性,QTd增加,心室肌复极离散程度增大,是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危险信号。研究表明,急症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术和直接支架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首选治疗措施,可达到早期开通梗死支,有效限制梗死面积,保存和改善左室功能;减少残留狭窄,降低再闭塞率的双重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46.
宋力  何盛江  平其能 《中国药学杂志》2012,47(23):1920-1924
 目的 探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微囊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乙基纤维素作为囊材,采用乳化-溶剂扩散法,应用均匀设计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并研究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 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微囊,外形圆整光滑,分布均匀,不粘连,平均粒径为80~90 μm,包封率达83.16%,18 h体外释放百分率为96.1%。结论 优化条件下可制备的缓释微囊外观较好、包封率高,在体外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47.
宋力  李志裕 《药学研究》2016,35(1):55-56,62
本文阐述了大型仪器教学在本科生实验教学中的必要性和优越性,针对当下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通过课题教学方式和参与管理等方法将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向本科生开放,使得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培养出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48.
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是一种钙或/和磷脂依赖性蛋白磷酸化酶,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各种组织细胞中.它能被细胞外生物活性因素(生长因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激活,完成靶细胞蛋白的磷酸化,通过蛋白磷酸化后生物活性的改变而完成细胞外源性信号的应答,构成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许多实验证明蛋白激酶C的激活在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和血管通透性的变化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实验从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对PKC在血管通透性调节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目的和方法1.采用游离灌注的猪冠状微静脉模型,在严格控制生理环境的条件下,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利用荧光比率测定技术,测定了游离猪冠状微静脉的通透性,并观察蛋白激酶C的激活与抑制对微静脉通透性的影响.2.培养单层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用同位素标记和液体闪烁计数法检测细胞浆和细胞膜的PKC活性,观察PKC在热损伤刺激后激活和移位的情况.3.应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PKC激活和热损伤刺激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的F-actin的细胞定位和结构变化的影响,从形态学的角度证明PKC对内皮细胞的作用.结果1.利用PKC的特异性激动剂佛波酯醇(PMA)激活PKC可显著增加血管通透性约至300%.PKC的特异选择性抑制剂bisindolylmaleimide(BIM)阻断了PMA增加通透性的作用;在单纯PMA刺激下,Pa值是对照组的290.94%±78.13%(n=7,血管平均口径D=63.86±3.14μm),而在BIM的影响下,PMA只使Pa值升高到对照的139.97%±20.82%(n=7,D=43.25±3.08μm).2.用PKC特异性激动剂PMA和热损伤刺激都可以导致ECV-304细胞浆中的PKC的激活和向胞膜移位.未受刺激的ECV-304细胞,胞浆中的PKC活性是43.47fmol·mg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技能训练联合音乐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我管理技能训练联合音乐疗法干预,观察8周.干预前及干预8周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社会功能缺陷筛...  相似文献   
50.
目的 研究含有IL-2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Ad-IL-21)抑制人卵巢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 Ad-IL-21重组体于体外转染卵巢癌细胞株ES-2,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ES-2细胞的生长曲线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Ad-IL-21组ES-2细胞的生长比空白对照组和对照腺病毒组慢,在转染后第3天开始生长明显缓慢(P<0.05),转染后第5天Ad-IL-21组的细胞生长基本稳定在一定水平(P<0.05)。Ad-IL-21转染后ES-2细胞停留在G1期细胞增加,而G2期和S期细胞减少。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外源性IL-21基因可有效转染人卵巢癌细胞,并对其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