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54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枫糖尿病二例宋力徐凤铎包美珍刘芬孙桂香李欣例1男,5个月。因尿有异味、间断抽搐2个月入院。患儿系第3胎,第1产,38周顺产。生后7天因患“肺炎、代谢性酸中毒”住院治疗20余天。生后1个月皮肤毛发色素逐渐变浅,尿有异味。生后3个月起烦燥、易哭、偶有抽搐...  相似文献   
122.
枫糖尿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氨基酸代谢病的一种,是由于患儿体内支链α-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缺陷,三种支链氨基酸转氨形成的相应α-酮酸不能氧化脱羧所致。临床以生活能力低下、脱水、酸中毒、神经系统症状和智力障碍等症状为主。其发病率因国家、地区和种族而异。本文从病因学、分子学、酶缺陷与生化表型、临床分类与筛查、治疗及疗效等方面对该病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做一简介。枫糖尿病,支链氨基酸,支链α-酮酸,支链α-酮酸脱氢酶复合物  相似文献   
123.
蛋白激酶C与内皮细胞骨架蛋白和血管通透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宋力  黄巧冰  赵克森 《中国微循环》2003,7(3):184-186,190
蛋白激酶C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激酶和细胞内信号分子,可作用于多种底物蛋白;内皮细胞骨架蛋白作为PKC的一种重要作用底物,在维持细胞形态、黏附及细胞连接中起重要的作用。炎症介质等作用于内皮细胞膜受体或通过其他途径,可引起细胞骨架蛋白含量、分布和功能的变化,导致内皮回缩,细胞连接间隙形成,是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主要机制。而激活的PKC作用于骨架蛋白是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的重要途径之  相似文献   
124.
125.
天津地区已婚群体苯丙酮尿症杂合子筛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寻找一种筛查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杂合子的可靠易行方法。方法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快速检测血浆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实验方法,对101余例已知PKU杂合子和2023名已婚群体分别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 已知PKU杂合子的Phe浓度、Phe/Tyr和Phe  相似文献   
126.
天津地区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外显子7突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天津地区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外显子7突变特点。方法 聚酶链技术扩增41例PKU患者的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外显子7,用单链DNA构象多态性、直接DNA测序法分析扩增产物。结果 共发现4种点突变;R243Q和G257V错义突变,R261X失义突变,V245V同义突变,4种突变的基因频率分别为14.6%、1.2%、1.2%和78%,其中R261X失义突变国内未见报道。结论 天津地区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外显子7突变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127.
非整倍体疾病属于畸变所致染色体数目异常,在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均可出现.此类疾病传统的诊断方法是细胞遗传学分析,但其操作方法复杂,实验周期长,常受分裂相数量、质量、分带技术及个人技能的影响,不利于非整倍体疾病的快速诊断.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如结合短串联重复序列的PCR、荧光原位杂交、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依赖探针联接的多重扩增技术等新的诊断方法.这些新技术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实验周期短,有助于非整倍体疾病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28.
考察影响阿奇霉素缓释微丸体外释药的各种因素,为阿奇霉素缓释制剂的研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微晶纤维素为空白丸芯,将阿奇霉素制成缓释微丸,通过测定体外释放度,考察EC粘度及增重、致孔剂用量、释放介质pH值对阿奇霉素缓释微丸体外释药速率的影响。结果 EC粘度、包衣增重、致孔剂用量、释放介质pH值对释药速率有显著影响。结论选用适宜包衣材料及致孔剂,调节包衣增重,可制备具有理想释药行为的阿奇霉素缓释微丸。  相似文献   
129.
目的 分析16S rRNA基因检测在新生儿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讨快速、可靠地诊断该症的试验方法.方法在16S rRNA基因保守区选择一对通用引物,收集临床常见的致病菌株37株,提取细菌DNA并进行PCR检测,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观察扩增结果,同时对该引物的灵敏性及特异性进行检验.对106例临床疑诊为脓毒症的新生儿于入院24 h内,在严格无菌条件下采集血标本,提取DNA进行PCR扩增,同时行血培养、血常规检查及CRP及ESR水平检测,并与同期住院的20例非感染性疾病患儿进行比较.结果 PCR检测细菌DNA均得到预期的约371 bp大小的扩增产物,该引物仅扩增细菌DNA,与病毒及人基因组DNA无交叉反应,其扩增下限为104CFU·L-1的大肠埃希菌.106例疑诊为脓毒症的患儿,血培养阳性15例,PCR检测阳性36例,PCR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血培养(P<0.005),20例非感染组患儿PCR结果均为阴性.依据新生儿脓毒症诊断标准,PCR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指数分别为82.93%、96.92%和179.85,优于血培养及5项非特异指标至少2项异常的诊断方法.PCR方法6~8 h即能检测出结果,改良核酸提取技术可以将检测时间缩短至4~6 h.结论 PCR方法检测细菌16S rDNA能迅速判断临床标本中是否存在细菌,对于早期诊断新生儿脓毒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观察血脂康对压力负荷导致心肌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12周龄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心肌肥厚组、血脂康组.血脂康组术后予以血脂康0.09 g·kg-1·d-1,将药物按1 mL·100 g-1溶于生理盐水灌胃.1 d1次;其余各组每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