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54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01.
目的 制备包封率高和缓释作用好的PGE修饰的曲马多缓释缓释多囊泡脂质体,并与逆相蒸发法制备的曲马多普通脂质体比较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 用复乳法制备曲马多缓释多囊泡脂质体;非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曲马多含量;磷脂酶试剂法测定脂质体中磷脂的浓度;测定包封率和体外释药性.结果 曲马多缓释多囊泡脂质体平均粒径为31.3μm,跨距为1.0;曲马多包封率可高达80%以上;曲马多缓释缓释多囊泡脂质体的体外释药符合一级释药规律,释药时间为72h,比逆相蒸发法制备的曲马多普通脂质体延长16.95(由原来为释药时间37.7h延长8.4倍推出)倍;经差示热分析发现辅助膜稳定剂有明显的膜稳定作用.结论 曲马多缓释多囊泡脂质体包封率高,并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1(IL-21)基因联合放射对肺癌A549细胞生长的协同抑制作用。方法将肺癌A549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Ad-IL-21组(用Ad-IL-21腺病毒转染细胞)、照射组(行6 Gy 137Csγ射线照射)以及Ad-IL-21联合照射组(用Ad-IL-21腺病毒转染细胞后再行6 Gy 137Csγ射线照射),观察IL-21基因对A549细胞生长的抑制效应。结果 Ad-IL-21联合照射组的A549细胞的抑制效应最强(抑制率约为40%),显著高于Ad-IL-21组(约22%)和照射组(约17%)(F=45.6、57.5,P<0.05)。Ad-IL-21联合照射组A549细胞发生明显的G2期阻滞(35.4%),与Ad-IL-21组(25.2%)和照射组(1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6、32.8, P<0.05)。Ad-IL-21联合照射组凋亡细胞所占比例最高,凋亡率达到33.1%,与Ad-IL-21组(27.8%)和照射组(14.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9、41.7,P<0.05)。结论 IL-21基因联合放射对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效应具有协同作用,可显著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以穿支血管为蒂胫后动脉穿支骨(膜)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复合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9例外伤性手部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术前行小腿部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依据胫后动脉造影结果及解剖特点,选择以胫骨滋养动脉或胫后动脉发出的骨(膜)皮穿支血管为蒂,切取胫后动脉穿支胫骨骨(膜)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骨和皮肤软组织缺损.骨瓣切取大小为1.5 c×0.6 cm×0.4cm~3.5cm×0.7cm×0.5 cm.皮瓣切取面积为4.0 cm×3.5 cm~7.0 cm×4.0 cm.结果 术后9例复合组织瓣完全存活,随访时间为3~18个月,骨缺损植骨处骨折线于术后3~4个月消失,骨折全部愈合.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中总主动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法进行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为88.9%,效果满意.结论 对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手部复合组织缺损,采用胫后动脉穿支胫骨骨(膜)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不牺牲主干血管,供区与受区血管管径相当,便于血管吻合,组织移植后对供区影响小,骨愈合时间短,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ethods and effects of repairing composite tissue defects of the hand by transfering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bone(periosteum) flap.Methods Nine cases of traumatic bone and soft tissue defects in the hand underwent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of the lower leg preoperatively.According to angiography results and the 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tibial nutrient artery or osteoseptocutaneous perforator vessel of the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was selected as vascular pedicle to harvest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bone (periosteum) flap.The osteocutaneous flap was transferrede to repair the bone and soft tissue defect in the hand.The volume of the harvested bone ranged from 1.5 cm× 0.6 cm× 0.4 cm to 3.5 cm×0.7 cm×0.5 cm.The area of the skin flap ranged from 4.0cm×3.5cm to 7.0cm×4.0cm.Results All the composite tissue flaps survived completely.Postoperative follow-up for 3 to 18 months revealed that the fracture line disappeared in 3 to 4 months and all fractures healed.According to the TAM system of joint function assessment/provisional upper limb function evaluation standard isled by the Chinese Hand Surgery Society,88.9% of the cases achieved satisfactory results.Conclusion Transfer of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bone (periosteum) flap is an ideal procedure to repair composite tissue defects of the hand.No major vessel of the donor site is sacrificed.The good size match between the vessels of the donor site and recipient site makes vascular anastomosis easy.Donor site morbidity is minor.Bone healing time is short.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供血的小腿后外侧(复合)组织瓣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骨感染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3月至2010年9月,对23例足踝部软组织(跟腱)缺损及骨感染的患者,设计以腓动脉终末穿支为血管蒂,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轴线切取皮瓣转位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腓动脉下段穿支供血携带腓肠神经逆行岛状(复合)皮瓣或肌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范围3cm×5cm~10cm×18cm。结果术后21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2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后经过二期扩创游离植皮后痊愈,平均住院时间21d。随访2~9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无色素沉着、溃疡,皮瓣感觉恢复约S2,跟腱重建患者踝关节达功能位,恢复了劳动能力。结论以腓动脉远端穿支血管供血为蒂的小腿后外侧(复合)组织瓣血供可靠,变异率低,切取方便,供区隐蔽,可恢复部分感觉,且不牺牲肢体主要血管,是修复小腿中下部、踝关节周围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尤其对修复足踝部骨外露,骨髓炎,跟腱缺损,复合组织瓣(携带跟腱及肌肉)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分析IRM-2小鼠全长cDNA文库的cDNA序列。方法根据IRM-2小鼠的21条EST,从IRM-2小鼠全长cDNA文库测定基于该21条EST序列PCR扩增的全长cDNA序列,通过与GenBank基因库同源序列信息比对,分析全长cDNA序列和性质。结果根据21对引物PCR产物的拼接,获得5条全长cDNA序列,与小鼠已知基因不同源,而且得到了可能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和蛋白质的性质。结论 5条全长cDNA序列提示IRM-2小鼠体内可能存在辐射抗性相关基因,为进一步分离和鉴定辐射抗性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下持续静脉输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上腹部手术病人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成3组:D1和D2组在麻醉诱导前,分别在10 min内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4,0.8μg.kg-1;而D0组给予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麻醉诱导后,D0组单纯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而D1、D2组吸入七氟烷的同时,分别持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4,0.8μg.kg-1.h-1。术中根据BIS值的变化调节七氟烷吸入浓度,维持BIS值在45~55。距术毕30 min停止右美托咪定的输注,缝合皮肤前关闭七氟烷挥发灌。结果 D0、D1和D2组术中七氟烷呼气末有效浓度分别为(1.7±0.4)%,(1.4±0.2)%和(1.0±0.2)%,D1和D2组较D0组分别降低17.7%和42.6%,其中D2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结论复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可以明显降低上腹部手术病人七氟烷的呼气末有效浓度,减少七氟烷用量,且对稳定血流动力学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游离微型皮瓣在复杂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采用4种游离微型皮瓣共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64例。结果 1例坏死,63例游离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6年,皮瓣外形、色泽良好,进行神经吻合的游离微型皮瓣52例,两点辨别觉8~12 mm,外形逼真。结论采用游离微型皮瓣移植修复复杂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可较好地恢复手指的外形与功能。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8.
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交叉性学科。药剂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验、分析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讨论传统药剂学实验教材,在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9.
IRM-2小鼠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离和鉴定IRM-2小鼠辐射抗性相关基因。方法 采用SMART技术构建IRM-2小鼠全长cDNA文库,提取雄性IRM-2小鼠脾脏总RNA,以此为模板,通过逆转录酶PowerScript反转录合成第1链cDNA,通过长距离PCR合成并扩增双链 cDNA。该扩增产物经纯化、Sfi Ⅰ酶切、去除小于500 bp片段后,将cDNA连接到Sfi Ⅰ消化过的PDNR-LIB质粒载体中,用电转化法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得到IRM-2小鼠cDNA原始文库并用PCR法对文库的质量进行鉴定。随机从cDNA文库挑选130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与GenBank基因库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构建的cDNA文库的容量为2.25×106个克隆,重组率达95%,平均插入片段长度约1.2 kb,全长基因比例为55%。从cDNA文库挑选的阳性克隆中有21条EST序列与小鼠已知基因不同源,在GenBank的EST数据库的注册号为DW474856~DW474876。结论 成功构建了IRM-2小鼠全长cDNA文库,21条EST提示IRM-2小鼠体内可能存在辐射抗性相关基因,为进一步分离和鉴定辐射抗性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0.
采用GatewayTM系统构建人Rb94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采用GatewayTM技术构建人Rb94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Ad-hRb94)。方法 从人类胚胎中提取总RNA,经反转录得到目的cDNA,PCR扩增Rb94目的基因片段。设计含有attB侧翼序列的引物,用于重组片段的PCR扩增,在BP重组酶的作用下,将含attB位点的PCR产物与受体载体pDONRTM221发生重组反应,产生入门克隆。在LR重组酶作用下,将入门克隆与带attR1、attR2位点的目的载体 Ad/CMV/V5-DEST体外重组形成表达克隆 Ad-hRb94。经PCR和测序鉴定,将 Ad-hRb94线性化后转入 293A细胞进行病毒的包装、扩增及病毒滴度测定。结果 经PCR和测序证实目的基因Rb94片段按正确方向重组入目的载体中,带Rb94基因的目的载体在 293A细胞中包装成功,获得高滴度的病毒颗粒,滴度为9.41×1010pfu/ml。结论本实验利用GatewayTM技术成功构建了Ad-hRb94,为进一步进行肿瘤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