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
瞬时弹性检测技术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瞬时弹性检测肝脏疾病得到了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合理应用该技术能够帮助无创诊断肝纤维化、监测治疗效果及预估病情。本文主要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应用、影响因素及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2.
目的 研究ING4及HIF-1α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星形细胞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星形细胞瘤标本及11例正常脑组织中ING4和HIF-1α的表达.结果 ING4在正常脑组织和星形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42.4%;Ⅰ~Ⅱ级和Ⅲ~Ⅳ级星形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2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在正常脑组织和星形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71.1%;在Ⅰ~Ⅱ级和Ⅲ~Ⅳ级星形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2%、9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G4和HIF-1α基因的表达与星形细胞瘤分级有密切关系,在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3.
患者女,72岁.因"甲状腺肿大50年,甲状腺功能亢进30年"入院.患者曾短期服用抗甲状腺药物;4年前发现心力衰竭,曾服用2周丙基硫氧嘧啶后自行停药;既往有脑梗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纤颤、2型糖尿病;较大剂量服用他巴唑1年余,停药2个月入院.入院查体:甲状腺Ⅲ度肿大,质地欠均匀,未触及明显结节,未闻及杂音.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正常.实验室检查:FT3 3.92 pg/ml,FT4 1.48 ng/dl,TSH 0.04 μIU/ml.CT检查:胸骨后甲状腺肿.甲状腺彩超:多发实性结节、结节性甲状腺肿可能.核素甲状腺显像:巨大甲状腺,部分位于胸骨后;甲状腺质量268 g;放射性分布欠均匀;甲状腺最高摄碘率45.5%.给予患者口服1110 MBq(30 mCi) 131I溶液,第5天继续服用甲巯咪唑;1年时减量至小剂量并维持.1年半时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心率稳定.CT测得甲状腺最大截面积较治疗前缩小;同层面气管截面积扩大(图1、2);甲状腺质量减轻.  相似文献   
74.
CT和MRI诊断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后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和MRI诊断鼻咽纤维血管瘤(JNA)术后复发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JNA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CT及MRI表现。 结果 患者术后均未进行规范性随访,平均于2.4年后症状再次出现时诊为肿瘤复发。CT显示复发肿瘤多以蝶腭孔为中心,广泛累及周围结构,包括颅底及颅内结构。MRI能更准确地显示肿瘤范围。 结论 采用CT和MRI对JNA术后患者行规范性随访检查对早期发现肿瘤复发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5.
宋乐 《中原医刊》2006,33(11):46-47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中因各种原因导致的静脉窦损伤的紧急处理方法。方法回顾1998~2004年间颅脑手术中各种原因导致的静脉窦损伤20例采用损伤处明胶海绵压迫、缝扎、肌筋膜缝合修补、EC耳脑胶肌筋膜粘贴等方法处理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均在术中完成紧急处理,并顺利完成手术。结论针对不同原因导致的颅脑手术中静脉窦损伤,采用损伤处明胶海绵压迫、缝扎、肌筋膜缝合修补、EC耳脑胶肌筋膜粘贴等方法,可有效地处理术中静脉窦损伤。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氟西汀与阿米替林对大鼠强迫游泳试验中各种行为表现及体质量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成四组:氟西汀组,阿米替林组,蒸馏水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动物每周给药前称重,氟西汀及阿米替林按10mg/kg连续腹腔注射16d(1次/d)。给药第15天进行强迫游泳试验第一阶段15min的预游,第16天同样时间进行第二阶段5min的游泳测试,记录5min内出现不动行为的潜伏期和不动、游泳及攀抓行为的时间。结果①第1周[(30±13)g,(43±12)g,P<0.01]、第2周[(37±11)g,(55±8)g,P<0.01]氟西汀组体质量增长明显低于蒸馏水对照组,阿米替林组在第1周体质量增长明显高于蒸馏水对照组[(58±7)g,(43±12)g,P<0.01],蒸馏水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体质量增长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各组动物体质量自身前后增长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②氟西汀组和阿米替林组不动行为的潜伏期明显长于蒸馏水对照组[(153.6±38.4)s,(108±12.2)s,P<0.01;(126.3±20)s,(108±12.2)s,P<0.05],不动时间明显短于蒸馏水对照组[(93±28.6)s,(142.1±22.9)s,P<0.01;(85.9±18.5)s,(142.1±22.9)s,P<0.01]。氟西汀组游泳时间明显长于蒸馏水对照组和阿米替林组[(134.0±25.1)s,(82.9±13.3)s,P<0.01;(134.0±25.1)s,(87.6±17.7)s,P<0.01],阿米替林组攀抓时间明显长于蒸馏水对照组和氟西汀组[(125.6±24.7)s,(71.5±13.5)s,P<0.01;(125.6±24.7)s,(73.5±21.5)s,P<0.01]。结论①氟西汀能一定程度的抑制大鼠体质量增长,而阿米替林在给药初期能促进大鼠体质量增长。②慢性给予氟西汀和阿米替林能不同程度地影响大鼠强迫游泳中的行为构成,发挥抗负性心理应激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对比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的影响,为脑干肿瘤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麻醉处理提供依据。方法择期行脑干肿瘤手术62例,随机均分为2组各31例。P组麻醉维持时泵注丙泊酚4~12mg/(kg·h),右美托咪定0.5μg/(kg·h)。I组吸入1.5%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及右美托咪定泵注,2组BIS均维持在40~50。记录麻醉前(T0)、插管后15min(T1)、手术开始时(T2)、切开脑干(T3)、切除肿瘤(T4)和术毕(T5)6个时间点的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肌电图波形变化参数,并记录运动诱发电位未引出情况。结果麻醉后2组患者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N2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Ⅴ波波幅降低,潜伏期以及波间潜伏期延长;但上述指标均未达到异常标准,也未出现波形消失的情况;肌电图监测均可获得良好的肌电传导。结论与全凭静脉麻醉比较,复合1.5%七氟醚麻醉可用于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的脑干肿瘤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对静脉瘤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静脉瘤栓患者的PET/CT资料,观察瘤栓放射性摄取程度及形态学改变,测量瘤栓及原发肿瘤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按照美国Mayo Clinic瘤栓分级标准,采用PET/CT及增强CT分别对20例肾脏肿瘤导致的下腔静脉瘤栓进行分级。分析静脉瘤栓与原发肿瘤SUVmax的相关性和PET/CT与增强CT对瘤栓分级的一致性。结果 瘤栓共累及53个静脉节段,以下腔静脉(n=16)、肾静脉(n=16)及门静脉(n=7)为主;瘤栓代谢高于血池本底51个,等于或低于血池本底各1个;48个呈条状,5个呈结节状;41个伴静脉增宽,31个患者瘤栓与原发肿瘤相延续。静脉瘤栓平均SUVmax为7.54±5.06,原发肿瘤平均SUVmax为9.25±6.17,二者呈正相关(r=0.76,P<0.001)。PET/CT明确诊断静脉瘤栓31例,诊断正确率为91.18%(31/34)。PET/CT与增强CT对瘤栓分级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7,P<0.001)。结论 18F-FDG PET/CT对静脉瘤栓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9.
强迫游泳大鼠脑内信号分子ERK1/2磷酸化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观察强迫游泳时大鼠脑内不同核团内ERK1/2磷酸化水平变化,探讨与负性心理应激有关的脑内环路。将大鼠置于高60cm、水深约30cm的玻璃缸内,先预游15min,24h后进行5min的强迫游泳,观察大鼠游泳过程中的不动时间。游泳完毕后将大鼠灌流处死,对全脑组织进行磷酸化ERK1/2(pERK1/2)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其与酪氨酸羟化酶(TH)在部分核团内的免疫荧光双标细胞。强迫游泳后前额叶皮质、外侧隔区、下丘脑室旁核、海马CA13区、杏仁内侧亚核和皮质亚核、孤束核等脑区/核团中pERK1/2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而杏仁中央亚核、下丘脑视上核内的磷酸化ERK1/2蛋白水平下降,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免疫荧光双标结果表明,孤束核内部分pERK1/2阳性细胞呈TH免疫反应阳性。上述结果表明,以上脑区/核团内的神经元可能和负性心理应激的中枢调控有关,ERK1/2信号通路参与了其调控过程。此外,孤束核中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可能参与了心理应激的脑内活动。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垂体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和TUNEL法对 2 0例复发、2 6例未复发的人脑垂体瘤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与凋亡进行检测。结果 :复发组垂体瘤增殖细胞指数 (PCNAL1)及凋亡细胞数量较未复发组明显增高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肿瘤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指数和凋亡检测是判断垂体瘤预后的指标之一 ,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