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42.
目的观察脊柱成骨细胞瘤^99 Tc^m-MDP骨显像表现,探讨骨显像用于术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4例病理证实的脊柱成骨细胞瘤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前、术后骨显像及同期CT特点,对比骨显像及CT诊断成骨细胞瘤术后复发的价值。结果14例接受术前骨显像,病灶均呈显著浓聚,其中13例后位像显示较前位像清晰;11例接受同期CT扫描,病变长径1.3~4.2 cm,9例见膨胀性溶骨性破坏,内部可见钙化或骨样密度影;2例呈单纯骨样密度。12例接受术后骨显像,6例显示病变复发,其中5例呈显著浓聚、1例轻度浓聚,5例接受同期CT,其中4例呈骨样密度影,1例软组织密度影伴钙化;6例未见复发,3例骨显像呈放射性减低伴周围浓聚,1例轻度浓聚、1例放射性减低、1例未见异常,5例接受同期CT,1例示术区软组织影、2例碎骨片影、2例未见异常。结论原发及复发性脊柱成骨细胞瘤骨显像多呈显著放射性浓聚。骨显像可用于脊柱成骨细胞瘤术后评估及指导临床决策,术后骨显像阴性可排除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总结软骨肉瘤的18F-FDG PET/CT征象,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2年10月—2021年12月病理证实的21例软骨肉瘤患者的PET/CT资料。分析病变部位、数目、密度、骨质破坏、周围侵犯等形态学及18F-FDG代谢特点,测量病变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和径线。结果 21例软骨肉瘤中,单发12例,多发9例。初诊14例,其中单发9例,均见软组织肿块伴钙化影,溶骨性破坏7例;多发5例,均见钙化影。复发7例,软组织肿块影6例,钙化影5例。病变18F-FDG代谢不同程度增高,大部分代谢不均匀,体积较大者尤著,呈边缘和(或)间隔代谢增高。8例高-中分化(普通型7例,透明细胞型1例)与8例低分化(间叶性5例,普通型、黏液样、去分化各1例)软骨肉瘤中位SUVmax分别为3.52(3.09,5.33)、9.02(6.52,1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51,P=0.001)。结论 软骨肉瘤常见溶骨性破坏及钙化,18F-FDG代谢不同程度增高,与病理...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比较不同产地银柴胡和土壤无机元素及药材有效成分特征,分析土壤与药材无机元素和有效成分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来自9个产地银柴胡药材和生境土壤样品,采用ICP-MS技术测定样品16种无机元素含量,绘制无机元素指纹图谱;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银柴胡总甾醇和总黄酮含量,并对土壤与药材无机元素和总甾醇、总黄酮含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不同产地银柴胡药材和土壤具有相对一致的无机元素特征,但因无机元素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差异;药材总甾醇和总黄酮含量亦因产地不同存在较大差异;银柴胡药材无机元素间及其与土壤无机元素存在不同水平的相关性,药材中S元素与总甾醇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性,土壤和药材中Mg元素以及土壤中Ca元素与药材总黄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性,药材中As元素与药材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 银柴胡及生境土壤的无机元素,表现出不同的协同或拮抗作用,并与药材有效成分表现出一定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结果为银柴胡道地产区建设和科学种植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脑结核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6月17例脑结核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依据结核病史或身体其他部位结核病灶,颅内压增高、癫痫和/或伴有脑膜刺激征等临床表现,头颅CT或MR呈现"靶征"样表现者,结合脑脊液等检查,12得以明确诊断,5例术前误诊为其他病变术后病理证实为结核瘤。17例患者中手术切除病灶11例,其中6例术前得以明确诊断;另6例采用药物治疗,病灶多可在1~3个月内缩小,3~12个月内消失。所有患者行规律抗结核治疗,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至1.5年未见复发。结论脑结核瘤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和抗结核疗效进行综合分析。手术结合抗痨药物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颅内结核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1-01-2011-06我院收治的17例颅内结核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临床表现结合CT/MRI及实验室检查,17例患者中12例(70.6%)得以明确诊断,手术切除病灶11例,其中5例(29.4%)术前误诊为脑肿瘤或脑脓肿,所有患者均行规律抗结核治疗,无死亡病例,随访无复发。结论颅内结核瘤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和抗结核疗效进行综合分析。手术结合抗痨药物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短期内快速自然弥散现象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外伤所致急性硬膜下血肿短期内快速弥散的临床表现、CT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 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在CT上72 h内5例表现为血肿完全消失,3例明显缩小.结论 血肿快速弥散消失可见于部分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在严密监测下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CT上显示消失并非血肿的吸收,而是血肿重新分布及血肿被脑脊液稀释的结果,其机制可能与急性脑肿胀、蛛网膜撕裂及颅骨骨折等相关.  相似文献   
48.
全身骨显像诊断多发骨结核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例女,46岁。颈部包块伴颈肩部疼痛2个月,双下肢瘫痪,吞咽困难及二便潴留1周。体格检查:体温36.5℃,被动体位,心肺未见异常。颈部下段后凸畸形,局部皮温不高,  相似文献   
49.
患者女,50岁.间断性上腹部饱胀不适2个月余,进食后明显,伴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近2个月体重下降约4 kg.  相似文献   
50.
阳极损毁海马腹侧下托可减少成瘾大鼠的条件位置偏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  宋乐  胡三觉 《医学争鸣》2006,27(12):1083-1085
目的:研究损毁腹侧海马下托(VSUB)是否能够阻止成瘾大鼠的条件位置偏爱. 方法:雌性SD大鼠,经过吗啡强化训练使其形成条件位置偏爱(CPP). CPP形成并稳定之后,将大鼠分成3组:损毁组20只,接受双侧VSUB的直流电损毁;假手术组10只,接受与手术组相同的手术操作,但不通电流;空白对照组10只,不作任何处理. 经过5 d的恢复,3组大鼠再次测定CPP 时间,确定其药物渴求的程度. 结果: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将样本灌注切片进行组织学评定,损毁组脑片组织缺损位置局限于VSUB区域. 损毁组大鼠伴药箱停留时间明显减少[(93.1±26.0) s],相对于假手术组[(10.1±4.5) s]和空白对照组[(5.1±4.1) s]的大鼠在伴药侧停留的时间减少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SUB在大鼠对药物的渴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损毁该部位可以阻止成瘾大鼠的条件位置偏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