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化疗是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过去采用的吊瓶式输液法或人工推注法费时费力 ,单位时间内用药量不精确 ,疗效不佳 ,并发症多。我院自 1998年 8月起对部分晚期肿瘤患者采用电脑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推注化疗药物 ,取得良好效果。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观察组 (采用电脑微量注射泵者 ) 6 8例 ,其中男 40例 ,女 2 8例 ;年龄 32~ 81岁 ,平均 5 9.2岁 ;肝癌 17例 ,胃癌 2 0例 ,肺癌 16例 ,直肠癌 15例。对照组 (应用吊瓶式输液法或人工推注法 ) 6 6例 ,其中男 35例 ,女 31例 ;年龄 17~ 75岁 ,平均5 5 .3岁 ;肝癌 14例 ,胃癌 18例 ,肺癌 18例…  相似文献   
12.
导水管肿瘤极为罕见.国内尚未见报告,近年我院收治2例,报告如下: 例1 男,35岁。因眩晕、头疼、呕吐半年,步态蹒跚2个月于1985年12月9日入院。检查:神清,头颈前屈强迫位,双侧限底水肿,双眼球外展力弱,双向水平眼震,左侧共济运动差,闭目难立向一侧倾倒。腰穿压力1.5kPa,CSF蛋白为0.48g/L,脑室Connray造影示脑室对称性扩大,第四脑室显影不满意,诊断脑积水。手术:病人取俯卧位,右脑室枕角穿刺引流减压,枕下后正中切口开颅,切开硬膜放出枕大池CSF,剪开蚓锥两侧蛛  相似文献   
13.
硬化性骨髓瘤伴POEMS综合征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例男,34岁。双下肢疼痛、乏力半年,加重1月。体格检查:被动体位。全身皮肤多发红色丘疹,颈胸部为著。腰1、2椎体压痛,腰椎、双下肢活动受限。双足针刺觉减退,双侧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双侧Babinski征阴性。双侧乳腺发育。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CRP、RF、ESR、PTH、血K及入轻链正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初步探讨长微球囊导管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TA)治疗糖尿病性小腿动脉硬化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糖尿病性小腿动脉硬化39例,其中男28例,女11例,共56条患肢.术前CTA(23例),MRA(16例).26条患肢小腿3条动脉(胫前、胫后和腓动脉)完全闭塞,19条患肢1条血管狭窄2条闭塞,5条患肢1条血管正常(腓动脉)2条闭塞,6条患肢2条血管狭窄1条闭塞.利用在治疗过程中对血管损伤小的长微球囊导管对小腿3条动脉狭窄或闭塞进行PTA治疗.球囊的长度选择80~120 mm,直径选择与病变血管相同或小于0.5 mm,扩张时间为3~5 min.术后进行血管造影复查,如有狭窄再次进行球囊扩张.结果 56条患肢完成PTA的有52条(92.9%).47条(83.9%)患肢远近血管的再通达到足部,踝肱指数(ABI)术前、术后分别为0.37±0.15和0.88±0.16,9条(26.5%)患肢再次出现缺血症状,其中5条患肢病变血管再狭窄,4条患肢病变血管闭塞,再次成功进行血管成形治疗.结论 利用长微球囊导管进行PTA是治疗糖尿病性小腿动脉硬化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的Geatti减影法显像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断价值.方法:减影法,静脉注射9TcmO4-37 MBq,20 min后行甲状腺动态显像,然后静脉注射99Tcm-MIBI 740 MBq,2 min后再次行动态显像,两组动态影像以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减影运算获得阳性病灶.对照组采用双时相法,上述动态采集结束后立即采集早期图像,3h后采集延迟图像.以手术记录和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54例病人中有52例成功进行了减影扫描,其中50例成功实现病灶定位,检出率为92.59%(50/54).所有54例病人均进行了双时相法扫描,共检出病灶17例,检出率为31.48%(17/54).两组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00,P<0.000 1).结论:改良的Geatti减影法显像较双时相法更容易发现功能亢进的甲状旁腺病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靶向KLF4的基因编辑质粒,建立CRISPR/Cas9-sgKLF4人正常胃黏膜GES-1细胞株,观察KLF4基因敲除效果及其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设计靶向KLF4基因的sgRNA序列,将合成的片段插入到CRISPR/Cas9质粒骨架载体pX459中,再将重组后的质粒做转化,挑取克隆,扩增后提质粒进行测序验证正确性.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体外转染入人胃黏膜细胞GES-1中,利用嘌呤霉素进行筛选获得KLF4敲除的克隆细胞,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未转染细胞和克隆细胞中KLF4蛋白的表达情况,平板克隆实验检测KLF4敲低后克隆形成能力,MTT实验检测其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其迁移能力.结果 经测序验证,成功构建了靶向KLF4的重组质粒pX459-KLF4-sgRNA,经Western blot方法验证,转染该重组质粒后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的KLF4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行为学实验结果表明,GES-1细胞敲低KLF4基因后克隆形成能力、增殖能力以及迁移能力都明显增强.结论 成功构建了靶向KLF4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质粒载体及KLF4基因敲低的稳定细胞株GES-1,KLF4基因敲低后GES-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证实其抑癌基因活性.  相似文献   
17.
报道1例老年女性患者因服用抗焦虑药物盐酸舍曲林后出现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的病例。患者予盐酸舍曲林片25mg,po,bid,4 d后出现低钠血症,经积极口服补钠治疗后血钠无明显回升,将盐酸舍曲林(左洛复)减量为25 mg,po,qd,并加用托伐普坦片(苏麦卡)2.5 mg,po,qd,血钠恢复正常。后因患者焦虑症状加重,将盐酸舍曲林(左洛复)恢复至原剂量,并在原治疗基础上将托伐普坦片加量至3.75 mg,po,qd,随访血钠均维持在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增值因子激活物受体(PPAR-γ)在侵袭性垂体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42例垂体腺瘤组织依据影像学、术中所见及激素分泌水平分为侵袭组与非侵袭组,用RT-PCR检测PPAR-γ在18例侵袭性垂体瘤和24例非侵袭性垂体瘤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PPAR-γ基因在侵袭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侵袭性组(P<0.05),在催乳素性和无功能性垂体腺瘤中,PPAR-γ在侵袭组的表达水平高于非侵袭组(P<0.05);而在生长激素性垂体腺瘤中,PPAR-γ在侵袭组的表达水平与非侵袭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1).结论 PPAR-γ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行为有关, 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侵袭性垂体腺瘤诊断和判断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出血坏死性鼻息肉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出血坏死性鼻息肉的影像资料.其中14例行CT检查,16例行MR检查,15例同时行MR增强检查.结果 17例病变均以上颌窦口为中心向鼻腔及上颌窦内生长,边缘清晰,16例形态不规整,呈浅分叶状,仅1例呈卵圆形.CT表现:14例病变表现为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影,2例分别在病变周边及内部见到条形及结节状高密度影,邻近骨质均呈压迫、吸收改变,局部骨质不连续,以上颌窦内壁最常见.MRI表现:16例病变内部在T_1WI上为低信号(与脑灰质相比),T_2WI上为高信号,14例同时伴有线样的低信号分隔;15例病变周边可见到T_1WI为等信号、T_2WI为低信号的不规则环形影围绕;15例行增强检查的病变呈不均匀性明显强化,强化部分形态各异,10例内部为多发结节状强化,4例为斑片状强化,1例强化外观似叶片状,而T_2WI上的低信号环不强化.4例病变的鼻腔侧周边可见边缘清楚的囊状液体信号影,向前至鼻前庭,向后达后鼻孔区,增强后不强化.11例行动态增强扫描,其中7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呈持续上升型;4例呈速升缓降型.结论 MRT_2WI上内部的不均匀高信号为低信号围绕以及增强后结节状、斑片状的强化特征均是出血坏死性鼻息肉特异的MRI表现,而CT有助于判断病变性质,明确诊断有一定困难,MRI应是出血坏死性鼻息肉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振凯  冯璐  杨燕  宋乐  王红  李彦青  高跳  彭励 《中国现代中药》2022,24(12):2335-2341
目的 采用基于内转录间隔区2(ITS2)序列的分子鉴定法分别对17份不同种源银柴胡和6种伪品基原植物进行分析和鉴别。方法 对植物样品进行DNA提取、扩增、测序,并检索GenBank数据库,获取17份不同种源银柴胡及6种伪品的ITS2序列。采用ITS2数据库进行注释,去除5.8S和28S片段,获得完整的ITS2序列,利用MEGA 8.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计算K2P遗传距离、构建邻接(NJ)系统发育树,采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和“中药材DNA条形码鉴定系统”进行BLAST分析和物种鉴定,并利用ITS2数据库预测二级结构。结果 17份银柴胡样品共得到3个单倍型ITS2序列(YCH1、YCH2和YCH3),经与银柴胡标准ITS2序列比对,发现YCH1和YCH2与标准序列一致,但YCH3有4处碱基缺失,表现出0.936的遗传距离,在系统发育树中被单独聚为一个分支,并具有不同的二级结构;6种伪品的ITS2序列在长度、鸟嘌呤+胞嘧啶占比、变异位点、遗传距离、NJ系统发育树和二级结构上均与银柴胡ITS2序列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结论 基于ITS2序列的分子鉴定方法可以有效鉴别银柴胡真伪,不同种源银柴胡的遗传物质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