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三种呼吸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周围循环和血气分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比较辅助控制呼吸模式(A/C)、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压力支持通气(PSV)三种呼吸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周围循环和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对4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最初采用A/C,逐步更改为SIMV和PSV,三种模式各持续120 min。SIMV指令为A/C的75%,PSV压力设置与A/C呼出潮气量为基本相同的水平。每隔15 min记录呼吸机参数、心率和血压1次。每隔60min测中心静脉压(CVP)、血气分析1次。结果 SIMV、PSV与A/C吸气峰值压(PIP)分别为(26.25±2.41)、(21.66±2.15)、(32.49±3.46)cm H2O,三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446,P<0.05),SIMV、PSV与A/C比较PIP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12、3.61,P<0.05)。SIMV、PSV与A/C收缩压(SBP)分别为(126.21±14.06)、(124.22±10.56)、(148.26±12.08)mm Hg,舒张压(DBP)分别为(78.91±12.30)、(76.78±10.88)、(90.86±10.23)mm Hg,CVP分别为(10.18±1.26)、(9.00±2.87)、(13.25±2.10)cm H2O,三者间SBP、DBP、CV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675、18.564、16.571,P<0.05),SIMV与A/C比较SBP、DBP、CV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29、2.85、2.79,P<0.05),PSV与A/C比较SBP、DBP、CV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43、2.82、3.04,P<0.05)。SIMV、PSV与A/C动脉血氧分压(PaO2)分别为(108.01±3.18)、(100.23±2.81)、(92.63±2.83)mm Hg,血氧饱和度(SaO2)分别为(97.35±1.81)、(97.26±1.52)、(92.23±1.26)%,三者间PaO2、Sa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563、10.364,P<0.05),SIMV、PSV与A/C比较PaO2、Sa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08、3.61;q=3.20、3.59,P<0.05)。结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有创机械通气,SIMV和PSV优于A/C。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 探讨综合性医院医院感染现状,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0-2011年出院患者病历38 722份进行医院感染调查分析.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1113例,感染率为2.87%,感染率居前3位的科室依次为ICU占15.54%、神经外科占9.81%及血液科占7.04%;感染部位居首位的为下呼吸道305例,占47.29%;革兰阴性杆菌仍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占68.66%,其中居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16.74%、14.75%、10.60%.结论 加强对医院感染高发科室、重点部位及重点环节的监测力度,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应用无创通气的疗效。方法将184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无创通气组)9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组)90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给予静脉泵入呼吸兴奋剂和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组应用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气分析等指标。结果 COPD合并Ⅱ型呼衰应用无创通气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COPD合并Ⅱ型呼衰应用无创通气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近十余年我院ICU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01-2012年间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历资料,收集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痰液培养结果进行病原学分析。结果 2001-2006年共收集菌株404株,2007-2012年间共收集菌株552株,其中,均以G-杆菌为主(91.0%vs86.4%),2007~2012年与2001~2006年比较,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白色念珠菌比例上升,大肠埃希氏菌比例下降(P0.05)。结论近年我院ICU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发生改变,及时了解ICU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有助于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后人工气道内吸引联合消毒剂冲洗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对气管插管吾患暑的气囊上液12h1次吸引加用雷夫诺尔冲洗并进行气囊上分泌物病原菌培养。结果:加用雷夫诺尔冲洗组(A组)出现呼吸及相关性肺炎21例,未出现59例,未加用雷夫诺尔冲洗组(B组)出现呼吸及相关性肺炎39例,未出现37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工气道内吸引联合消毒剂冲洗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8.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病情危重 ,认真、耐心的护理对其康复程度密切相关。1 临床资料近 2年来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2 8例 ,男 2 3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45岁。广泛脑挫裂伤 14例 ,颅内血肿 10例 ,脑干损伤 4例。格拉斯哥昏迷分级 (GCS)平均 3~ 7分。2 护理体会2 .1 严密观察伤情演变 重型颅脑损伤的病理变化复杂 ,症状与体征随之演变。如观察病情不仔细 ,容易造成病情延误 ,产生严重不良后果。在就诊后 2 4~ 72h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脉搏、血压等 ,有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以便及时处理。2 .2 体位及呼吸系统的护… 相似文献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