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0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构建含二球悬铃木花粉主要变应原蛋白编码基因的重组质粒。方法:用PCR扩增二球悬铃木花粉主要变应原编码基因的cDNA序列,将扩增的目的片段用双酶切法与质粒pET32a连接,CaCl2法转入工程菌DH5α制备基因克隆。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测序鉴定目的片段存在。结果:构建了含二球悬铃木花粉主要变应原编码基因的重组质粒。结论:用天然二球悬铃木花粉可成功地制备含有其主要变应原编码基因的重组质粒,用于变应原蛋白诱导表达。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凋亡调节蛋白受体Fas及共刺激分子CD40L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调节。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SLE患者和正常人血清sFas和sCD40L的水平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分离10例SLE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的外周血淋巴细胞:①将细胞培养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表面Fas及CD40L的表达情况;②在培养过程中分别加入抗FasL抗体阻断Fas信号及抗CD40L抗体阻断CD40L信号后,观察T细胞亚群表面CD40L及Fas的表达。结果①SLE患者血清sFas和sCD40L平均水平分别为4.18μg/L和5.87μ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27μg/L和2.31μg/L,且SLE患者血清sFas活动期高于稳定期(P〈0.01或P〈0.05);sFas、sCD40L水平与SLEDAI(疾病活动指数)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r=0.688,r=0.253,P均〈0.05),但sFas与sCD40L水平之间未显示明显相关(r=0.201,P〉0.05)。②经细胞培养后,SLE患者CD4(+)和CD8(+)T细胞表面Fas表达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SLE患者CD4(+)和CD8(+)T细胞表面CD40L表达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③SLE患者CD4(+)及CD8(+)T细胞上Fas与CD40L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r=0.311和r=0.517,P均〈0.05)。④加入抗FasL抗体阻断后,CD4(+)和CD8(+)T细胞表面CD40L表达下降,与阻断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加入抗CD40L抗体阻断后,CD4(+)和CD8(+)T细胞表面Fas表达与阻断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LE患者血清sFas和sCD40L水平升高且呈正相关关系;T细胞亚群表面Fas及CD40L高表达且呈正相关关系;T细胞上Fas的表达调控CD40L的表达。说明凋亡调节蛋白Fas及共刺激分子CD40L可能共同参与SLE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63.
医学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医学教育具有专业化程度高、实践性强、培养周期长、教学任务繁重的特点。激发学习动机以推动学生自主性学习行为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文章分析了医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及这些特.最给医学教育带来的挑战,并就如何激发学习动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4.
SLE患者血清IL—4、IFN—γ水平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血清细胞因子细胞介素-4(interlukin-4,IL-4),γ-干扰素(interferon-gamma,IFN-γ)水平,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与SLE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SLE患和健康志愿血清IL-4和IFN-γ水平。结果:(1)SLE活动组血清IL-4水平和IL-4/IFN-γ值明显升高,与非活动组、对照组比较有显性差异(P<0.001)。(2)血清IFN-γ水平3组(SLE活动组,非活动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显意义(P>0.05)。(3)SLE患激素治疗后血清IL-4水平明显降低。结论:IL-4、IFN-γ作为区分CD4T细胞亚群的指标之一,间接反映了Th1,Th2细胞活化状态;SLE患血清IL-4水平,IL-4/IFN-γ值明显升高,且与病情活动性相关;IFN-γ水平无明显变化,说明活动性SLE患存在Th2细胞优势活化状态,破坏了体人Th1/Th2正常平衡状态。血清IL-4水平可作为SLE病情活动性监测指标之一,并可作为疗效判断指标之一。寻找有效方法调节SLE患血清IL-4水平,从而调节体内Th1-Th2平衡,将为治疗SLE开辟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65.
rhIL-3对人骨髓粒单祖细胞集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骨髓细胞体外培养技术,观察了国产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rhIL-3)对人骨髓粒单祖细胞集落的影响。结果显示,rhIL-3能刺激正常骨髓细胞形成由粒细胞或(和)单核细胞构成的细胞集落,这种效应在一定范围内与rhIL-3剂量呈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66.
67.
68.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8 CD28-调节性T细胞和CD8 CD28 效应性T细胞的比例,以及CD8 CD28-/CD8 CD28 细胞间的比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7例SLE患者及15例健康对照新鲜外周全血以双抗体标记流式细胞术测定CD8 CD28-、CD8 CD28 T细胞亚群比例,计算CD8 CD28-/CD8 CD28 细胞间比值,并分析以上数据与SLE活动度、SLE活动性评分(SLEDAI)、免疫球蛋白增高或补体下降或肾损害的关系,观察激素治疗对以上数据变化的影响。结果:(1)稳定期SLE患者外周血CD8 CD28-T细胞群比例较正常对照及活动性SLE显著升高,而高活动性SLE患者CD8 CD28 T细胞群比例显著降低,同时CD8 CD28-/CD8 CD28 细胞间比值显著升高;(2)SLEDAI与CD8 CD28 T细胞亚群比例存在负相关(P<0.05),与CD8 CD28-/CD8 CD28 细胞间比值存在正相关(P<0.05);(3)SLE患者中补体水平降低者较补体水平正常者、有肾损害者较未发生肾损害者CD8 CD28-/CD8 CD28 细胞间比值显著升高;(4)对10例活动性SLE患者进行追踪,经激素治疗达到稳定期后,其CD8 T细胞、CD8 CD28-T细胞比例及CD8 CD28 T细胞比例均显著增高。结论:SLE患者体内免疫系统紊乱可表现在CD8 T细胞亚群比例改变上,其中CD8 CD28 T细胞群比例以及CD8 CD28-/CD8 CD28 细胞间比值改变可能反映了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而CD8 CD28-调节性T细胞比例增高与病情活动的控制有关;CD8 CD28-/CD8 CD28 比值与病情活动性和补体异常及肾损害相关,可以作为病情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对脐血CD34 造血干细胞(HPC)体外诱导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s)的影响.方法 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得脐血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阳性分选CD34 HPC,采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IL- 4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方案体外诱导分化形成DCs,加入高IL-6水平的SLE患者血清观察对细胞分化的影响.在培养的7、10和14d收集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表型,细胞增殖/毒性(CCK-8)试剂盒分析D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在高IL-6水平SLE血清的作用下,由HPC分化而来的DCs表达CD80、CD86上升,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增强;IL-6中和抗体能够降低这种DCs的CD80、CD86表达水平和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能力.结论 SLE血清中的IL-6对造血干细胞向DCs分化、发育及DCs功能的活化可能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0.
南京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毕业生及其培养或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本文分析了南京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成效,以及江苏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需求.结果 显示,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要能力;在三级甲等医院工作,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在专业技术岗位的被调查者更加看重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而在"1年通识教育、4年医学专业教育(含1年临床课程及见习、1年临床通科实习)、2年二级学科轮转"模式下培养的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较强,但是科研创新能力不足,且学业负担偏重.因此,应当加强对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临床实践能力的通科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