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患儿女 ,34d ,3 7kg。主因发烧、咳嗽、伴有四肢及面部抽搐 4d收入院。查体 :T 38℃ ,P 14 5次 /min ,R 6 5次 /min。神清、反应差、哭声弱、呼吸急促 ,全身皮肤、黏膜轻度黄染 ,双肺呼吸音粗 ,未闻及干湿性音。腹软 ,肝于肋下 3cm ,剑突下 3cm ,质中等。脾脏不大。胸部X片 :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保妇康栓治疗高危型HPV感染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8例高危型HPV感染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手术时间于月经干净3~7 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下次月经干净后第3天开始,每日将保妇康栓(由莪术油、冰片组成,1.74 g/粒)塞入阴道,每日1次,每次1粒,共用16 d,连用2个月。如果出现阴道出血量过多或月经来潮则停用。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高危型HPV阳性率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和24个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宫颈上皮内瘤病变逆转率在术后各期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保妇康栓治疗高危型HPV感染宫颈上皮内瘤变对提高HPV转阴率、促进患者逆转率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33.
目的评价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不同宫颈切除深度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宫颈机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08例行LEEP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4例,两组术中宫颈切除深度分别为15~20 mm和21~25 mm。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CIN级别变化、治愈率、术后出血、术后感染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宫颈修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宫颈狭窄程度亦较对照组减轻(P均<0.05)。术后1年,观察组宫颈裂伤、宫颈机能不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观察组生存质量各项评分皆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LEEP术中宫颈切除深度对女性术后宫颈修复及宫颈狭窄、宫颈裂伤、宫颈机能不全的发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4.
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阻断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孕妇及其新生儿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A组66例,于孕28、32、36周分别注射HBIG200U,B组68例仅常规产前检查及监护。新生儿分为Ⅰ、Ⅱ、Ⅲ组,Ⅰ、Ⅱ组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HBVac)10μg和HBIG100U,Ⅲ组新生儿只注射HBVac10μg。结果:A组较B组新生儿出生时外周血HBsAg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Ⅰ、Ⅲ组婴儿6月龄HBsAb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HBsAg携带者孕晚期应用HBIG可以显著降低新生儿外周血HBsAg阳性率;对HBsAg携带者孕晚期应用HBIG,新生儿出生时应用HBIG和HBVac联合免疫,可以显著提高婴儿6月龄HBsAb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孕期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乙肝表面抗原及e抗原双阳性孕妇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预防作用.方法外周血HBsAg阳性孕妇291例,HBsAg、HBeAg双阳性83例,分为HBIG(A组,59例)及非HBIG(B组,24例)组;所有新生儿在出生24 h内,1、6个月分别注射乙肝疫苗并检验乙肝两对半.结果 1.HBeAg阳性孕妇的外周血HBV-DNA阳性率为76.56%,显著高于HBeAg阴性孕妇(8.22%),P<0.01;2.孕晚期应用1,2次或3次HBIG的新生儿各月龄HBsAg阳性率及HBsAb阳转率无显著差异;3.A组新生儿出生当天外周血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B组,P<0.05;B组乙肝疫苗免疫后的6个月龄婴儿外周血HBsAb阳转率仅37.5%,显著低于A组(81.4%),P<0.001.结论孕晚期应用HBIG可有效降低乙肝宫内感染率,提高6个月龄婴儿HBsAb阳转率.  相似文献   
36.
目的 通过CT评价10岁以下先天性脊柱侧凸儿童徒手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的精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6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为单胸弯或胸腰弯,术中依据胸椎解剖标志结合C形臂X线机定位进行徒手置钉。术后在CT上测量螺钉穿破椎体(包括椎弓根)骨皮质内侧、外侧或前侧的距离,< 2 mm为准确置钉,≥2 mm为异常置钉。同时记录术中或术后是否发生置钉相关并发症。结果 胸椎区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65枚,每例患儿置入6.3±1.8枚螺钉。准确置钉129枚(78.2%),异常置钉36枚(21.8%)。形态异常椎异常置钉率(41.8%,23/55)高于正常椎(11.8%,13/110),且形态异常椎凹侧异常置钉率(77.8%,14/18)高于凸侧(24.3%,9/37);顶椎区异常置钉率(35.0%,21/60)高于非顶椎区(14.3%,15/105),且顶椎区凹侧异常置钉率(50.0%,12/24)高于凸侧(25.0%,9/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中及术后未发生置钉相关并发症。结论 对10岁以下先天性脊柱侧凸儿童进行胸椎徒手置钉具有较高的精确性,术后很少发生置钉相关并发症。形态异常椎体、顶椎区置钉时需谨慎操作,尤其是这两个区域的凹侧置钉时要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37.
目的证实大鼠脊髓和坐骨神经上三磷酸腺苷(ATP)受体P2y2的具体分布,探讨对神经损伤修复的意义。方法自SD大鼠取出脊髓,梨状肌下缘以远5mm处切取长5mm的坐骨神经,同时切取主动脉3mm作阳性对照;将标本快速固定后,制作依据P2y2受体亚型mRNA的碱基序列的非放射性标记的核苷酸探针,利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P2y2受体亚型的分布。结果大鼠脊髓和坐骨神经均有ATP受体P2y2亚型的mRNA表达。结论大鼠脊髓和坐骨神经均有ATP受体P2y2亚型分布,细胞外ATP可能通过此受体参与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的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38.
梗阻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OJ)是临床常见病,可以造成全身多器官、多系统形态和功能的改变,易发生出血、感染、休克、胃肠道功能损害、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病死率较高.OJ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但关于免疫抑制的机制目前有许多学说,其中内毒素血症可以使免疫抑制.淋巴细胞核的核仁是由位于某些染色体D和G上的核仁组成区(nuclear organizer region,NOR)产生.核仁组成区相关的嗜银蛋白(Ag-NOR)的嗜银强度是反映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核蛋白体(r-DNA)转录活性及蛋白合成水平的重要标志.r-DNA转录活性是细胞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骨科儿童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的特点,分析影响患儿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探索合理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某儿童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儿童583例。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感染相关因素如病原菌、用药差别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83例骨科患儿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者29例,感染率为4.97%。切口类型、手术部位、基础疾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抗生素清洗切口、围术期用药、手术种类、手术参观人数、手术室类型、手术时间及清创时间等因素与患儿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有关(P0.05)。其中切口污染程度越高,手术感染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76,P0.05)。发生切口感染者以感染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58.62%,其次分别为革兰氏阳性菌(37.93%)和真菌(3.45%)。结论某儿童医院骨科患儿术后切口感染发病率较高,根据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骨科患儿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0.
目的 综合评价产前多疗程与产前单疗程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早产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满足条件的7篇有关产前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早产儿影响的队列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产前多疗程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可降低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发病率(OR=0.51,95%CI0.49~0.54),有使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生率降低的趋势(OR=0.72,95%CI0.49~1.07)。但可增加早产儿败血症的发生率(OR=1.62,95%CI1.07~2.44),且不能降低早产儿颅内出血(ICH)(OR=0.65,95%CI0.37~1.15)、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OR=1.30,95%CI0.79~2.12)和慢性肺疾病(CLD)(OR=0.94,95%CI0.59~1.49)的发生率及病死率(OR=1.07,95%CI0.42~2.75),也不能使早产儿出生后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应用减少(OR=0.86,95%CI0.48~1.55)。结论 无法根据现有的Meta分析结果证明产前多疗程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比产前单疗程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更有效和危险性更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