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10篇
  免费   434篇
  国内免费   181篇
耳鼻咽喉   90篇
儿科学   93篇
妇产科学   62篇
基础医学   376篇
口腔科学   51篇
临床医学   1101篇
内科学   517篇
皮肤病学   31篇
神经病学   121篇
特种医学   50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99篇
综合类   1777篇
预防医学   787篇
眼科学   48篇
药学   823篇
  9篇
中国医学   783篇
肿瘤学   149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231篇
  2021年   235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322篇
  2013年   281篇
  2012年   399篇
  2011年   460篇
  2010年   417篇
  2009年   401篇
  2008年   380篇
  2007年   349篇
  2006年   304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238篇
  2002年   187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8篇
  1966年   4篇
  1965年   4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活化血小板与脑梗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表明,血小板活化参与脑梗塞的发生和发展[1]。通过观察脑梗塞前后血小板的变化,多数学者认为脑梗塞前血小板即被激活。血小板形态与功能关系密切,对形态的研究可进一步说明血小板变化与脑梗塞的因果关系,阐明脑梗塞的发病机制,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和积极有效地治疗。1 血小板形态与脑梗塞1-1 血小板形态与功能的关系:血小板中含有多种活性物质。血小板被激活后,致密颗粒可释放5羟色胺,Ca++等;α颗粒可释放血小板球蛋白,血小板因子4,纤维蛋白原等。这些活性物质进一步促进血小板聚集,破坏血脑屏障,使脑缺血…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MSCT)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搜集AHCM患者21例,其中14例经超声心动图(UCG)确诊,UCG检查阴性的7例经MRI确诊.所有患者均行MSCT检查,5例患者有左心室和冠状动脉导管造影对照.(1)利用MSCT后处理工作站分别测量左心室各节段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室壁厚度并计算心尖部室壁增厚率(LVAT),计算左心室心尖部舒张末期最大室壁厚度(LvA)和左心室基底段后壁舒张末期室壁厚度(LVPW)的比值(LVA/LVPW);利用心功能分析软件定量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射血分数,与对照组30名正常人MSCT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2)利用MSCT血管分析软件判断冠状动脉血管有无狭窄并测量狭窄率.结果 MSCT左心室四腔面和两腔面观察AHCM患者在左心室舒张末期均显示心尖部心肌呈弥漫性或节段性增厚,导致左心室心腔变形.定量分析显示AHCM组和对照组LVEDV分别为(82.6±11.4)与(108.5±10.6)ml;心尖部LVA分别为(20.6±3.4)与(9.9±1.5)mm;LVA/LVPW比值分别为2.1±0.5与1.1±0.2;LVAT分别为(25.6±4.7)%与(81.5±8.5)%,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32、15.29、9.91和27.30,P值均<0.05);LVPW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6和1.13,P值均>0.05).MSCT血管分析软件显示21例患者中5例肌壁内冠状动脉-心肌桥形成,4例出现血管狭窄,其中1例1支血管狭窄>70%诊断冠心病.5例患者行左心室和冠状动脉导管造影检查,所见与MSCT相符.结论 MSCT能准确诊断AHCM,实现了心脏解剖、功能和冠状动脉的综合评价,避免了有创冠状动脉造影和重复检查对患者带来的不便,在评价心肌血流灌注、心肌活性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EBCT)在先天性心血管憩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EBCT诊断并有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心血管憩室患者进行分析.其中8例行连续容积增强扫描,1例行单层容积增强扫描.结果 9例中包括1例心室憩室、3例心房憩室和5例主动脉憩室.EBCT三维重组能准确显示憩室来源、大小、形态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并显示其他重要伴发异常,如2例右心房憩室伴发房间隔缺损,4例主动脉憩室伴发单发右位心、右室双出口、共同动脉干、室间隔缺损等畸形.结论 EBCT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无创性诊断先天性心血管憩室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评价沙利度胺联合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102例食管鳞癌患者进行放化疗。放疗前1周内、放疗第2~3周、放疗结束后1周测定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放疗中较放疗前血清VEGF水平不降低的患者随机抛硬币法分为沙利度胺组和对照组;另将血清VEGF下降患者设为阴性对照(VEGF降低组)。沙利度胺组放化疗过程中给予沙利度胺治疗,对照组和VEGF降低组行常规放化疗。结果 95例患者完成治疗且随访资料齐全,其中沙利度胺组24例,对照组24例,VEGF降低组47例。沙利度胺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嗜睡。全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68.4%、22.3%,1、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6.8%、19.5%,1、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3.6%、51.6%;中位生存期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8.2和15.8个月。对照组、沙利度胺组、VEGF降低组患者生存曲线、无进展生存曲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晚期患者(Ⅱ、Ⅲ期)亚组分析显示,对照组、沙利度胺组、VEGF降低组患者3年生存率和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0、31.3%、20.0%和0、31.3%、16.7%,沙利度胺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疗后与放疗中血清VEGF水平比较,沙利度胺组和对照组降低、稳定、升高的病例数分别为13、11、0例和4、15、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沙利度胺组放疗后血清VEGF降低与稳定的患者1年生存率、1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2.3%、84.6%和45.5%、27.3%,3年生存率、3年无进展生存率和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5.6%、55.6%、100%和0.0%、0.0%、0.0%,VEGF降低的患者均高于VEGF稳定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与Ⅰ期患者相比,Ⅲ期患者死亡风险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4.868,P<0.05);放疗后有病灶残留的患者死亡风险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731,P<0.05)。结论 沙利度胺可能改善放疗中血清VEGF水平不降低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预后,其治疗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995.
总结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针改良手术入路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本组42例应用改良手术入路即股骨前内切口+髌韧带正中切口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存在创伤小、对手术设备条件要求不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结合心电编辑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因临床拟诊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64层MSCTA检查的患者67例,其中37例扫描中出现期前收缩(房性17例,室性20例),16例心电信号出现错误触发点,14例部分R波上触发点缺失而导致R-R间期不等.对患者的心电信号进行编辑,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和后处理工作站重组编辑后的图像.12例患者在MSCTA后4~30 d行冠状动脉导管造影(CAG)检查.结果 1例房性期前收缩患者未能实施心电编辑.66例763段冠状动脉中质量为优、良、中和差者分别为473(62.0%)、213(27.9%)、51(6.7%)和26段(3.4%);可用于诊断的血管为737段(96.6%).12例患者冠状动脉MSCTA检查结果 与CAG检查进行对照,MSCTA诊断血管狭窄程度1≥50%的敏感性为84.6%(22/26);诊断血管狭窄程度<50%的敏感性为83.3%(10/12);诊断血管狭窄的特异性为96.3%(105/109),阴性预测值为97.2%(105/108).结论 回顾性心电门控配合心电编辑冠状动脉MSCTA能明显改善患者期前收缩和心电信号中触发点错误的图像质量,扩大了冠状动脉MSCTA检查的适应证范围.  相似文献   
997.
骨肉瘤骨膜异常的影像表现与病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骨肉瘤骨膜异常的类型和影像特点,探讨骨肉瘤骨膜异常的病理基础.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肉瘤128例,男76例,女52例.年龄5~66岁,平均19岁.全部患者均经X线及MR检查,其中MR平扫加增强109例,扩散成像23例;CT检查48例,36例加行增强扫描;病理大体标本、大切片及定位取材常规切片共14例.将影像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影像和病理表现:(1)骨膜水肿96例,只能在MRI上显示.病理上表现为骨膜结构疏松,无肿瘤细胞浸润.(2)骨膜掀起、增厚,可在CT、MRI上显示,但以MRI敏感(CT显示13例,MRI显示42例).病理上为骨膜掀起、增厚,无肿瘤浸润.(3)无骨膜新生骨的骨膜破坏48例,只能在MRI上显示.病理上为灶性或整个骨膜被肿瘤浸润.(4)线状骨膜新生骨,X线片、CT及MRI上各显示42、13及22例.病理上骨膜新生骨呈单层排列.(5)层状骨膜新生骨,X线片、CT及MRI上各显示21、6及21例.病理上,新生骨小梁呈多层排列.(6)放射状骨膜新生骨,X线片、CT及MRI上各显示13、7及14例,在X线片、CT上,越近病变中心针状影越长、密度越高.病理上,针状影间为肿瘤组织.(7)混合型骨膜新生骨,X线片、CT及MRI上各显示7、4及8例.为2种或2种以上的骨膜新生骨的混合表现.结论 (1)骨肉瘤可引起多种形态的骨膜异常,不同骨膜异常有不同的影像表现及病理基础.(2)所提出的对骨膜异常的分类,以病理所见为基础,较好地概括了骨膜各种病理改变的3种影像表现.(3)MRI可显示X线片、CT不能显示的骨膜水肿、无骨膜新生骨的骨膜破坏等更早期的骨膜异常,显示骨膜掀起、增厚也较CT更敏感.  相似文献   
998.
肝移植术后移植肝血流灌注异常的CT灌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运用CT灌注成像(CTP)探讨肝移植术后肝脏血流灌注的影响因素.方法33例肝移植术后患者接受CT血管成像(CTA)及CTP检查.计算主动脉强化峰值的95%可信区间范围,排除此范围以外的病例.测量无并发症患者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最(PVP)、总肝灌注最(TLP)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PI)的平均值及其95%可信区间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有术后并发症患者的肝脏血流灌注情况及上述各项指标的影响因素.结果29例患者纳入该研究,其中无术后并发症15例,有术后并发症14例.无术后并发症患者HAP、PVP、TLP和HPI的95%可信区间范围分别为(0.1509~0.3183)、(0.7223~1.3859)、(0.8367~1.7231)ml·min-1·ml-1和17.83%~31.63%.14例有并发症的患者中,HAP降低7例,其巾肝动脉狭窄5例、脾大3例;HAP增高2例,均为中、重度门静脉狭窄患者.PVP减低13例,其中门静脉狭窄或闭塞8例、脾肾分流4例、脂肪肝2例;TLP减低12例,全部与PVP减低有关.仅2例HAP减低患者HPI减低.结论CTP技术通过定量测量肝动脉、门静脉血流灌注,能够无创性评价各种移植肝血流灌注异常,客观评价移植肝缺血的程度和类型,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在CT引导下,应用同轴技术经皮穿刺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的可行性、操作技巧及应用价值.方法 34例肺内孤立性小结节患者,在CT引导下应用同轴技术行穿刺活检术,取出组织经固定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穿刺成功率、诊断符合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34例患者,均穿刺成功,取得标本多少不一,组织学除1例腺癌误诊为慢性炎症外,其余均作出正确诊断,穿刺成功率为100%,诊断符合率为97.05%.10例出现气胸,12例伴有出血,其中2例为气胸合并出血,气胸总发生率为29.4%,出血总发生率为35.3%.结论 应用同轴技术穿刺肺内小结节,可多方向多次取材,获得较满意的组织量,从而提高阳性率及诊断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CT引导^125Ⅰ放射粒子联合间质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1例、33个病灶,在CT引导下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联合植入化疗粒子缓释剂中人氟安,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肿瘤变化,判定疗效。结果 31例患者33个病灶,6个月后CT复查,CR 6例(19.4%)、PR 21例(67.7%)、NC 3例(9.7%)、PD 1例(3.2%),有效率(CR+PR)87.1%。术中4例出现少量气胸,1例肺内少量出血,术后1周内痰中带血丝3例。结论 CT引导^125Ⅰ放射粒子联合间质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微创、近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