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4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乳腺(或胸壁)和锁骨上淋巴引流区整体化调强放疗和分段放疗的剂量学特点。方法根据11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锁骨上淋巴引流区放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整体调强组(58例)和分段放疗组(58例),观察2组患者皮肤损伤及患侧肩关节活动情况。随机选取10例患者(改良根治术5例,保乳术5例),分别制定锁骨上淋巴引流区调强计划和X线、电子线混合照射计划,对2组计划靶区的适形度、均匀性以及肱骨头受照剂量进行比较。结果 116患者均健康存活,整体调强组有3例患者出现与放疗有关的肩关节症状,分段放疗组未发现与放疗有关的肩关节症状。调强放疗靶区的适形度、均匀性和肱骨头受照剂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乳腺癌术后锁骨上淋巴引流区调强放疗靶区的适形度、均匀性好于X线、电子线混合照射,肱骨头受照剂量高于X线、电子线混合照射。调强放疗有可能引起肩关节放射性损伤从而影响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多原发癌的临床诊治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原发癌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我科2007年11月~2009年6月收治的12例多原发癌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多原发癌共12例,占同期收治609例肿瘤病例的1.97%。其中8例同时性多原发癌,4例为异时性多原发癌。12例患者中有5例死亡,其生存期3~9个月,中位生存期为4个月,其余7例仍健在。结论临床工作中应足够重视多原发癌,避免误诊和漏诊,尽可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治,采用综合治疗方法,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 1、SHP 2在γ射线体外诱发的小鼠胸腺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 ,为从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入手研究辐射致癌的分子机理奠定一定的基础。方法  338只BALB c小鼠随机分为照射组及对照组 ,照射组经6 0 Coγ射线全身照射 ,病理证实出现胸腺淋巴瘤者为癌变组 ,未出现任何肿瘤者为未癌变组 ;对照组不经γ射线照射 ,与照射组同步喂养。分离胸腺细胞 ,应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其SHP 1及SHP 2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癌变组SHP 1蛋白 (吸光度A值为 15 2 7)的表达明显 ,而对照组 (吸光度A值为 3 80 )及未癌变组 (吸光度A值为 1 0 1)表达非常弱甚至无表达 ;SHP 2蛋白的表达总体上呈现癌变组 (吸光度A值为 2 88)明显高于对照组 (吸光度A值为 0 33)及未癌变组 (吸光度A值为 0 99) ,未癌变组略高于对照组的趋势 ;应用Westernblot分析SHP 2的表达时 ,癌变组除了SHP 2蛋白表达明显外 ,同时出现另外 1条表达明显的条带 ,相对分子质量约 5 5× 10 3,该蛋白的表达总体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未癌变组。结论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 1、SHP 2在γ射线诱发的小鼠胸腺淋巴瘤中表达明显增强 ,说明SHP 1、SHP 2可能与辐射致癌的发生有关 ,但有待进一步通过实验证实。  相似文献   
14.
张党政  孙苏平 《山东医药》1995,35(11):48-49
病历摘要 患者男,48岁,因发热、消瘦2月余,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伴频繁发作心前区疼痛10天入院。9年前常因劳动诱发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向左肩部放射,每次持续3~5分钟,休息可缓解。经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冠心病、劳力型心绞痛,服用消心痛、复方丹参片等后未再发作。但近2个月来出现不规则低热(37.5~38.5℃),伴畏寒、乏力、消瘦、腹胀、食欲不振、尿少(500~800ml/d),无皮肤水肿。入院前10天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频繁发作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持续5~15分钟),伴胸闷、憋气、大汗,含化硝酸甘油可缓解。既往健康,无烟酒嗜好。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疗后复发与转移导致了放射治疗的失败,而肿瘤干细胞的放射抗性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肿瘤干细胞假说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理论,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等多种潜能,是食管癌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此概念的提出为研究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治疗提供了新视野。食管癌干细胞放射抗性的相关机制错综复杂,其中涉及凋亡基因的调控、DNA损伤修复能力、细胞周期状态以及多种分子信号通路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食管癌患者放疗前、中、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探讨其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67例食管癌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VEGF水平,并对其变化与临床分期和患者放疗疗效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食管癌患者放疗前、中、后血清VEGF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65,P<0.01);放疗后较放疗前VEGF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2,P<0.01)。T3、T4患者的平均VEGF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10,P<0.01)。N1、N2组患者的平均VEG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64,P<0.01)。可评价疗效的62例患者中,有21例放疗后血清VEGF水平较放疗前升高,有41例较放疗前降低,升高组的放疗有效率为61.90%,降低组的放疗有效率为90.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P<0.05)。50例CR+PR患者放疗后及放疗中的血清VEGF水平均比放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8,P<0.01)。结论 监测食管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变化可判断患者放射治疗的敏感性,对临床预测放射治疗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沙利度胺联合放化疗治疗食管癌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沙利度胺联合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102例食管鳞癌患者进行放化疗。放疗前1周内、放疗第2~3周、放疗结束后1周测定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放疗中较放疗前血清VEGF水平不降低的患者随机抛硬币法分为沙利度胺组和对照组;另将血清VEGF下降患者设为阴性对照(VEGF降低组)。沙利度胺组放化疗过程中给予沙利度胺治疗,对照组和VEGF降低组行常规放化疗。结果 95例患者完成治疗且随访资料齐全,其中沙利度胺组24例,对照组24例,VEGF降低组47例。沙利度胺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嗜睡。全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68.4%、22.3%,1、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6.8%、19.5%,1、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3.6%、51.6%;中位生存期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8.2和15.8个月。对照组、沙利度胺组、VEGF降低组患者生存曲线、无进展生存曲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晚期患者(Ⅱ、Ⅲ期)亚组分析显示,对照组、沙利度胺组、VEGF降低组患者3年生存率和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0、31.3%、20.0%和0、31.3%、16.7%,沙利度胺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疗后与放疗中血清VEGF水平比较,沙利度胺组和对照组降低、稳定、升高的病例数分别为13、11、0例和4、15、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沙利度胺组放疗后血清VEGF降低与稳定的患者1年生存率、1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2.3%、84.6%和45.5%、27.3%,3年生存率、3年无进展生存率和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5.6%、55.6%、100%和0.0%、0.0%、0.0%,VEGF降低的患者均高于VEGF稳定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与Ⅰ期患者相比,Ⅲ期患者死亡风险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4.868,P<0.05);放疗后有病灶残留的患者死亡风险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731,P<0.05)。结论 沙利度胺可能改善放疗中血清VEGF水平不降低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预后,其治疗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皮抑素抗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血管内皮抑素是一种广谱的抗血管生成分子靶向物,其通过抑制肿瘤形成过程的病理性血管生成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发挥抗肿瘤作用。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药物不断进入临床,血管内皮抑素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汉防己甲素对人食管癌TE1细胞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利用MTT法检测食管癌TE1细胞增殖活性影响,细胞克隆形成法测定汉防己甲素联合X射线对TE1细胞放射敏感性影响,Western blotting分析汉防己甲素联合X射线对TE1细胞周期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汉防己甲素对TE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时间、浓度依赖性,1.00、5.00、10.00μg/ml浓度作用24 h时对TE1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F=3.09、10.43、24.00,P值均<0.05),0.10、1.00、5.00、10.00μg/ml浓度作用48 h时对TE1细胞增殖有更显著地抑制作用(F=4.12、12.77、44.28、48.53,P值均<0.01).随汉防己甲素浓度增加,TE1细胞的D0、Dq、SF2值均逐渐减小,0.5 μg/ml汉防己甲素的放射增敏比最大为1.60.汉方已甲素增加TE1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B1的表达,解除G2+M期阻滞.结论 汉防己甲素对TE1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周期蛋白cyclin B1表达解除细胞G2+M期阻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不同定位CT床板对放射治疗剂量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碳纤床板、有机玻璃床板、普通CT凹形扫描床板、不用扫描床板对模体进行扫描,传输至计划系统,进行CT值采样,比较基于不同方法得到CT图像设计计划所得加速器输出量。结果 与有机玻璃床板接触的模体部分CT值(如取样为1.25cm及0.5cm直径的圆相对偏差值分别为118.8%和205.6%),比不用扫描床板CT值大(P<0.01),其他扫描方法所得的CT值与不用扫描床板所得的CT值一致;在180°与有机玻璃床板接触的模体设射野时加速器输出量比不用扫描床板模体大09%,其他两种方法加速器输出量比不用扫描床板模体增大在0.5%内。结论 射野穿过与有机玻璃床板接触的模体部位对剂量将有影响,而其他不同定位CT床板对放射治疗剂量的影响无临床意义;不同的治疗床板对剂量影响大小不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