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9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评价异丙酚对健康志愿者局部脑血流的影响,初步筛选其全麻作用的中枢靶位.方法 健康志愿者7名,性别不限,年龄24~34岁,体重50~69 kg,ASA Ⅰ级.志愿者随机静脉输注生理盐水4 mg·kg-1·h-1(清醒状态)、异丙酚妓应室靶浓度1.5 μg/ml(镇静状态)和3.0 μg/ml(意识消失状态),间隔至少48 h.静脉输注生理盐水10 min或达设定的效应室靶浓度后,稳定10 min,静脉注射99Tcm-双半胱乙酯0.5 mCi/kg,10 min后停止输注异丙酚使志愿者清醒,并在清醒后10 min内采用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仪测定局部脑血流量(rCBF).结果 与清醒状态时比较,志愿者镇静状态时全脑CBF降低,大脑皮层rCBF降低(P<0.05),皮层下区rCBF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意识消失状态时全脑CBF、大脑皮层和皮层下区rCBF均降低(P<0.05);与镇静状态时比较,志愿者意识消失状态时小脑、顶叶、丘脑、扣带回、海马和额叶rCBF降低(P<0.05).3种状态下全脑CBF与BIS呈正相关(r=0.883,P<0.05).结论 异丙酚产生镇静效应时,健康志愿者大脑皮层rCBF降低,产生意识消失效应时大脑皮层区和皮层下区rCBF均降低,尤其是丘脑、海马、扣带回等区域,提示这些区域可能是异丙酚麻醉的中枢作用靶位.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猴脑内对吗啡耐受敏感的神经定位,探讨吗啡耐受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健康猴5只,采用PHILIPS CPET Plus扫描仪行PET扫描,观察正常脑内各区的葡萄糖代谢率(CMRGlu)。每天肌肉注射吗啡10mg/kg,连续1周,使猴对吗啡产生耐受,然后再次行PET扫描,观察吗啡耐受后脑内各区的CMRGlu。比较两次扫描脑内各区CMRGlu的变化情况。在两次扫描的横断面上分别划出8个断面,每一断面划出全脑范围的感兴趣区(ROI),并分别划出额叶、颞叶、枕叶、顶叶、丘脑、基底核、纹状体、扣带回、桥脑、海马和小脑等脑区ROI,计算各ROI内平均每像素点的计数。结果:(1)吗啡耐受前全脑内CMRGlu计数2119±114,耐受后计数为1721±105,显著降低(P<0.05)。(2)与吗啡耐受前比较,耐受后扣带回、桥脑和基底核CMRGlu计数降低(P<0.01),分别由3307±157、3114±104和3038±138降至2029±108、2176±136和2126±115,降低38.6%、30.1%和30.0%,但其他脑功能区无显著变化。结论:长期使用吗啡对猴脑葡萄糖代谢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以扣带回、桥...  相似文献   
33.
诱发电位与异氟醚麻醉后苏醒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P与苏醒时间的关系,以期找到EP监测麻醉苏醒的客观指标.方法:20例择期全麻腹部手术患者,诱导后异氟醚单纯吸入维持麻醉.麻醉停药前随机以不同呼末异氟醚浓度,每个浓度平衡15 min后,记录SEP,AEP和呼末异氟醚浓度,并观察停药后指令反应时间、拔管时间及达到Modify Aldrete Score≥9时间.结果:①EP波幅变异较大,与苏醒无相关性.②AEP各波潜伏期与苏醒呈相关性,Nb波在异氟醚的浓度下保持完整,其潜伏期变化与苏醒各项指标呈显著相关性.③SEP的N20潜伏期无明显改变;N35则变异较大,与苏醒无明显相关性;P25与苏醒呈线性关系.④呼气末异氟醚浓度与苏醒相关性显著低于Nb,P25潜伏期.⑤各指标与苏醒相关系数依次为Nb潜伏期>P25潜伏期>呼气末异氟醚浓度.结论:AEP的Nb潜伏期及SEP的P25潜伏期与苏醒各指标密切相关,Nb,P25潜伏期是反映异氟醚麻醉后苏醒时间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34.
听诊法在硬膜外腔穿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永慧  孙绪德  赵晖  柴伟  姚立农 《医学争鸣》2000,21(6):S133-S133
0 引言 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仍是临床常用麻醉方法之一.麻醉医师通常以穿破黄韧带后阻力骤减的“落空感”和负压现象确定硬膜外间隙.Jacob将听诊法与阻力消失法结合,同时为穿刺者提供触觉和听觉的依据.我们对其进行了改进,临床观察42例患者,以期比较各种指征的阳性率.1 临床资料和方法 42例患者,ASAI-II级,年龄11~72岁.拟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手术.在三通管侧支上接一压力传感器接头,以其内部的聚乙烯膜代替听诊器拷贝膜.三通管的两端分别与Turky氏针和玻璃负压管相接.患者取左侧卧位行硬膜外穿刺.穿过棘间韧带后,Turky氏针尾端接听诊装…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黄体生成素(LH)类似物对离体大鼠颌下腺细胞分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方法:体外孵育大鼠颌下腺细胞并给予不同浓度的LH类似物,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方法检测上清液中神经生长因子的含量.结果:当加入终浓度为10-6、10-4、10-2U/L的LH类似物孵育颌下腺细胞时,NGF的分泌量随着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高;当LH类似物浓度为10-2、100、102 U/L时,NGF的分泌量随LH类似物浓度的递减而降低;同时随着时间的增加,NGF的分泌量也会增加,孵育8 h时达高峰,随后开始下降.结论:在体外LH类似物可双项调节大鼠颌下腺细胞分泌NGF的功能.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化酶-1 (HO-1)在远隔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肺复苏脑损伤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Control组)、远隔缺血后处理组(RIPost组),每组15只。Control组大鼠建立窒息性心肺复苏脑损伤模型,RIPost组大鼠在自主循环恢复后行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在自主循环恢复后24 h分别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观察脑组织的损伤情况;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脑组织Nrf2、HO-1蛋白及其mRNA表达情况。 结果与Sham组相比,Control组呈急性缺血性改变,海马区神经元有明显的损伤,血清NSE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IPost组病理学改变轻于Control组,血清NSE含量也较Control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trol组、RIPost组的Nrf2核蛋白和HO-1蛋白表达均高于Sham组,且RIPost组HO-1蛋白表达显著高于Contr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Control组及RIPost组Nrf2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Post组HO-1 mRNA的表达较Control组升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远隔缺血后处理可减轻大鼠心肺复苏脑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大鼠Nrf2 /HO-1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7.
异氟醚对甲醛致痛诱发大鼠脊髓背角P物质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异氟醚对甲醛疼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P物质(SP)释放的影响。方法:SD大鼠16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4只。通过向右侧后肢跖部皮下注射40g/L甲醛150μL建立疼痛模型。A组、B组跖部皮下注射注射生理盐水,C组、D组注射甲醛,B组、D组在皮下注射前10min吸入15g/L异氟醚,并持续60min,A组、C组吸纯氧。麻醉大鼠。取脊髓L3-5,节段。用SP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测定脊髓背角SP样免疫反应阳性(SPLI)纤维及终末的光密度(A)。结果:4组大鼠两侧脊髓背角SPLI的A值无显著差别(P&;gt;0.05,t=1.065);与A组脊髓背角SPLI的A值比较,B组无明显变化(P&;gt;0.05,t=1.987),C,D组显著小于A组(P&;lt;0.01,t=14.342,t=7.514),有明显的纤维和终末脱失趋势;D组SPLI的A值较C组显著增加(P&;lt;0.01,t=8.263)。结论:异氟醚不影响髓背角浅层SP含量,但能明显减轻甲醛引起的疼痛反应和脊髓背角SP的释放,部分阻断脊髓痛觉的传导。  相似文献   
38.
高氧液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目的 观察高氧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结构和细胞凋亡参数的影响,探讨高氧液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家兔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缺血30min,再灌注2h,60只家兔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对照组(Ⅰ组,n=20)只暴露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Ⅱ组,I/R组,n=20),在缺血再灌注前10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0ml/kg);高氧液治疗组(Ⅲ组,n=20),在缺血前10min静脉注射高氧液(20ml/kg)。分别按TCC法染色,用图像分析系统计算梗死面积;原位末端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ABE法检测Fas、Bel-2的含量,同时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的超徽结构。结果 Ⅲ组心肌梗死细胞面积为(2.29&;#177;0.02)cm,与Ⅱ组的(3.38&;#177;0.07)cm比较,梗死面积明显缩小。Ⅱ组的AI(20.8&;#177;0.36),明显高于Ⅰ组(4.1&;#177;0.25),P&;lt;0.01,t=170.4,Ⅲ组的AI(13.3&;#177;0.35)显著低于Ⅱ组,P&;lt;0.01,t=66.8,但仍高于Ⅰ组,P&;lt;0.01,t=92.8。Ⅰ组Fas的OD值为2.80&;#177;0.07,Ⅱ组3.70&;#177;0.05,Ⅲ组3.10&;#177;0.04。Ⅰ组Bcl—2的OD值为2.7&;#177;0.02,Ⅱ组0.60&;#177;0.03,Ⅲ组2.90&;#177;0.02。结论 高氧液具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Fas和Bcl—2介导的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而实现。  相似文献   
39.
硬膜外与静脉PCA用于食管癌术后镇痛的观察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0 引言 患者自控镇痛 (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 ,PCA)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治疗和缓解术后疼痛 .我院在食管癌患者开胸手术后同时开展了硬膜外布比卡因自控镇痛 (PCEA)与静脉吗啡自控镇痛 (PCIA) ,我们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镇痛效果、安全性及其副作用 ,为临床使用PCA提供参考资料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心肺功能正常、ASAⅠ Ⅱ级的中下段食管癌患者 60例 ,术前访视时向患者展示PCA装置 ,对经解释不能正确理解视觉模拟评分 (VAS)规则及PCA泵使用的患者不列入研究 .所有患…  相似文献   
40.
1 临床资料 胸科手术患者 90例 ,年龄 4 7~ 6 0岁 ,体质量 5 0~ 78kg,其中食管癌根治术 6 3例 ,肺叶切除术 17例 ,纵隔 10例 ,ASA - 随机分组 :A组吗啡镇痛组 (n=4 5 ) ,男 30例 ,女 15例 ,年龄 (5 5± 9)岁 ,体质量 (6 5± 13) kg;B组吗啡 +氟派啶组 (n=4 5例 ) ,男 35例 ,女 15例 ,年龄 (5 7± 7)岁 ,体质量(6 0± 4 ) kg.麻醉前 30 min im安定 10 m g,阿托品 0 .5mg.全麻采用静脉快速诱导 ,气管插管 ,维持持续吸异氟醚 ,间断给万克松 ,术毕待患者神志清醒 ,拔除气管导管 ,呼吸频率 (R)和潮气量 (VT)接近术前水平 ,呼吸空气 5 m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