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5篇
  3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蟾毒它灵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蟾蜍甾烯类化合物的生物转化产物蟾毒它灵(bufotalin)对BGC-823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MTT法检测细胞毒作用、Hoechst染色法和Annexin Ⅴ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杂交法检测裂解形式的caspase-3。结果蟾毒它灵在1μmol/L时对BGC-823细胞的毒性作用达到50%以上,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蟾毒它灵可明显促进BGC-823细胞的凋亡,上调caspase-3的表达。结论蟾毒它灵对BGC-823细胞有明显的促凋亡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通过caspase-3凋亡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92.
舌下腺囊肿单纯颌下型临床上首发时常从颌下区囊肿开始,由于舌下区无肉眼可见的病变,特别容易误诊。本文收集1997年1月至2005年12月的12例舌下腺囊肿单纯颌下型病历资料,对其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3.
背景:传统微创技术治疗外翻常出现第1、2趾骨间皮肤溃烂、行走不适、术后截骨端再移位、第1跖趾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目的:研究微创三维矫正有限固定治疗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7月至2010年10月采用微创技术、三维手法矫正加克氏针有限固定术治疗外翻151例281足,其中132例245足获得随访,男8例,女124例;年龄16~76岁,平均(50.2±10.3)岁;113例双侧226足,19例单侧19足。按Mann外翻分类:轻度98足,中度122足,重度25足。对比手术前后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趾骨间角(IPA)、近侧关节固定角(PASA)、远侧关节固定角(DASA)、跖楔角(MCA)、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足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标准(AOFAS)评分及前足底压力。结果:随访时间为2~6.25年,平均3.9年。236足外翻畸形完全矫正无复发,6足复发,3足第一跖趾关节炎行关节融合术。前足第2、3跖骨头底部胼胝体的疼痛早期均获得缓解,后期233足的胼胝体疼痛逐渐完全消失,12足未完全消失。囊炎疼痛完全消失;6足趾背内感觉麻木;15足第一跖趾关节活动受限4°~9°。伤口均Ⅰ期愈合,无一例出现感染、骨不愈合、跖骨头坏死和克氏针断裂。术后245足X线片均示HVA<20°,IMA<10°。手术前后各角度变化、AOFA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前足底压力由术前第2、3、1、4、5跖骨头依次递减改善为术后第1~5跖骨头依次递减。结论:微创三维矫正有限固定治疗外翻是一种操作简单、损伤小痛苦少、下地早康复快、矫正彻底不易复发的治疗方法,疗效理想,但亦存在一定弊端如畸形纠正力度不强、转移性跖骨痛等,仍有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开放性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对GustiloⅡ型以上128例(141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早期解决软组织覆盖及伤口愈合问题,尽量恢复跟骨正常骨性结构,用螺钉或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均采用VSD技术治疗为后期处理提供保障,二期根据Sanders分型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或丘部重建距下关节原位融合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8~72个月,平均40个月。伤口平均愈合时间16 d,一期愈合率90.8%。浅表感染发生率7.8%,深部感染发生率1.4%,总感染发生率9.2%。足部功能根据AOFAS评分标准评定:优58足,良70足,可10足,差3足,优良率90.8%。结论开放性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处理应根据伤口损伤和骨折类型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对较严重跟骨关节内骨折伤采用VSD技术治疗,感染率明显下降,足部功能优良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5.
冠状病毒是一类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单链RNA病毒,21世纪头二十年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3次较大规模的流行,加强对冠状病毒的研究势在必行。该文主要以SARS冠状病毒(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以及最近在全球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2019-nCoV)为例,总结了这些冠状病毒在结构、基因、来源、传染力和致病性等方面的异同,基于实验研究和临床报道,从细胞因子风暴、中性粒细胞异常增多、淋巴细胞亚群失衡等方面阐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的免疫失衡现象以及相应的干预策略,并提出后续展望,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提供新策略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96.
目的 利用人工构建的含人乳头瘤病毒(HPV)11型基因组的HaCaT细胞(简称为HPV11.HaCaT细胞),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该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受试物对HPV11早期基因E6和E7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HaCaT及HPV11.HaCaT细胞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EGCG后,应用MTT比色法检测受试物对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用相对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PV11.HaCaT细胞中HPV11 E6、E7 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 EGCG能抑制HaCaT和HPV11.HaCaT细胞的生长,不同浓度EGCG作用下,细胞生存率为52%~95%、64%~90%,呈浓度和时间依赖趋势。EGCG作用于细胞12h和24h后,HPV11.HaCaT细胞中HPV11 E6、E7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EGCG在体外能抑制含HPV11基因组的HaCaT细胞生长,并能抑制HPV11功能基因E6、E7表达。  相似文献   
97.
食管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食管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0例食管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HIF-1α的表达.结果:食管癌组织中HIF-1α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90%vs58%,P<0.05),深层浸润组高于浅层浸润组(P<0.05),与食管癌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HIF-1α的高表达可能与微环境缺氧有关,亦可能与食管癌的癌变及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98.
99.
目的探讨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靶向的核酸适体药物偶连物(SYL3C-MMAE)对人胃上皮细胞GES-1(以下简称GES-1细胞)以及人胃癌细胞AGS、MKN45(以下简称AGS、MKN45细胞)的亲和力以及毒性。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胃癌组织中EpCAM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检测胃癌组织中EpCAM的mRNA表达水平;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GES-1、AGS、MKN45细胞中EpCAM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SYL3C对3种细胞的亲和力;通过巯基的SYL3C序列马来酰亚胺反应合成SYL3C-MMAE;采用CCK8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毒性;碘化丙啶法检测药物处理后细胞周期情况。观察指标:(1)EpCAM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2)靶向EpCAM的抗体与SYL3C对相关细胞系的亲和力。(3)药物合成情况。(4)药物毒性检测以及细胞周期抑制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 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检验;方差不齐者采用Welch’’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大鼠自体静脉移植后内膜增生 (IH)平滑肌细胞 (SMC)增殖、Ⅳ型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自体静脉移植模型 ,于术后不同时间处死动物。标本行HE、Verhoeff染色、SP法五溴脱氧脲嘧啶 (5′ Brdu)、Ⅳ型胶原、MMP 2免疫组化染色 ,原位杂交检测Ⅳ型胶原和MMP 2mRNA的表达。计算机图像分析仪测量移植静脉内膜 /中膜厚度、面积比 ,阳性细胞百分比 ,Ⅳ型胶原和MMP 2蛋白和mRNA阳性表达百分比。结果术后 1周移植静脉开始形成新内膜 ,2~ 4周内膜增生明显 ,8~ 12周 ,内膜增生有下降趋势。 5′ Brdu阳性细胞百分比变化趋势与内膜增生趋势相似。与正常静脉比较Ⅳ型胶原阳性区域于术后 1周明显减少 (P <0 0 5 ) ,2~ 8周管壁未见阳性区域。MMP 2在术后 1周表达明显增加 ,2周达高峰 ,8~ 12周恢复至术前水平。Ⅳ型胶原mRNA术后 3d一过性表达增多 (P <0 0 5 )。MMP 2mRNA术后 3d即迅速增高 ,1周达高峰 (P <0 0 5 )。结论静脉移植术后MMP 2高表达导致局部Ⅳ型胶原降解和破坏 ,是SMC向内膜迁移、增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