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5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8篇 |
临床医学 | 38篇 |
内科学 | 45篇 |
皮肤病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7篇 |
外科学 | 31篇 |
综合类 | 54篇 |
预防医学 | 17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35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42篇 |
肿瘤学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29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探讨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的非手术治疗与护理指导。方法 采用牵引矫正体操和频谱治疗仪综合治疗30例患者。结果 治愈17例,显效8例,好转5例。结论 非手术综合治疗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的有效方法之一。正确的护理、护理指导可提高和巩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4复制缺陷腺病毒的成骨效果。方法:实验于2006-03/08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实验分组:选取普通级雄性SD大鼠30只,体质量(200±10)g,全部动物胫骨上端部分分别造成8mm×5mm长方形缺损。采用自身对照法,右侧骨缺损为实验组,左侧骨缺损为对照组。实验组植入人骨形态发生蛋白4复制缺陷腺病毒复合明胶海绵,对照组植入单纯明胶海绵。实验评估:术后分别于4,6,8周麻醉后处死10只动物,取材行X线、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透视电镜检查,观察成骨情况。结果:纳入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胫骨缺损X线、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8周实验组和对照组骨缺损均得到修复,但实验组无论从成骨时间、成骨效果、新生骨量等方面都要优于对照组。其中各时间点实验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周:(95.91±16.33),(87.93±11.52);6周:(128.34±10.64),(102.41±9.81);8周:(138.36±10.49),(121.56±9.63);P<0.01]。各时间点实验组新生骨占骨缺损面积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周:(41.39±5.65)%,(26.58±5.62)%;6周:(80.35±7.25)%,(65.41±6.52)%;8周:(96.45±2.76)%,(82.22±7.30)%;P<0.01]②术后4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实验组软骨及骨痂内呈强阳性反应,而对照组骨痂内骨形态发生蛋白4表达微弱。结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4重组腺病毒具有良好的成骨活性,骨形态发生蛋白4直接转基因治疗能够加快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53.
3个家系的血瘀证背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以3个家系图为中心调查,并用血瘀证量表评分结果探讨有家系背景的血瘀证先天或遗传倾向。方法采用王阶等编制的血瘀证量表对家系中的成员进行评分,并重点探讨在3个家系6个成员(2对双生子和异父同母2个子女)中的血瘀证症状因子出现频率。结果分别来自3个家系(冠心病家系、糖尿病家系和异父同母家系)中的2对双生子和异父同母2个子女血瘀证评分分别为49,65,21,50,28和29分,均达到血瘀证的诊断标准。出现频率较大的血瘀证症状因子是舌质紫暗(83.33%)、有固定性疼痛(83.33%)、手足麻木(83.33%)、舌下静脉曲张(66.67%)。结论3个家系中的血瘀证亲属关系密切,而且透露某种先天遗传倾向。家系研究是研究中医证候的一种高度集约化材料,因此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有无诱因性骨梗死的X线和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MRI随访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骨梗死患者的临床X线和MRI资料,分析其表现.所有患者均同期行X线片和MRI检查,二者检查间隔时间<7 d.结果 6例骨梗死累及24个骨骼,包括肱骨2个、股骨14个和胫骨8个.临床上有大量激素应用史9例25灶,在MRI上T1WI和T2WI均表现为环状低信号带围绕的不同信号坏死区,相应X线片上19灶表现正常,6灶表现为地图状或环状骨质硬化.无明显诱因性骨梗死7例7灶,在MRI上T1WI呈不均匀低或等信号,T2WI呈低高混杂信号,周围绕环状低信号带,相应X线片上表现为局限性环状或地图状骨质硬化区.结论 有无诱因性骨梗死患者就诊时因所处的骨坏死时期不同,相应X线片和MRI表现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5.
髋周骨内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髋周骨内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阅读病理证实的5例髋周骨内脂肪瘤的X线平片和CT片,分析其征象。结果5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1个病灶位于股骨颈,4个位于髋臼。X线平片表现为边界清或不清的不规则形透光区,可伴硬化缘。CT上病灶为类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脂肪密度区,CT值为-60~-120HU,最大径为1.0~3.5cm。病灶边缘不规整,伴有厚薄不等的硬化边,其中3个病灶中心和边缘可见小结节状钙化。结论髋周骨内脂肪瘤和其他部位骨内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相似,CT能对其作出正确诊断,可避免不必要的穿刺活检或MRI检查。 相似文献
56.
57.
58.
59.
目的 探讨距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本院手术治疗距骨骨折53例,其中45例获得随访.其中男39例,女6例;年龄7 ~53(38.71±10.16)岁.克氏针固定5例,空心螺钉固定23例,可吸收螺钉固定17例.距骨头骨折6例,距骨颈骨折28例,距骨体骨折11例.结果 45例患者随访时间12 ~51(21.65 ±8.37)个月,AOFAS评分56~99(85.69±17.34)分.优14例,良20例,可8例,差3例,优良率为75.6%.克氏针固定组优良率(40.0%)低于空心螺钉(78.3%)、可吸收螺钉固定组(82.4%),距骨头组优良率(100%)高于距骨颈(71.4%)、距骨体组(72.7%),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距骨骨折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认真评估软组织损伤情况,选择恰当的内固定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愈后功能,降低距骨术后坏死率. 相似文献
60.
A/E大肠杆菌LEE致病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致病岛 (pathogenecityisland)是细菌染色体上编码毒力相关基因的特殊区域 ,是在细菌学领域对致病性细菌致病机理的研究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 ,是某些致病性细菌在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获得的毒力基因。人们发现在许多病原性细菌中都存在着致病岛 ,致病岛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1)致病岛是一组编码细菌毒力因子的基因簇 ,是染色体上一个分子量较大的片段 ;(2 )致病岛两端通常具有重复序列 (RS)或插入元件 (IS) ;(3)G C含量与宿主菌染色体G C含量有明显差异 ;(4 )不稳定 ,含有潜在的可移动元件 ;(5 )通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