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5篇
  3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探讨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的非手术治疗与护理指导。方法 采用牵引矫正体操和频谱治疗仪综合治疗30例患者。结果 治愈17例,显效8例,好转5例。结论 非手术综合治疗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的有效方法之一。正确的护理、护理指导可提高和巩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4复制缺陷腺病毒的成骨效果。方法:实验于2006-03/08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实验分组:选取普通级雄性SD大鼠30只,体质量(200±10)g,全部动物胫骨上端部分分别造成8mm×5mm长方形缺损。采用自身对照法,右侧骨缺损为实验组,左侧骨缺损为对照组。实验组植入人骨形态发生蛋白4复制缺陷腺病毒复合明胶海绵,对照组植入单纯明胶海绵。实验评估:术后分别于4,6,8周麻醉后处死10只动物,取材行X线、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透视电镜检查,观察成骨情况。结果:纳入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胫骨缺损X线、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8周实验组和对照组骨缺损均得到修复,但实验组无论从成骨时间、成骨效果、新生骨量等方面都要优于对照组。其中各时间点实验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周:(95.91±16.33),(87.93±11.52);6周:(128.34±10.64),(102.41±9.81);8周:(138.36±10.49),(121.56±9.63);P<0.01]。各时间点实验组新生骨占骨缺损面积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周:(41.39±5.65)%,(26.58±5.62)%;6周:(80.35±7.25)%,(65.41±6.52)%;8周:(96.45±2.76)%,(82.22±7.30)%;P<0.01]②术后4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实验组软骨及骨痂内呈强阳性反应,而对照组骨痂内骨形态发生蛋白4表达微弱。结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4重组腺病毒具有良好的成骨活性,骨形态发生蛋白4直接转基因治疗能够加快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53.
3个家系的血瘀证背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以3个家系图为中心调查,并用血瘀证量表评分结果探讨有家系背景的血瘀证先天或遗传倾向。方法采用王阶等编制的血瘀证量表对家系中的成员进行评分,并重点探讨在3个家系6个成员(2对双生子和异父同母2个子女)中的血瘀证症状因子出现频率。结果分别来自3个家系(冠心病家系、糖尿病家系和异父同母家系)中的2对双生子和异父同母2个子女血瘀证评分分别为49,65,21,50,28和29分,均达到血瘀证的诊断标准。出现频率较大的血瘀证症状因子是舌质紫暗(83.33%)、有固定性疼痛(83.33%)、手足麻木(83.33%)、舌下静脉曲张(66.67%)。结论3个家系中的血瘀证亲属关系密切,而且透露某种先天遗传倾向。家系研究是研究中医证候的一种高度集约化材料,因此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有无诱因性骨梗死的X线和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MRI随访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骨梗死患者的临床X线和MRI资料,分析其表现.所有患者均同期行X线片和MRI检查,二者检查间隔时间<7 d.结果 6例骨梗死累及24个骨骼,包括肱骨2个、股骨14个和胫骨8个.临床上有大量激素应用史9例25灶,在MRI上T1WI和T2WI均表现为环状低信号带围绕的不同信号坏死区,相应X线片上19灶表现正常,6灶表现为地图状或环状骨质硬化.无明显诱因性骨梗死7例7灶,在MRI上T1WI呈不均匀低或等信号,T2WI呈低高混杂信号,周围绕环状低信号带,相应X线片上表现为局限性环状或地图状骨质硬化区.结论 有无诱因性骨梗死患者就诊时因所处的骨坏死时期不同,相应X线片和MRI表现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5.
髋周骨内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髋周骨内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阅读病理证实的5例髋周骨内脂肪瘤的X线平片和CT片,分析其征象。结果5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1个病灶位于股骨颈,4个位于髋臼。X线平片表现为边界清或不清的不规则形透光区,可伴硬化缘。CT上病灶为类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脂肪密度区,CT值为-60~-120HU,最大径为1.0~3.5cm。病灶边缘不规整,伴有厚薄不等的硬化边,其中3个病灶中心和边缘可见小结节状钙化。结论髋周骨内脂肪瘤和其他部位骨内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相似,CT能对其作出正确诊断,可避免不必要的穿刺活检或MRI检查。  相似文献   
56.
【摘要】 目的?分析以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为首发症状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下肢DVT与肿瘤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342例特发性(无明显诱因)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住院及随诊期间诊断恶性肿瘤患者28例,占新诊断特发性DVT患者8.2%。结论?特发性DVT患者,尤其是多发血栓、溶栓效果欠佳伴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应高度警惕恶性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7.
指伸肌腱矢状束位于伸指肌腱掌指关节处。闭合性指伸肌腱矢状束断裂是指伸肌腱向尺侧滑脱,在掌指关节背侧腱帽处向尺侧脱位,常会导致弹指、甩手等活动受限,严重可致屈曲位难以自动伸直,患指向尺侧外展,需要进行手术治疗。2006-01至2011-12,笔者采用改良腱间联合法重建伸指肌腱帽部,修复闭合性指伸肌腱矢状束断裂11例,取得良好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1例共11指,男6例,女5例;年  相似文献   
58.
目的对肌肽精制过程中的工艺条件进行试验研究。方法通过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摸索优选最佳精制工艺条件。结果确定精制工艺参数活性炭用量为肌肽粗品的3%,脱色反应时间为30min,醇沉步骤乙醇用量为滤液量的120%。结论该方法重现性好、收率较高,适用于原料药的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距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本院手术治疗距骨骨折53例,其中45例获得随访.其中男39例,女6例;年龄7 ~53(38.71±10.16)岁.克氏针固定5例,空心螺钉固定23例,可吸收螺钉固定17例.距骨头骨折6例,距骨颈骨折28例,距骨体骨折11例.结果 45例患者随访时间12 ~51(21.65 ±8.37)个月,AOFAS评分56~99(85.69±17.34)分.优14例,良20例,可8例,差3例,优良率为75.6%.克氏针固定组优良率(40.0%)低于空心螺钉(78.3%)、可吸收螺钉固定组(82.4%),距骨头组优良率(100%)高于距骨颈(71.4%)、距骨体组(72.7%),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距骨骨折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认真评估软组织损伤情况,选择恰当的内固定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愈后功能,降低距骨术后坏死率.  相似文献   
60.
A/E大肠杆菌LEE致病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致病岛 (pathogenecityisland)是细菌染色体上编码毒力相关基因的特殊区域 ,是在细菌学领域对致病性细菌致病机理的研究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 ,是某些致病性细菌在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获得的毒力基因。人们发现在许多病原性细菌中都存在着致病岛 ,致病岛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1)致病岛是一组编码细菌毒力因子的基因簇 ,是染色体上一个分子量较大的片段 ;(2 )致病岛两端通常具有重复序列 (RS)或插入元件 (IS) ;(3)G C含量与宿主菌染色体G C含量有明显差异 ;(4 )不稳定 ,含有潜在的可移动元件 ;(5 )通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