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8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评价眼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从建库—2021年6月1日关于眼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列表、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以...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健脾利湿针推法对痰湿体质肥胖患者量化积分及肥胖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健脾利湿针推法治疗痰湿体质肥胖患者2个月。观察各组痰湿体质患者特征计量化积分、减肥疗效及肥胖指标的变化。结果:针推组减肥疗效、痰湿量化积分及减肥指标改善明显优于针刺组、推拿组(P〈0.05)和中药组(P〈0.01)。结论:健脾利湿针推法使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的积累同时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3.
针刺诱导脑缺血耐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预先针刺是否能诱导脑缺血耐受而具有脑保护作用及对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神经解剖教研室进行。取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针刺预处理组各10只。针刺预处理组脑缺血前给予针刺,采用“4-动脉阻断”方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神经元内氏体亚甲兰特殊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内氏体变化;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染色)及电镜观察脑缺血后大脑皮质、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脑缺血组皮质、海马CAl区可见大量棕色TUNEL染色阳性细胞核,皮质为(65.36&;#177;10.18)个/视野,海马CA1区(58.34&;#177;9.64)个/视野,针刺预处理组阳性细胞核皮质(10.63&;#177;5.39)个/视野,海马CAt区为(12.16&;#177;5.69)个/视野,较脑缺血组明显减少(q=6.55,8.73,P&;lt;0.05),内氏体染色阳性细胞数脑缺血组皮质为(16.16&;#177;8.31)个/视野,海马CA1区(21.66&;#177;9.39)个/视野,针刺预处理组阳性细胞核皮质(55.36&;#177;12.19)个/视野,海马CAl区为(79.36&;#177;10.69)个/视野,较脑缺血组明显增多(q=7.65,9.23,P&;lt;0、05)。结论:针刺预处理可以诱导脑缺血耐受,减轻缺血后神经元损伤,抑制神经元凋亡可能是预先针刺发挥脑保护作用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34.
高血糖对脑梗死患者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高血糖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检测了 14 2例脑梗死急性期 (发病小于 2 4小时 )内患者的首次空腹血糖 ,并分为单纯应激性高血糖组、糖尿病组、血糖正常组。结果 入院 2周内单纯应激性高血糖组、糖尿病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脑梗死病死率单纯应激性高血糖组、糖尿病组较血糖正常组高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脑梗死急性期预后血糖正常组好于单纯应激性高血糖组、糖尿病组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糖检测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评估病情、选择治疗方法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不完全性损伤后脊髓前角细胞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factor,BDNF)表达水平变化及针刺对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钳夹法制作大鼠左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相应节段脊髓前角细胞BDNF的表达水平,观察各组在1,7,4,21及28 d的变化.用计算机图像自动处理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对用原位杂交方法测得的坐骨神经损伤后大鼠脊髓前角BDNFmR-NA阳性细胞计数进行分析,组间和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的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计算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得的坐骨神经损伤后大鼠脊髓前角BDNFmRNA阳性神经元光密度值,组间和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的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坐骨神经损伤后损伤侧脊髓前角细胞中BD-NF表达水平在最初的3周内逐渐下降,然后开始恢复,但至第4周[(45.38±1.56)个]尚未恢复到健侧[(62.88±1.23)个]的水平.针刺组损伤侧脊髓前角细胞中BDNF表达水平除1,7 d组外其余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健侧BDNF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间相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正常情况下,BDNF在脊髓前角细胞中能够表达.坐骨神经损伤后,BDNF的表达下降.针刺能促进损伤侧脊髓前角细胞中BDNF表达水平的增加;而对健侧BDNF表达水平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36.
<正>耳部望诊是临床医师很容易忽略的一种望诊方式,是一项根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并且对临床诊断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望诊内容。笔者通过对先秦时期涉及耳部望诊的历史文献进行梳理,进而阐明耳部望诊最初是在《内经》时期被提出,其望诊的核心内容为望耳的色泽、望耳的形态、望耳部血脉情况、望耳的位置情况进而应用于临床诊疗疾病。1望耳的色泽用耳廓的颜色状况、光泽程度作为诊断疾病的方法最早出现在《灵枢经》相应的篇幅中。《灵枢·卫气失常》:"耳  相似文献   
37.
慢性疲劳综合征又称肌性脑脊髓炎,其被定义为使人衰弱的疲劳无法通过充足的休息得到缓解。是一种发病机制不明确的异质性疾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为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目前已制备出多种动物模型,本文系统整理分析近年来慢性疲劳综合征常用的动物模型及其评价标准,以期为进一步探索其发病机制和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研究依据与思路。  相似文献   
38.
本研究通过动物模型,应用电生理学方法,动态观察了针刺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瘫肢功能活动、诱发电位的影响,旨在揭示针刺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机理,结果表明:针刺能明显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后肢体功能的恢复;能明显减轻坐骨神经损伤后时间--强度曲线右移和程度;明显减轻诱发电位波电压降低程度;并能明显促进组织兴奋性和波电压的恢复。从而说明针刺是治疗周围神经的员伤的重要手段,而且针刺有其电生理学基础,这可能与电针所形成  相似文献   
39.
电针头部不同刺激区运动诱发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一般资料:正常人30例,男28例,女7人。年龄最大64岁,最小32岁,平均年龄48岁。每人随机按不同顺序每大电针刺一组区域,需观察三天。分为三组,甲组:运动区。乙组:震颤区。丙组:平衡区、受试者均取坐位于屏蔽室内,在精神安定肢体肌肉放松,保持不动的情况下进行试验观察。针刺方法:采用平法刺,用苏州华佗牌针.灸针,直径0.4mm,体长40mm。针身与头皮呈15°角刺入帽状腱膜下层,然后接通日本光电(SEN-3201)三型刺激器,采用规律脉冲方波刺激,参数频率1Hz,波宽2ms,电压3V。运动区上1/…  相似文献   
40.
本文应用霍耳效应原理,通过慢性动物实验方法,借助特殊的胃探头同定装置,在动物健康清醒的条件下,同时记录家兔胃运动和胃电两项指标,分析和比较了针刺足三里、中都、内关等穴区对胃运动及胃电影响的差异,为揭示穴位是否有特异性这一课题提供了一些实验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