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目的 研究比较Masquelet技术与Ilizarov技术治疗成人胫骨慢性骨髓炎清创后大段骨缺损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成人胫骨慢性骨髓炎病例45例,其中采用Masquelet技术治疗27例,骨缺损长度为5~15.5cm,平均8.9±2.1cm;采用Llizarov技术治疗18例,骨缺损长度为5~14.9cm,平均8.3±2.3cm。Masquelet组分2阶段治疗:第1阶段术中彻底清除感染病灶,制备个体化抗感染占位器(抗生素与PMMA骨水泥混合)植入缺损部位;第2阶段采用Masquelet技术修复骨缺损并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固定。Llizarov组11例近中段缺损采用胫骨远端截骨向近端骨搬运修复,7例中远段缺损采用胫骨近端截骨向远端骨搬运修复。记录两组病例骨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采用胫骨骨折疗效Iowa评分及中文版SF-36量表评定两组手术疗效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5例患者获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21.5±6.5)个月。Masquelet组与Llizarov组骨愈合时间分别为20.8±6.0周和28.8±9.6周,完全负重时间分别为23.2±7.6周和32.8±8.4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胫骨骨折疗效Iowa评分及SF-36量表总得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相同时间点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asquelet技术与Ilizarov技术均可以有效解决成人胫骨慢性骨髓炎清创后大段骨缺损问题,但Masquelet技术能显著缩短治疗周期,完全负重时间早,手术操作简单,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成人胫骨慢性骨髓炎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2.
目的比较S形接骨板与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锁骨中1/3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9月~2006年10月,笔者手术治疗59例成人锁骨中1/3骨折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21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27.8岁。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随机分为2组,A组31例采用S形接骨板内固定,B组28例采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根据X线片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取出内固定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评定疗效。结果A组27例得到随访,B组25例得到随访,骨折愈合后于笔者医院取出内固定置入物,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取出内固定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优21例,良5例,可1例;B组优12例,良7例,可5例,差1例;A、B两组优良率分别为9613%和76.0%,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结论S形接骨板是治疗锁骨中1/3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3.
可塑性钛钢板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可塑性跟骨钛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病人23例。治疗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并用可塑性钛钢板进行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本组23例骨折中,优12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1.30%。结论手术切开复位,钛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4.
红外热像技术在针灸-经络研究中的应用近况(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红外热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针灸-经络理论的研究中,是研究针灸-经络现象及其机制的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法.本文旨在总结国内外将红外热像技术应用于针灸-经络的研究近况,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和启发思路.方法:综述相关文献近50篇,从红外热像原理,针灸-经络原理,以及红外热像技术应用于在针灸-经络原理的探讨、经络温度特性观察、循经高温线(带)机制阐述、针刺治疗临床疾病效果观察、经脉-脏腑相关动物模型建立等方面的应用进行阐述,论述其优越性及尚需改进之处.结果:红外热像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针灸-经络研究中的较为成熟的方法.结论:红外热像技术应用针灸-经络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大龄儿童移位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经闭合复位逆向弹性髓内针内固定以及克氏针内固定两种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对比。 方法回顾性分析十堰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从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2.5年间符合纳入标准的手术内固定治疗的儿童及青少年移位型肱骨外科颈骨折45例患者,按照内固定方法分为两组:逆向弹性髓内针内固定23例(弹性髓内针组);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22例(克氏针组)。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分析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个数及优良率。 结果所有病例骨折均达到良好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8.0±2.1)周。术后6周两组功能评分弹性髓内针组优于克氏针组(t=5.295,P<0.05);术后3个月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88.9%患者肩关节功能均达到了优良效果,两组优良率无明显差异(X2=0,P>0.05)。弹性髓内针组有1例出现桡神经挫伤,2例出现弹性髓内针穿出;4例出现复位再丢失。但克氏针内固定组出现了克氏针松动、脱落4例;骨折复位丢失3例;无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 结论采用逆向弹性髓内针及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移位型肱骨外科颈骨折,都是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运用。术者应选择熟悉的手术方法避免并发症。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持续被动运动对膝关节内炎症反应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自2015-10—2017-03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3例SchatzkerⅠ型胫骨平台骨折,对照组(6例)术后常规物理治疗,观察组(7例)术后第1天开始连续6 d持续被动训练。比较2组术后第7天疼痛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术后第7天关节腔积液中IL-1β、TNF-α、IL-1Ra、IL-10、IL-6浓度,以及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 13例均获得3个月以上随访。观察组术后第7天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膝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关节腔积液IL-1β、TNF-α浓度降低,而IL-1Ra、IL-10、IL-6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hatzkerⅠ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进行持续被动训练可促进关节内炎症消退,减轻疼痛,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伴有后柱损伤的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5月手术治疗的22例伴有后柱损伤的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前常规行三维CT扫描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采用前外侧切口联合后内侧切口、双钢板内固定,其中12例接受自体骨植骨,术后早期行不负重功能锻炼。根据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22例均获满意复位,其中19例术后得到10~22个月随访,平均16.6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HSS评分58~92分,平均83.12分,其中优8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4%(16/19)。结论前外侧切口联合后内侧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伴有后柱损伤的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可有效恢复膝关节的力线及关节面平整,结合早期不负重功能锻炼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联合克氏针撬拨复位治疗儿童桡骨头骨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0例儿童移位型桡骨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7~14岁,平均(10.68±1.35)岁。按Mason分型其中Ⅱ型23例,Ⅲ型7例。30例均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联合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法手术,术后石膏固定2周后开始功能锻炼。定期复查X射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并根据Metaizeau评分系统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30例患者均获得6~12个月随访,骨折平均愈合时间5~6周,肘关节Metaizeau评分结果:优26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6.7%;评价指标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移位型儿童桡骨头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联合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法,具有创伤小、固定稳定、愈合快、功能优良等优势。  相似文献   
49.
中医药装备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独具中国特色的产业代表。作为中医药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产物,其发展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机遇期。本文结合发展中医药技术装备的现实意义,对近年来推动中医药装备发展系列政策进行梳理,分析目前中医药装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对中医药装备行业发展提出几点政策需求和建议。  相似文献   
50.
本文概述中医药技术装备发展的时代背景,梳理当前中医药技术装备的研究进展,即脉诊、舌诊和红外成像诊断设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光、电、磁、热等技术指导的治疗设备有一定的进展,中药设备主要集中在中药鉴别技术和中药提取技术等方面的研发与应用。提出中医辨识诊断客观化与数字化是中医药技术装备研发的瓶颈技术,智能化、人机交互、生物仿真等技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中药生产关键技术主要有信息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中医药技术装备的发展趋势是引入现代先进技术,推动多学科融合发展,研发各类智能集成模块,形成系列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推进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能医疗发展,提高中医诊疗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