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我们曾报告丙型肝炎病毒 (HCV)可经母婴垂直传播。新生儿感染HCV后转归如何 ,是目前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对1 3例母婴垂直传播感染HCV的婴儿进行了转归研究 ,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的选择 :1 990 - 1 994年连续观察 1 2 5例患输血后丙型肝炎 (PT -HC)的育龄妇女 ,其中 1 3例分别怀孕 1或 2次 ,生育 1 5名婴儿 ,其中 1 3例婴儿出生时血清中抗 -HCV和HCV -RNA阳性 ,均无甲、乙、戊和庚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 ,即为本研究对象。2 研究方法 :婴儿于出生后 1、3、6、9、1 2、1 8、2 4、36…  相似文献   
22.
目的:了解我国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慢性化规律和影响因素.方法:对河北省固安县某农村137例单采浆献血员HCV感染12~25年的现状进行调查,包括临床表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测定和αFP检测,病毒学标志检测以及B型超声检查,其中,HCV RNA的测定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抗-HCV和HBsAg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该组HCV感染的慢性化率为70.99%,自然阴转率为29.01%.137例感染者目前几乎均无症状,总的ALT和/或AST异常率为37.40%,6例为中度,其余均为轻度,无重度.但B型超声检查发现,轻度者占57.72%,中度占38.21%,重度占4.07%.重度者距感染发生时间分别为13、14、21、25和25年.HCV RNA阳性组的ALT、AST和γ-GT平均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抗-HCV阳性组的ALT/AST的异常率显著高于阴性组,抗-HCV滴度与HCV RNA水平的对数呈正相关(r=0.747,P<0.01).男性感染者的慢性化率高于女性感染者(78.69%比64.29%).结论:本组输血后HCV感染自然阴转率较高,慢性HCV感染表现隐匿,肝酶学检查指标大多轻到中度异常,不能充分反映疾病的严重度,B型超声检查在判断疾病发展中有重要作用.12~25年后的肝硬化发生率约为4.07%.男性感染者的慢性化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汇总 1991— 1999年河北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 (以下简称地氟病 )重病区全国监测点廊坊固安县的监测结果 ,用于指导全省地氟病的防治。方法 按全国地方性氟中毒重点监测方案规定的方法和标准要求进行监测。结果 对监测点全县 77个改水点水氟动态及重点村的病情进行了分析 ,认为通过连续 9年的监测 ,从整体水平看监测点水氟含量、小学生氟斑牙患病率、氟骨症临床症状与体征检出率呈下降趋势 ,主要指标已降至非病区水平。结论 改水降氟是防治饮水型地氟病的有效措施 ,科学监测和加强管理是改水降氟措施防治地氟病发挥效益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4.
1990年孙德贵等人对92例一次性输血者进行了输血后丙型肝炎(PT-HC)的前瞻性研究,发生 PT-HC42例,HCV 隐性感染11例。PT-HCV 感染53例,感染率为57.61%(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2;3):。现将6例输入抗-HCV 阳性血的丙型肝炎病毒(HCV)隐性感染者一年转归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5.
随着工业化进程和交通事业的发展 ,外伤和交通事故增加 ,急诊病人中创伤病例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严重创伤病人的病情往往危重、紧急 ,全身生理紊乱显著 ,尤其是复合外伤病人为然。失血性休克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危重症之一 ,主要的治疗手段是补充血容量、应用升压药物等。但是有些患者即使血容量已被补足 ,升压药用到了极量 ,休克仍不能得到纠正 ,对其处理较为困难。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病人可能会出现心脏停跳 ,导致病人死亡。近三年来我院手术室内遇到 3例因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病人心脏停跳 ,均心肺脑复苏成功 ,病人健康出院 ,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26.
河北省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病原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北省4市、县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进行了病原分型研究。438例急性病毒性肝炎中,包括混合型感染在内,甲、乙、丙和戊型肝炎分别占 57. 3%、30. 6%、6. 4%和 9.1%。甲肝主要见于 15岁以下,以 7月~次年1月为高发季节;乙、丙肝主要见于20岁以上,无明显高发季节,戊肝病例中多可检出抗-HAVIgM。145例慢性病毒性肝炎中,乙肝(包括混合型)占86.2%;丙肝(包括混合型)占14.5%;丁肝占2.8%;丙、丁肝中多可检出乙肝标志。14.6%的急肝和8.3%的慢肝未能确定病原型。  相似文献   
27.
一直以来,大多数使用于临床的儿科药物,均参照成人药物临床试验,未经过儿科临床试验验证;但从本质上来说,儿童与成人的生理机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特别是内分泌、神经功能及肝肾等脏器功能;用药后,儿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也有可能与成人不一样,而这类不良反应在成人药物临床试验往往是不可预知的。因此,在儿科治疗用药中,儿科医师通常处于  相似文献   
28.
目的统计分析我院骨科I类切口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方法对我院骨科I类切口患者200例进行抗生素使用种类、时机及时长、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抗生素使用频率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术前20min~2h使用占71.5%;持续时长3~7d占63.5%,持续7d以上占30.5%;单种抗生素使用148例次(64.07%),2种联合65例次(28.14%)。用于感染、并发症预防的有178例(77.06%);全身用药203例次(87.88%);抗生素使用前进行药敏试验162例(81.0%)。结论我院骨科I类切口抗生素使用频率最高为头孢菌素类,大多为术前20min~2h使用,多数持续使用3~7d,且多为单种药物使用,多数药物使用以预防为主,多为全身用药,且多数用药前经药敏试验,我院抗生素使用标准规范。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的夫妻间传播率,为预防控制性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某农村地区,2000—2007年陆续发现的110对配偶-方为HIV-1感染者,均为1990—1997年间-次性输血而感染,无其他感染因素,感染后与配偶无保护性生活7.51年,感染者的配偶否认除夫妻无保护性传播以外的艾滋病传播因素。对感染者配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检测HIV抗体。结果HIV-1的夫妻间传播率为17.3%,年均传播率为2.3%。其中妻子传给丈夫的概率为19.1%,平均年感染机率2.7%;丈夫传给妻子的概率为9.5%,平均年感染机率1.1%。无保护性生活时间越长、妻子感染时丈夫的年龄越小感染率越高,测算夫妻间每次无保护性交的感染机率为0.024%~0.032%。HIV阳性妻子每次无保护性交传染给丈夫的机率是0.028%~0.037%;HIV阳性丈夫每次无保护性交传染给妻子的机率是0.011%~0.015%。结论在夫妻-方感染日期明确、夫妻无保护性生活年限明确的情况下,得到的HIV-1的夫妻传播率,对预防控制艾滋病性传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0.
输血后丙型肝炎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开展筛查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之前,在河北省甲、乙两地前瞻性调查了输血后丙型肝炎(PTHC)。甲地献血员在献血前筛查HBsAg和ALT,观察了64名受血者;乙地献血员献血前不筛查任何指标,观察了90名受血者。PTHC发生率,甲地为21.9%,乙地为44.4%;输血后抗-HCV阳转率分别为18.8%和45.6%;输入抗-HCV阳性血发病率甲地为55.6%,乙地为83.3%;输入抗-HCV阴性血发病率甲地为7.3%,乙地为4.2%。ALT首次异常距输血时间甲地为51.9±20.9天,乙地为48.2±16.8天;抗-HCV阳转距输血时间甲地为42.4±15. 9天,乙地为38. 4±11.8天。对PTHC病例随访 5年,临床痊愈率,病后1、2、3、4、5年分别为45.8%、51.7%、55.9%、62.1%和74.5%;ALT异常率各为40.7%、44.8%、32.2%、15.5%和12.8%;抗-HCV阳性率各为98.3%、94.8%、79.7%、72.4%和75.5%;HCV RNA阳性率各为73.9%、69.6%、58.8%、缺和41.2%。这些结果表明抗-HCV阳性血有强传染性.抗-HCV和HCVR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