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5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陕西省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始于2 0世纪5 0年代,5 0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基本上摸清了我省医学啮齿动物与昆虫的分布、季节消长规律;掌握了害虫、害鼠的抗药性;提出了适合我省的科学防制对策;建立了啮齿动物与昆虫标本室、昆虫饲养室及相关实验室。从80年代后期开始,重点开展了卫生杀虫剂及灭鼠剂的开发及应用研究,卫生杀虫剂、灭鼠药械新产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监测和实验鉴定以及市售卫生杀虫剂及灭鼠药械的监测工作。卫生杀虫剂及灭鼠剂的开发及应用研究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应用研究方面,“粮虫净”研究项目获国家星火计划奖;“兰孔雀杀…  相似文献   
32.
对我国现行《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蚊虫》(GB/T 27771-2011)标准的宣贯应用进行评价,旨为提升应用水平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湖北、陕西、广东和云南4省的爱卫组织、疾控中心和PCO三类机构宣贯"标准"的情况,分析其应用成效和需求。调查结果显示,98.19%被调查机构知晓"标准",其中了解"标准"全部和大部分条款的占89.20%;接受过"标准"培训的占78.50%,有67.52%机构举办过相关培训。90.42%被调查机构使用过"标准",主要用于创建卫生城市或县城(92.78%)和病媒控制达标(79.59%)。爱卫和疾控贯标主要措施是制定策略和技术方案(84.17%、86.96%)、举办宣贯培训(79.14%、68.12%);而PCO则以增加病媒控制次数(78.18%)、制定策略和技术方案(71.82%)为主。三类机构认为"标准"应用主要有以下成效,83.88%认为可规范效果评价,79.44%认为可促进长效巩固机制,74.07%认为可促进蚊虫密度控制精准和有效,63.32%认为可提高PCO服务质量。爱卫、疾控和PCO三类机构掌握"标准"知识的正确率分别为61.12%、60.35%、46.21%,正确率有差异(χ~2=9.707,P=0.008)。三类机构对"标准"的期望是以获得释义及示教配套材料(75.47%)、增加使用技巧培训(72.43%)为主要诉求。蚊虫密度控制标准虽然已在全国广泛应用,但被调查机构在精准执行中存在认知和操作差异。采用扩大交流、细化"标准"和分级培训的方式进一步改善"标准"的宣贯应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究应用DNA条形码技术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的可行性,弥补形态学鉴定缺陷。方法 结合鼠疫监测工作,使用样方法、5 m夹笼法、夹夜法采集鼠形动物标本,所有标本形态学初步鉴定后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亚基基因(COI基因)进行分子鉴定,计算遗传距离,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 获得709只鼠形动物的COI基因序列,隶属于3目10科24属38种。COI基因序列显示种内遗传距离在3.6%以内, 平均为1.4%,种间遗传距离大于5.6%, 种间遗传距离显著大于种内遗传距离,属间、科间遗传距离界限不明显,对多只鼠形动物形态学鉴定结果进行了纠正。系统发育树显示同种个体聚为高支持度的单一分支,发现索氏仓鼠和中国仓鼠2个隐存种。结论 DNA条形码技术可对鼠形动物进行有效的鉴定,但因数据库的不完善,仍需将传统的分类学鉴定方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结合,以保证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4.
  目的  了解2019 — 2020年陕西省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流行特征趋势,为制订针对性的布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整理2019 — 2020年陕西省布病病例报告和暴发疫情资料,运用SPSS 25.0、ArcGIS 10.8软件对布病病例三间分布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并对暴发疫情特征和不同感染途径风险进行分析。  结果  2019 — 2020年陕西省累计报告病例2 254例,年均发病率为2.92/10万,发病以4 — 9月为主,病例分布在关中和陕北地区,陕北、关中、陕南地区年均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χ2=1 338.771,P<0.001);以男性为主,性别年均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140,P<0.001);以40~69岁人群为主(71.25%),职业以农民为主。 累计报告暴发疫情27起,共发现血清抗体阳性者218例(其中确诊病例175例,隐性感染者43例),疫情主要是3~5例的小规模暴发(51.85%),发生场所以家庭散养为主(48.15%),感染途径以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为主(44.44%)。 对病例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呼吸道、消化道途径感染布病的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呼吸道和消化道途径感染布病风险的相对危险度(95% CI)分别为21.257(95% CI: 13.621~33.183)、15.408(95% CI: 8.927~26.600)和15.895(95% CI: 10.117~24.957)。 检测牲畜10 273只,扑杀病畜349只。 累计分离鉴定布鲁氏菌株69株,均为羊种菌,以羊3型为主。  结论  陕西省应继续坚持和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加大病畜检疫力度,提高养殖户布病防控知-信-行模式形成率。  相似文献   
35.
36.
蚊、蝇是一类分布广、危害大 ,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有害生物体 ,做好蚊、蝇的种类调查、生态学研究以及区域分布 ,是做好防治工作的基础。本文就我中心几十年来在蚊、蝇研究、防制等方面的资料进行了概括、汇总 ,现报告如下 :1 概述 :我省位于北纬 31°41′~ 39°35′,东经 1 0 5°2 9′~1 1 1°1 5′,全省总面积 2 0 .5 6平方公里 ,总人口 365 9万人 ,辖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延安、榆林、汉中、安康、商洛 1 0个市和杨凌 1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境内山塬起伏 ,河川纵横 ,地形复杂。其特征为 :南北高 ,中间低。以北山和秦…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2%啶虫脒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的杀灭效果。方法依照GB13917.7-92和GB13917.8-92测试方法进行。结果室内药效测试LT50为2.89 d,全部死亡需16 d;模拟现场测试LT50为3 d,全部死亡需17 d。结论2%啶虫脒杀蟑胶饵作用迟缓,需多次蓄积方可发挥毒性作用,作为灭蟑杀虫剂尚不理想。  相似文献   
38.
陕西省一起动物鼠疫暴发流行的发现和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为了迅速有效地控制陕西省定边县2000年底动物鼠疫暴发流行,方法 在深入开展疫区调查的基础上,划分疫点净化区、疫区控制区、警戒观察区3类区域,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结果 很快控制了动物鼠疫的流行和蔓延,未发生人间鼠疫病例。结论 鼠疫监测对于及早发现疫情非常重要;疫区处理划分3类区域,采取相应措施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39.
王文华等以鼠疫为模型将ELISA双抗体夹心法和抑制试验相结合,设计建立了ELISA抑制法(Inhib-ELISA),为鼠疫和其它人兽共患病血清抗体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实用价值高的血清学检测方法。该法应用于青海省同德县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证实Inhib-ELISA系统在检测鼠疫F_1抗体方面要比被动血凝试验(PHA)敏感、特异和可靠。 1987年在陕北定边县伊涝湾地区从长爪沙鼠体内检出两株鼠疫菌,首次判定陕北地区鼠疫疫源地的存在。1988年又在该县东畔村从长爪沙鼠及其寄生蚤体内分离出10株鼠疫菌,放免检出鼠疫阳性  相似文献   
40.
目的对陕西省鼠疫疫源地定边县鼠疫监测中新纪录鼠种进行分类鉴定。方法运用形态学方法及DNA条形码技术进行鉴定分析。结果体长120~140mm,体重41.75~71.58g,颅全长<32mm,尾长超过体长1/3,全身灰褐色,腹面沙黄色;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基因序列与其他地区东方田鼠标本种内遗传距离最大为1%。结论定边县鼠疫疫区鄂尔多斯高原荒漠草原南部边缘地带盐碱滩地中捕获的田鼠标本,经形态鉴定及DNA条形码比对确定为东方田鼠。首次在陕西省定边县鼠疫自然疫源地记录东方田鼠,为进一步在该地区进行病媒、鼠疫及相关疾病监测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