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9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20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检测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u-10,rhIL-10)作用后皮肤移植家兔血清中IL-10及其抗体的变化,探讨外源性hIL-10诱生IL-10增强抑制效应和外源性hIL-10有无免疫原性,为rhIL-10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家兔分为6组:①组rhIL-10低剂量,②组rhIL-10高剂量,③组环孢菌素(CsA)低剂量,④组CsA高剂量,⑤组rhIL-10+CsA低剂量联合,⑥组生理盐水组。移植术前1d开始用药,连续用药10d,肌肉注射。术前1d、术后1d、4d、7d、14d、21d、28d分别取外周血,分离血清,以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10及IL-10抗体水平。结果①移植家兔血清IL-10检测,术后各组结果较术前均有升高,在术后7d达到高峰,术后4d、术后7d rhIL-10低剂量及高剂量组IL-10水平高于其余各组(P<0.05)。CsA低剂量及高剂量组IL-10水平低于rhIL-10组及联合组(P<0.05)。②移植家兔血清抗IL-10抗体检测,术后各组检测结果较术前均无明显升高(P>0.05),与抗体阳性对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rhIL-10抗家兔皮肤移植反应中,家兔血清IL-10含量在皮肤移植后明显升高,表明外源IL-10诱导内源性IL-10分泌,从而增强抑制排斥反应;外源IL-10注射后家兔血清中没有检测出特异性抗体,外源性rhIL-10进入机体没有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检测家兔皮肤移植经rhIL-10作用后,血清中CC、IL-8/CXCL8趋化因子的变化,探讨CC、IL-8/CXCL8趋化因子在rhIL-10抗免疫排斥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皮肤移植家兔分6组:①rhIL-10低剂量,②rhIL-10高剂量,③CsA低剂量,④CsA高剂量,⑤rhIL-10+CsA低剂量联合和⑥生理盐水组;每只家兔均于术前1天开始肌注给药,连续注射10天;各组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1、4、7、14、21、28天取外周血,分离血清,以ELISA法检测移植家兔血清CC、IL-8/CXCL8趋化因子水平。结果:(1)术后各组IL-8水平均升高,术后4天、7天⑥组IL-8水平高于各组(P<0.05)。(2)术后各组MCP-1水平明显升高,术后1天、4天,⑥组MCP-1水高于各组(P<0.05),术后7天⑥组MCP-1水平高于①组、⑤组(P<0.05);术后7天、14天CsA抑制组高于联合组(P<0.05)。(3)术后各组MIP-1α明显升高,术后4天⑥组MIP-1α水平高于①、③、⑤组,术后7天⑥组MIP-1α水平高于各组(P<0.05);(4)术后各组MIP-1β水平升高,但同时间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IL-8/CXCL8趋化因子在皮肤移植后明显升高,表明在急性排斥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排斥反应加重而进一步增高,皮片排斥后下降,可作为观察和诊断移植排斥的合适标志物。  相似文献   
33.
目的:以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human interleukin-10,h IL-10)及其联合甲氨碟呤(MTX)作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IL-17A水平的变化情况,研究重组hIL-10及其联合MTX治疗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效果。方法:用IL-10、MTX以及IL-10+MTX处理AA大鼠模型,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大鼠血液中CD4~+T细胞与CD8~+T细胞比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17A的含量。结果:各治疗组CD4~+淋巴细胞总数与CD4~+/CD8~+值不同程度下降,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治疗组IL-17A水平有不同程度下降,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与IL-10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组hIL-10能下调AA大鼠血液中CD4~+T细胞的数量及CD4~+/CD8~+比值,降低血清中IL-17A水平,联合组较IL-10组对血清中IL-17A影响更显著,提示重组hIL-10联合MTX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4.
背景: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10在移植排斥反应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一种新的临床用免疫抑制剂.动物移植模型是研究免疫抑制剂常用的实验平台,最常用的皮肤移植模型动物是小鼠,但小鼠属于小动物模型,移植技术要求较高.目的:建立家兔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模型,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抗家兔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取家兔背部皮肤修剪成含真皮层的全厚皮片、中厚皮片和不含真皮层的薄层皮片进行家兔自体皮肤移植,随机分为固定组和非固定组,固定组用自制脖套对家兔头颈部活动进行一定限制;药物抗家兔同种异体移植排斥设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组、环孢素A阳性对照组和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法观察家兔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增殖指数.在30 d内连续观察移植皮肤出现排斥的时间和移植皮片平均存活时间.结果与结论:供、受体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呈增殖反应,表明家兔同种异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不同,相互皮肤移植可发生排斥反应.移植皮片厚度以含真皮的中厚皮片为最佳;自制脖套固定可有效限制家兔脖头颈部活动,有利于移植创面的保护.实验成功建立了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抗家兔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排斥模型,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具有抗移植排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DC)亚群数量的观察,了解DC亚群在肺结核病程中的变化情况,探讨DC亚群在肺结核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的三色分析法检测70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的DC1及DC2亚群. 结果肺结核活动期患者外周血DC1/PBM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C2/PBMC及DC1、DC2的绝对数均明显低于健康者(P<0.05),DC1/DC2值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肺结核非活动期患者与健康者外周血DC1/PBMC、DC2/PBMC及DC1、DC2的绝对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健康者比较DC1/DC2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结核活动期患者外周血DC的绝对数明显低于非活动期(P<0.05). 结论肺结核患者外周血DC1和DC2数均明显降低.提示外周血树突细胞亚群(DC1、DC2)的检测可了解肺结核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及反映病情变化,也说明DC在结核病免疫损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HIA-DR、DQ基因多态性与遵义地区汉族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关联性。方法:采用群体研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10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患者组)和100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进行HIA-DR、DQ基因分型,比较其等位基因频率(GF),并计算其相对危险度(RR)。结果:EHF患者组HLA-DRB1*16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at=3.58,χ^2=4.916,P=0.0266〈0.05);患者组HIA-DQ各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研究提示在遵义地区汉族人群中,HLA-DRB1*16基因与EHF呈正相关,HLA-DRB1*16基因可能是EHF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基因工程菌PEB1 E.coli BL21(DE3)大量表达重组空肠弯曲菌PEB1蛋白的稳定性及其纯化方法并鉴定.方法 诱导培养工程菌E.coli BL21(DE3)表达重组空肠弯曲菌PEB1蛋白,经镍琼脂糖凝胶层析柱纯化,透析后通过SDS-PAGE分析纯化后的重组空肠弯曲菌PEB1蛋白分子量大小.结果 挑取的PEB1 E.coli BL21(DE3)单个菌落,经总共17 h的扩增,细菌总数可达1×1010以上.在咪唑浓度为100,200,300 mmol/L时,洗脱液中重组蛋白的含量较高,分子量在31KD左右.结论 基因工程菌PEB1 E.coli BL21(DE3)可大量稳定表达重组空肠弯曲菌PEB1蛋白,经鉴定与空肠弯曲菌外膜蛋白-PEB1蛋白分子量相同.  相似文献   
38.
用RFC—SpA法诊断流行性出血热。先在抗原片中加入EHF病人血清,经作用后加入SpA菌体试剂,洗涤、染色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花环形成细胞。共检测77份病人血清中EHF IgG体滴度,结果表明本法与IFA及HRP—SpA染色法是特异的,敏感的。还就RFC—SpA实验条件选择以及IgG抗体检测与病程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9.
目的:检测感染和未感染HBV人群血清中C3、C4的含量。方法:ELISA法测定乙肝表面抗原、抗体;免疫透射比浊试验测定C3、C4含量。结果:检测148例人群中16例HBV感染后补体C3、C4含量低于正常值的有16例。结论:HBV感染后血清中C3、C4含量与未感染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体外腺病毒介导的白细胞介素-24基因(Ad-IL-24)对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Karpas299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Karpas29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Ad-IL-24组及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组(Ad-GFP组)。Ad-IL-24组加入200.0μL Ad-IL-24原液,Ad-GFP组加入200.0μL Ad-GFP原液,空白对照组加入200.0μL PBS溶液。分别于处理12、24及48 h后,采用细胞毒性与增殖检测试剂盒(CCK-8试剂盒)检测3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于处理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的细胞凋亡率。结果 Ad-IL-24对Karpas299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随时间延长,Ad-IL-24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呈上升趋势;同时点与Ad-GFP组相比较,12、24及48 h时Ad-IL-24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较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及Ad-GFP组相比较,Ad-IL-24组的细胞凋亡率较高(P<0.05)。结论 Ad-IL-24对Karpas299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能引起Karpas299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