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淋巴结炎症性肿大、反应增生性肿大、肿瘤性肿大(恶性淋巴瘤)3大类淋巴结肿大疾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CNA、Ki-67、VEGF蛋白在上述3组病例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所检测的3组淋巴结肿大疾病中PCNA、Ki-67、VEGF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肿瘤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炎症组和反应增生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NA、Ki-67、VEGF在肿瘤性和非肿瘤性淋巴结肿大疾病中表达有差异,可作为鉴别淋巴结肿瘤性肿大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2.
33.
34.
目的探讨小粗隆结构修复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2004年5月至2008年6月收治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32例,按Evans分型,ⅢA型15例,ⅢB型10例,Ⅳ型7例。采用锁定钢板固定10例,DHS固定13例,解剖钢板固定9例。术中注重股骨小粗隆骨折的复位固定。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3年,平均2.5年。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0例,良16例,中3例,差3例,优良率81.3%。锁定钢板组后遗髋痛1例,无内固定松动、断裂、髋内翻、骨不连等并发症。DHS组1例粗隆部轴向压缩,螺钉穿透股骨头进入髋关节,2例髋内翻,1例骨不连。解剖钢板组5例髋内翻,3例髋痛,1例骨不连。结论小粗隆结构修复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的稳定性有显著加强作用。 相似文献
35.
36.
目的探讨跟腱开放性缺损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5月-2008年8月,采用推进内外侧腓肠肌联合肌皮瓣治疗8例外伤致跟腱开放性缺损。男5例,女3例;年龄15~36岁,平均25岁。左足3例,右足5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7~65 d。创面范围6.0 cm×4.5 cm~8.0 cm×6.5 cm。跟腱缺损长度为5.0~7.5 cm,平均6.0 cm。术中肌皮瓣切取范围为22.5 cm×7.8 cm~28.0 cm×11.5 cm,供区皮肤行V-Y推进缝合。结果术后第2天3例肌皮瓣出现张力性水疱,经对症处理后成活;其余肌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Ⅰ期愈合。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7年,中位时间2年3个月。术后肌皮瓣质地、外观满意。末次随访时,按Arner-Lindholm跟腱损伤疗效评定标准,获优6例,良2例。结论内外侧腓肠肌联合肌皮瓣具有感觉、耐磨、对供区影响较小,是修复跟腱开放性缺损较理想的组织瓣。 相似文献
37.
目的 研究BALB/c小鼠放射治疗后经尾静脉回输携带多药耐药MDR1基因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NCs)对造血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 BAB/c近交系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他3组首先接受1.5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空白对照组尾静脉回输等量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经尾静脉回输未转染MDR1基因BM-MNCs,实验组回输已转染MDR1基因BM-MNCs.动态观察各组外周血变化.结果 同种异体回输后第七天,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表现为白细胞恢复提前.实验组7、10、14 d白细胞计数分别为(2.9±0.3)×109/L、(3.2±0.2)×109/L、(4.2±0.3)×109/L,阴性对照组为(2.7±0.2)×109/L、(2.8±0.2)×109/L、(3.5±0.3)×109/L,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白细胞数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3.53、4.73,P<0.05),14 d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P>0.05).结论 同种异体携MDR1基因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能在早期显著提高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利于骨髓造血微环境恢复,加快辐射损伤后骨髓早期造血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38.
背景:髓内钉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金标准”,但股骨髓内钉远端锁钉的置入一直是个难题。目的:比较微调装置辅助下徒手股骨髓内钉远端锁钉置入与单纯徒手置钉的效果。方法:纳入2017-2021年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干、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63例,共计64侧肢体股骨骨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微调装置组(32侧)在微调装置辅助下进行徒手股骨髓内钉远端锁钉置入,徒手操作组(32侧)进行徒手股骨髓内钉远端锁钉置入。比较两组从开始到透视形成正圆图像的时间和透视次数,置钉成功的时间和透视次数,锁钉置入操作的总时间。结果与结论:微调装置组从开始操作C臂到正圆形成的时间和透视次数少于徒手操作组(P <0.001),从正圆形成到C臂确认置钉成功的时间和透视次数少于徒手操作组(P <0.001),锁钉置入操作的总时间少于徒手操作组(P <0.001)。结果表明,相较于单纯徒手置钉,微调装置辅助置钉速度快、间接辐射少,无直接辐射暴露,无需专门设计装置,是值得推广的一项锁钉技术。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回顾单中心儿童颅外生殖细胞瘤诊治情况,分析总结儿童颅外生殖细胞瘤治疗效果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肿瘤外科2012年8月—2020年4月收治的700例颅外生殖细胞肿瘤患儿临床资料。按照性别、年龄、部位、病理类型、预后等因素分析。共收集成熟型畸胎瘤482例;未成熟畸胎瘤86例;恶性生殖细胞瘤132例。结果 (1)成熟型畸胎瘤:2y-OS100%、EFS 98.3%,5y-OS 100%、EFS 97.9%。(2)未成熟型畸胎瘤:2y-OS 100%、EFS 94.1%,5y-OS 100%、EFS 92.4%。(3)恶性生殖细胞瘤:2y-OS96.6%、EFS 85.5%,5y-OS 96.6%、EFS 82.5%。原发部位及临床分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 临床分期、肿瘤原发部位是影响生存率的重要因素,经规范综合治疗颅外生殖细胞肿瘤是治疗效果较好的儿童重大疾病。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