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5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小鼠神经干细胞体外原代培养的生长特性.方法用无血清与单细胞克隆技术对小鼠胚胎脑组织进行分离、培养,用光镜、免疫组织化学进行鉴定,并对其不同生长时期的生物学特性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鼠胚胎分离细胞具有连续分化及克隆能力,克隆球和早期的原始细胞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抗原呈阳性.成熟分化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神经丝-200(NF-200)抗原呈阳性.不同期电镜结果:培养2周的神经干细胞较原始,核大,细胞质少,细胞器不发达.将其继续培养到4周,部分细胞内可见到发达的细胞器,并在分化细胞中观察到神经微管、微丝、胶样丝和细胞间连接样结构.结论胚胎脑组织在体外培养并克隆成神经球,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是多分化潜能干细胞.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67例外伤性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体会。结果:67例患者中恢复良好28例,中残14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5例。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在伤后可根据受伤机制、临床体征及头颅CT表现及时诊断,综合治疗,合并弥漫性脑肿胀时死亡率更高。  相似文献   
93.
目的:比较分析体外人及小鼠神经干细胞原代培养的生长特性。方法:用无血清培养与单细胞克隆技术对人及鼠胚胎脑组织进行分离、培养。借用光镜、免疫组织化学对其鉴定,应用透射电镜对不同生长时期神经干细胞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结果:人和鼠胚胎分离的细胞具有连续分化及克隆能力,克隆球与早期的原始细胞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抗原呈阳性。诱导后成熟分化的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神经丝-200(NF-200)抗原呈阳性。小鼠神经干细胞电镜结果:1周时,细胞发育较为原始,核大胞质少,细胞器不发达,未观察到细胞突起及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具备的特征。培养2周后,其电镜结果与1周结果无明显区别。继续培养到4周,见大部分细胞内出现空泡样变性,部分细胞表现出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的一些特征。另外在克隆求内观察到类似细胞连接样结构。而人神经干细胞特性与小鼠神经干细胞相似,空泡样变性比小鼠神经干细胞更为明显。人与鼠神经干细胞经诱导分化10d后,见到典型的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特征。结论:人及鼠神经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生物特性相似。  相似文献   
94.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显微外科手术处理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经验。方法1998年1月~2006年1月共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12~65岁(平均41岁)。36例共计38个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动脉瘤大小3~60mm,其中3~7mm9个,8~14mm17个,15~24mm7个,≥25mm5个。术前破裂出血30例,其中14例形成脑内血肿;6例因其它疾病或体检时偶然发现。所有病例经DSA检查,部分病人同时行MRA或CTA检查,其中2例病人DSA检查未发现动脉瘤,而CTA则清楚显示动脉瘤。4例病人合并有其它部位动脉瘤,2例为双侧镜影动脉瘤。动脉瘤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叉部30个,分叉部近端7个、远端1个。采用翼点入路,显微镜下打开侧裂,依动脉瘤部位,逆行或顺行沿大脑中动脉主干(支)寻找分离动脉瘤,并夹闭之。结果全部38个动脉瘤均用一个或多个动脉瘤夹夹闭,其中8个大或巨大动脉瘤同时摘除血栓并切除大部瘤体以解除其占位效应。术后恢复良好28例,发生偏瘫失语7例(因局部脑梗塞所致),死亡1例。结论显微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可以获得满意疗效,术中应尽量避免损伤大脑中动脉的分支,防止术后发生脑梗塞造成患者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儿童先天性寰枢关节脱位后路直接复位及螺钉-钛棒(板)内固定技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4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7例先天性颅颈交界区不稳定患儿,其中3例伴有扁桃体下疝,4例伴有脊髓空洞,3例寰枕融合.采用枕骨钉-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并通过螺钉间撑开技术使寰枢关节复位.根据手术后JOA评分和影像学资料,评价手术疗效. 结果 7例患儿手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手术后1个月螺钉位置良好,3个月三维CT检查显示3例颅椎体间融合良好.随访1~15个月,患儿JOA评分平均为(12.03±3.58)分,与手术前(7.56±3.16)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适宜儿童寰枢关节脱位病例,后路直接复位及内固定是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6.
本文用硷性磷酸酶示内皮法,对15例SD系大鼠海马内部的微血管构筑在光镜下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大鼠海马内部各区各层的血管分布与其神经组织构筑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即从血管的排列可辨认海马内部各层。CA1区锥体层血管密度最低,而其腔隙分子层血管密度最高,辐状层血管相互平行排列且与海马裂垂直。在CA2及CA3区交界处有恒定的小动脉及其分支出现,CA1与CA2区移行处锥体层硷性磷酸酶反应可见明显差异。此外还观察到丰富的血管吻合,微动脉及微静脉的吻合支可通过海马的几层或全层。并且讨论了神经组织构筑与血管排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应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疗效。方法对58例接受SPR治疗的痉挛性脑瘫患者,进行术后8~40个月的随访,并对其术后痉挛情况、交叉腿、尖足情况、肌力、感觉等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14例肌张力Ⅳ级的患者术后平均肌张力降为1.71级,32例肌张力Ⅲ级的患者术后平均肌张力降为1.56级,12例肌张力Ⅱ级的患者术后平均肌张力降为1.16级。30例剪刀步态完全消失(51.72%),19例明显改善(32.76%),仍有9例改善不明显(15.51%)。合并尖足者共31例,术后足跟着地者27例。术后随访能独立行走者29例(50%),需搀扶者18例(31.03%),不能行走者11例(18.97%)。结论 SPR对解除痉挛、降低肌张力等方面是安全可靠、作用持久的,配合必要的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肢体活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8.
目的对比两种方法建立犬脑积水模型并进行评估。方法选取40只成年犬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使用硅油注入第四脑室,对照组使用白陶土注入第四脑室,术前、术后均行头部CT检查确认。结果实验组成功获得脑积水模型15例(75%),对照组成功获得脑积水模型8例(40%),两组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枕大池穿刺注射硅油建立的脑积水模型简便易行、重复性和稳定性好,适用于脑积水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