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5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对小鼠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体外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用无血清培养与单克隆技术对小鼠胚胎脑组织进行分离、培养,根据培养液中所加营养因子的不同将传代的NSCs分为bFGF组、BDNF组、bFGF+BDNF组,观察不同组别对NSCs的定向分化作用。结果与bFGF和BDNF组相比,bFGF+BDNF组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较高(P〈0.05)。结论 bFGF可以提高BDNF诱导小鼠NSCs向神经元分化的比例。  相似文献   
82.
大鼠海马血管代谢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3.
<正> 本文采用血管复型扫描电镜法及血管色素灌注切片光镜下观察方法,对11例幼儿海马血管吻合情况进行了研究。光镜下观察到刚进入海马裂的海马横行动、静脉之间呈“H”状吻合,动脉之间示“O”形吻合,临近CA_2及CA_3区海马裂处动脉与动脉之间呈三角形,叉样吻合。在海马CA_1、CA_2、CA_3及CA_4区都可见到微动脉之  相似文献   
84.
本文用组织化学方法,选择能反映神经组织糖代谢三个途径的关键酶及碱性磷酸酶,对正常SD系大鼠海马酶活性进行半定量研究。结果CA1区锥体层琥珀酸脱氢酶(SDH)及细胞色素氧化酶(CCO)呈轻度反应,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及乳酸脱氢酶(LDH)呈强阳性。腔隙分子层LDH,G-6-PD呈轻度活性,CCO、SDH呈强阳性。CA1区锥支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最弱。讨论了酶活性不同与记忆的关系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核微球蛋白58(MSP58)低表达对垂体瘤细胞AtT-20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垂体瘤AtT-20、HP75、GH3、GT1-1细胞,Transwell法观察侵袭情况,将AtT-20细胞分为对照组(不转染)、NC-siRNA组(转染对照siRNA)和MSP58-siRNA组(转染针对MSP5...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间变性脑膜瘤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9年1月手术治疗的50例间变性脑膜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影响因素。结果 34例出现肿瘤进展,PFS为3~64个月,中位PFS为18个月;22例死亡,OS为5~65个月。多因素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术前KPS评分低是间变性脑膜瘤PFS较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肿瘤全切除和术后放疗是间变性脑膜瘤PFS较长是有利因素(P<0.05)。本文纳入的因素与OS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间变性脑膜瘤术后容易复发,PFS和OS较短。年龄大是间变性脑膜瘤PFS较短的危险因素,术前KPS高、肿瘤全切除和术后放疗是PFS较长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87.
胶质瘤细胞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初步探讨几种胶质瘤细胞上清液对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胎鼠全脑原代培养神经干细胞并行免疫荧光鉴定;复苏几种胶质瘤细胞获取上清液;上清液与干细胞培养液混合培养神经干细胞后MTT法作生长曲线并行电镜切片观察。结果原代培养获得神经干细胞;混合培养液培养后的神经干细胞增殖较对照组快,电镜观察可见核质比增高,细胞器发达。结论胶质瘤上清液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治疗的指征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颅内蛛网膜囊肿病例,其中手术治疗82例,非手术治疗25例。结果所有手术患者手术过程顺利,63例颅内压增高症患者中,经手术治疗44例,术后治愈率43.18%(19/44),好转率52.27%(23/44),无效率4.55%(2/44);非手术治疗19例,治愈率15.79%(3/19),好转率31.58%(6/19),无效率52.63%(10/19),非手术治疗者中1例突发囊内出血导致脑疝死亡。30例癫痫患者中经手术治疗26例,治愈率53.85%(14/26),好转率30.77%(8/26),无效率7.69%(2/26);非手术治疗4例,治愈率25.00%(1/4),好转率25.00%(1/4),无效率50.00%(2/4)。2例行走不稳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治愈;3例精神分裂患者1例囊肿切除后治愈,2例口服药物治疗后1例好转,1例无效;9例无症状者均行手术治疗,7例囊肿缩小,1例无变化,1例有增大。结论蛛网膜囊肿切除并脑池开放术和囊肿腹腔分流术均在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症状改善方面有良好效果,对于有临床症状的蛛网膜囊肿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是一种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9.
外伤性弥漫性轴索损伤67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67例外伤性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体会。结果:67例患者中恢复良好28例,中残14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5例。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在伤后可根据受伤机制、临床体征及头颅CT表现及时诊断,综合治疗,合并弥漫性脑肿胀时死亡率更高。  相似文献   
90.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显微外科手术处理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经验。方法1998年1月~2006年1月共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12~65岁(平均41岁)。36例共计38个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动脉瘤大小3~60mm,其中3~7mm9个,8~14mm17个,15~24mm7个,≥25mm5个。术前破裂出血30例,其中14例形成脑内血肿;6例因其它疾病或体检时偶然发现。所有病例经DSA检查,部分病人同时行MRA或CTA检查,其中2例病人DSA检查未发现动脉瘤,而CTA则清楚显示动脉瘤。4例病人合并有其它部位动脉瘤,2例为双侧镜影动脉瘤。动脉瘤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叉部30个,分叉部近端7个、远端1个。采用翼点入路,显微镜下打开侧裂,依动脉瘤部位,逆行或顺行沿大脑中动脉主干(支)寻找分离动脉瘤,并夹闭之。结果全部38个动脉瘤均用一个或多个动脉瘤夹夹闭,其中8个大或巨大动脉瘤同时摘除血栓并切除大部瘤体以解除其占位效应。术后恢复良好28例,发生偏瘫失语7例(因局部脑梗塞所致),死亡1例。结论显微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可以获得满意疗效,术中应尽量避免损伤大脑中动脉的分支,防止术后发生脑梗塞造成患者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