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5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31.
胶质瘤细胞系对γ射线辐射敏感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γ射线杀伤胶质瘤细胞的剂量-效应关系、时间-效应关系和杀伤作用的机制,比较两种不同种属来源的胶质瘤细胞系对γ射线照射的敏感性.方法:以胶质瘤细胞系C6和SHG-44为实验对象,应用60Co放射源产生的γ射线行单次照射,设对照组、4 Gy,8Gy,16 Gy,32 Gy和64Gy组.照射后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并进行细胞凋亡检测,流式细胞术测定照射后不同时间和不同剂量照射时瘤细胞坏死、凋亡和存活的比例.结果:照射后24 h,32 Gy和64Gy组两种细胞均可见多数细胞出现明显的类似凋亡的细胞形态学改变,Hoechst33342染色可见细胞核呈致密浓染.随着照射后观察时间的延长,两种细胞的凋亡率逐渐提高,6 h后各时间点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种细胞在照射后48 h凋亡率与48 h前各时间点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48 h后各个时间点的凋亡率与48 h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照后48 h两种细胞凋亡率均逐渐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但32Gy以上剂量照射后细胞凋亡率趋于稳定.在各种照射剂量下两种胶质瘤细胞坏死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SHG-44细胞与C6细胞相比,在吸收剂量为4 Gy、32 Gy和64Gy时凋亡率较高,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γ射线照射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C6和SHG-44胶质瘤细胞发生凋亡.细胞凋亡高峰出现在照射后48 h左右.随着剂量的增大,凋亡的比例增加,但凋亡率提高至一定的水平(50%左右),将照射剂量继续增加则不能引起凋亡率的明显提高.与C6细胞相比,SHG44细胞对γ射线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32.
不同培养条件神经干细胞早期分化特征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培养条件对小鼠神经干细胞早期分化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用无血清条件培养基、5%胎牛血清+条件培养基培养与单细胞克隆技术对小鼠胚胎脑组织进行分离、培养及诱导分化,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分化2 w内形态学变化,对培养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结果 无血清培养瓶内细胞分化早期呈极性排列,而5%胎牛血清+条件培养基培养组,克隆球间存在着广泛的网络结构,且单一神经干细胞核分裂旺盛,克隆球数目多且比较大.结论 小鼠神经干细胞间早期存在某种依赖关系,在适当的微环境中,神经球之间可能存在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合并二次脑损伤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0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外科治疗,术后对影响二次脑损伤的多项指标进行监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时机、血肿部位、血肿体积及二次脑损伤因素对患者的预后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而不同术式对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结论二次脑损伤因素的异常改变,可造成第二次脑损害,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4.
幼儿海马血管构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色素明胶灌注后肉眼及光镜观察,铸型扫描及图像分析对31例幼尸的海马血管构筑进行了研究.人海马血管主要来源于大脑后动脉,分海马前、中、后动脉,由其进一步发出海马内侧及外侧横行动脉供应海马本部与齿状回.海马内部存在着广泛的毛细血管前徵血管吻合和毛细血管网.海马前部毛细血管密度高于后部;内部以CA_2,CA_3区锥体层密度最高.扫描电镜下可见徵静脉与徵动脉以1∶4的关系构成徵血管单位,并见毛细血管前后括约肌.  相似文献   
35.
目的建立BALB/c小鼠C6脑胶质瘤模型,观察其生长特性.方法将体外培养的细胞数为1×103,1×104,5×104个分别悬浮于无血清DMEM培养液10μl中的C6胶质瘤细胞接种于BALB/c小鼠左顶枕区,观察不同C6细胞浓度实验鼠的生存状态及肿瘤生成率.对自然死亡荷瘤鼠行组织病理学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另外,在实验3 d、6 d、9 d、12 d、15d、20 d时解剖实验鼠,对肿瘤体积进行统计测量.结果该方法建立的胶质瘤动物模型在组织病理学上接近人脑胶质瘤,且颅内生长稳定.3组成瘤率分别为65%、75%、80%.未见颅外转移病灶,实验周期短,重复性较好.结论BALB/c小鼠C6脑胶质瘤模型的肿瘤生长特性及病理特征与人脑胶质瘤相似,可作为临床胶质瘤基础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36.
神经干细胞原代培养及GABA能神经元的诱导分化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的原代培养及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的诱导分化.方法取孕16 dWistar大鼠的胚鼠全脑,进行体外培养,并对培养的神经干细胞以及诱导分化的GABA能神经元进行鉴定.结果培养24h后,出现2~4个细胞的细胞球.分化2d后,神经球贴壁后伸出细长突起,并可和周边神经球伸出的突起连接.神经球周边可见大量散在贴壁的双极或多极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可见神经球均有nestin、NF200、GFAP阳性细胞.取第3代神经球行GABA能神经元定向分化.分化24h后,实验组细胞球贴壁.3d后,实验组细胞球周边有大量散在分布细胞贴壁生长,胞体圆形较大,有1~2个细长突起.免疫荧光显示,实验组周边散在的贴壁细胞多为GAD65阳性细胞.GAD65阳性细胞分化率实验组(85.97±2.78)%、对照组(18.16±2.29)%,P<0.01.结论本实验利用寡核苷酸序列特异性阻断了bHLH基因家族的调控因子之一Hes1,解除了其对bHLH的抑制,促进了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实验还发现,阻断Hes1后大大提高了神经干细胞向GABA神经元分化的比率.  相似文献   
37.
EGF、bFGF、NGF、RA对小鼠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调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EGF、bFGF、NGF、RA对小鼠神经十细胞(NSCs)增殖及定向分化的影响。方法 用无血清培养与单细胞克隆技术对小鼠胚胎脑组织进行分离、培养,随后分别加人EGF、bFGF、NGF、RA等因子观察其对NSCs定向分化的影响。结果 EGF培养的小鼠NSCs,2d后见细胞集落形成(典型克隆球);克隆球中的细胞成圆形,形态规则,未见细胞突起,呈桑椹状聚集;经血清诱导分化后,则主要为星形胶质细胞,仅有个别的神经元。而bFGF培养的NSCs,生长良好,但克隆球数目较EGF组少,克隆球体积略小。3bFGF与EGF共同培养的NSCs,除诱导分化后,分化的细胞性质与EGF组的不同外,其余同EGF组。NGF对神经球的形成无明显的影响。RA组的克隆球数目量很少,形态以球形为主,部分细胞贴壁并出现突起。结论 EGF,bFGF对NSCs的增殖及分化种类均有一定的影响。而NGF与RA则主要影响其细胞的分化,且两者的共同点都是促使其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38.
Cyclin D1/D2/D3 在大鼠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cyclin)D1/D2/D3在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将体外培养大鼠C6胶质瘤细胞(细胞数为3×105个),借助动物立体定向仪接种于Wistar大鼠左侧尾状核区,解剖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定性监测.随后检测肿瘤组织中cyclin D1/D2/D3蛋白表达.结果 cyclinD1/D2/D3均呈阳性表达.cyclin D1/D3主要在细胞核表达;cyclinD2则主要在胞浆表达,部分细胞核呈阳性,不同存活期荷瘤鼠其瘤组织中cyclin D1/D2/D3表达量不同.结论 cyclinD1/D2/D3的过分表达,对大鼠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失控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荷瘤鼠生存期与cyclin D族的表达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9.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γ射线对胶质瘤细胞系C6和SHG-44的影响,建立γ射线诱导胶质瘤细胞系C6和SHG-44凋亡研究的生物模型,探索γ射线照射对胶质瘤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对数生长期的C6和SHG-44胶质瘤细胞经4,8,16,32和64Gy的γ射线照射后培养48h,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并分析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均可诱导C6和SHG-44胶质瘤细胞凋亡。C6细胞对照组、4,8,16,32和64Gy组照射后48h的凋亡百分数分别为(3.1&;#177;0.5),(16.7&;#177;0.6),(27.9&;#177;0.8),(27.3&;#177;0.4),(33.8&;#177;0.7)和(36.7&;#177;0.7),照射组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t=30.16~67.65,P&;lt;0.01)。SHG-44细胞对照组,4,8,16,32和64Gy组照射后48h的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t=35.51~103.79,P&;lt;0.01),但两组细胞的坏死比例均无明显增加(P&;gt;0.05)。SHG-44细胞对电离辐射更加敏感。两种细胞G0/G1期的细胞比例与γ射线照射剂量呈正相关;S期的细胞比例与照射剂量呈负相关。结论:以γ射线照射C6和SHG-44胶质瘤细胞可建立理想的射线诱导的细胞凋亡模型,γ射线照射可引起两种胶质瘤细胞系G1期阻滞和S期延迟。  相似文献   
40.
张永琴  章翔  姬西团  蔡艳丽  郭丝锦 《护理研究》2005,19(19):1755-1756
有关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已有许多报道.但该手术后部分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头痛.为此,对2003年5月-2004年10月80例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病人进行跟踪观察,旨在了解术后头痛的程度以及原因,为护士观察病情及护理提供帮助.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