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目的探讨采用侧路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体后缘骨软骨病的手术策略。方法 2012年5月至2017年12月,我科采用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体后缘骨软骨患者82例,其中男52例,女30例;年龄14~65岁,平均39.2岁。手术涉及T_(12)~L_1节段2例(2.4%),L_(1~2)节段1例(1.2%)、L_(3~4)节段7例(8.5%)、L_(4~5)节段52例(63.4%)、L_5~S_1节段20例(24.3%)。术前、术后随访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下肢)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末次随访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PTED术中因疼痛和显露困难转可动式椎间盘镜手术2例,发生出口神经根损伤1例。术后随访12~60个月,平均20.6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由术前(7.88±1.20)分下降至(0.70±0.83)分,ODI由术前(46.00±11.71)分下降至(4.80±5.90)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Nab疗效评定优36例、良39例、可7例,优良率91.46%(75/82)。结论 PETD适用于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体后缘骨软骨患者,良好的疗效说明其临床应用具有可行性。手术不必追求完全切除骨化物,应围绕着"神经充分减压"这个中心目标。  相似文献   
12.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而难治的髋部损伤 ,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虽然内固定方法较多 ,但效果不一 ,如何提高治疗水平 ,关键在于早期正确处理。我们应用空心加压螺纹钉早期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 ,疗效基本满意。1 一般资料本组 2 0例均为新鲜骨折 ,男 8例 ,女 12例 ,年龄 5 0~ 76岁 ,平均 6 2 .5岁。按 Garden分型 : 型 10例 , 型 7例 , 型 3例 ,骨折原因 :车祸 9例 ,跌伤 11例 ,其中 10例患者出现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并发症 :心电图异常 8例 ,其中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5例 ;窦性心律不齐 2例 ,室上性心动过速 1例 ,高血压 5例 ,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经腰椎椎间孔开窗入路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设计经腰椎椎间孔开窗入路,探讨其可行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30具成人腰椎尸体标本,模拟L1~S1各节段经椎间孔开窗入路操作,充分显露出口神经根及椎间盘后外侧,实体测量完全显露椎间孔时椎板和关节突的切除和剩余范围;在开窗前、开窗后行CT扫描三维重建,测量切除和剩余范围。选取31例成人腰椎三维CT图像,测量L1~S1各节段经椎间孔开窗入路切除的骨结构范围。采用可动式脊柱内镜下经椎间孔开窗入路治疗腰椎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10例,男4例,女6例。L3-4 2例,L4-5 4例,L5S1 4例。结果 自L1至S1椎板峡部和关节突关节逐渐增宽,横突逐渐下移,峡部外缘和上关节突外缘到硬膜囊外缘的距离逐渐增大;在L1,2、L2,3和L3,4节段经椎间孔开窗入路切除较少的椎板峡部和关节突即可显露硬膜囊外缘和椎间盘后外侧;在L4,5尤其L5S1节段椎间孔开窗操作空间小,需切除较多的椎板峡部和关节突关节外缘才能显露椎间盘后外侧,硬膜囊显露较困难,下内侧月牙形开窗可保留较多的椎板和下关节突连接。临床应用1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显露充分,彻底摘除了突出和游离的椎间盘髓核。随访6~24个月,末次随访时Macnab评分优8例、良2例,均无腰椎失稳表现。结论 经腰椎椎间孔开窗入路可在保留椎板和下关节突连续性的基础上充分显露椎间孔,内镜下操作、下内侧月牙形开窗可以保留更多的骨性结构,治疗腰椎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文题释义:退变性腰椎滑脱:是一类常见的老年退变性疾病,影像学上表现为在椎弓完整的情况下,一个椎体相对于另一个椎体向前或向后移位,好发于L4-5节段,临床上多表现为腰椎管狭窄症状,行走后症状加重,休息时减轻,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由脊柱和骨盆共同构成,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脊柱在矢状面呈“S”形,上承头颅,下连骨盆,有颈、胸、腰、骶4个生理弯曲,对于维持脊柱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的异常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等疾病发生、发展相关,同时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受姿势的影响,当姿势变化时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也会发生相应改变。 背景: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对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诊治十分重要,但是目前关于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的研究局限在站立位体位,坐位下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未见相关报道。 目的:分析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坐-立位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的影像学资料,探究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从站立位到坐位的变化特点。 方法:纳入2019年3至9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44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其中男12例,女32例,年龄50-84岁,所有患者均拍摄站立位全脊柱X射线片和坐位全脊柱X射线片,通过院内影像归档与通信系统测量每例患者的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胸椎后凸角、矢状面平衡轴等参数,比较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站立位、坐位矢状位序列的不同,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站立位、坐位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间相关性。试验获得天津市天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由站立位转变为坐位时,44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的骨盆倾斜角增大[(21.3±10.1)°,(34.0±10.4)°,P < 0.001]、骶骨倾斜角减小[(31.5±8.6)°,(20.8±12.7)°,P < 0.001]、腰椎前凸角减小[(40.9±14.6)°,(25.8±15.0)°,P < 0.001]、矢状面平衡轴增大[(43.0±43.4),(75.0±34.8)mm,P < 0.001],骨盆入射角与胸椎后凸角无明显改变(P > 0.05);②无论站位还是坐位,腰椎前凸角与其他5项参数均具有相关性(P < 0.05);由站位转换为坐位后,骶骨倾斜角与矢状位平衡参数矢状面平衡轴的相关性消失(P > 0.05),腰椎前凸角与矢状面平衡轴的相关性仍然存在(P < 0.05);③结果表明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从站位转换为坐位时,脊柱-骨盆矢状位形态表现为骨盆围绕双侧股骨头发生后旋,骨盆呈后倾状态,腰椎生理曲度变浅,脊柱矢状位平衡轴前移。 ORCID: 0000-0002-9690-3188(刘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建立可用于椎间盘缺损修复研究的纤维环部分缺损动物模型。方法 使用 image J 1.46r 软件测量 5 根羊脊柱 X 线片 T12/L1~L6/S1 椎间隙高度, 轴向剖开 T12/L1~L6/S1 椎间盘, 测量拟作缺损处纤维环厚度, 使用 11 号尖刀在 3 根离体羊脊柱 T12/L1~L5/6 椎间盘左前方制作上底 3 mm、 下底 5 mm、 高 5 mm、 厚 3 mm, 下底朝向髓核的梯形缺损, 上述羊脊柱均取自 1 岁龄绵羊。采用微创外侧手术入路在 2 只 1 岁龄绵羊 T12/L1~L5/6 椎间盘左前方制作相同规格的梯形缺损。通过轴向剖开椎间盘测量梯形缺损的边长、 对切取的纤维环和少量髓核称质量, 以此评估所制作的椎间盘梯形缺损。结果 绵羊腰椎间隙高度为(4.45±0.28) mm, 拟作缺损处纤维环厚度为(4.08±0.50) mm, 分别与拟作梯形缺损的厚度 (3 mm) 和高度 (5 m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离体羊腰椎间盘梯形缺损的上底(3.03±0.09) mm、 下底(5.03±0.09) mm、 高度(4.97±0.10) mm 和厚度(3.02±0.06) mm 分别与梯形缺损预定值(上底 3 mm、 下底 5 mm、 高度 5 mm 和厚度 3 mm) 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从离体和在体的羊腰椎间盘梯形缺损处取出的纤维环及髓核质量分别为 (0.162±0.011) g 和 (0.166±0.014) g, 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通过微创外侧手术入路, 使用实验中制作梯形缺损的方法可以简单、 安全、 可靠地制作出符合要求、 能用于椎间盘缺损修复研究的羊纤维环部分缺损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退变性腰椎滑脱(DLS)属于脊柱外科常见疾病,是引起成年人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 活质量。临床上DLS主要表现为腰痛、神经根放射性疼痛及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对于DLS的治疗目前尚未形成统一 的标准及认识,临床上存在多个争议点。从DLS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保守与手术选择、减压与融合、融合方式的选择、 融合是否需要内固定、滑脱是否需要复位以及微创还是开放手术等相关争议问题展开综述,为临床上个性化治疗 DLS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不稳定的手术技术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对明确诊断为下腰椎不稳的患者进行后正中人路下的椎管狭窄减压手术,椎弓根螺钉植入并行椎间隙撑开,双侧切除椎间盘保留侧方以及前方的纤维环,刮除终板的软骨层,植入足量的松质骨以及三面皮质骨的髂骨块,并行侧后方植骨,椎弓根螺钉系统加压固定。结果28例获得手术后3个月随访,原有的神经压迫症状大部恢复,行走距离增加最为明显。椎间高度术前2.7~6.8mm,平均高度4.1mm,术后椎间高度10.8~14.4mm,平均11.6mm。在3个月随访时平均高度为10.1~13.4mm,平均11.3mm。椎间孔3个月后较术前增加6mm。27例植骨融合。1例植骨块吸收,但症状改善。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脑脊液漏和神经根牵拉刺激,最终缓解。结论后路椎体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合椎弓螺钉系统固定治疗下腰椎不稳能够达到充分减压,即刻的腰椎稳定性的重建以及长期骨性融合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一种理想的模拟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实验模型.方法 经颈前路于C5椎体植入钛质螺钉,通过螺钉的缓慢拧入产生对颈脊髓的慢性压迫.后方经C5、6椎间孔插入导管球囊,膨胀后形成急性后路压迫.结果 通过对羊行为学、影像学、组织学观察,羊颈脊髓损伤模型符合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病理改变的特点.结论 该造模方法是一种简便,理想及可靠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可降解镁基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突出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诱导性。其作为有临床应用前景的 骨折固定及骨修复替代材料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就可降解医用镁合金材料在骨折固定及骨修复领域的研究进行 总结,分别从镁合金骨折固定及骨修复材料的优势、发展历史、研究及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等几个方面进行 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血管球瘤属罕见病例,临床上易被误诊、误治。近十年来,随着人们文化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患者多能早期就诊。我院于1993-08~2000-11共收治6例,均经病理证实,现结合文献及对本病的诊治经验做一总结。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1例,女5例,年龄最大48岁,最小12岁,平均32岁。其中发生在左前臂掌面皮下者1例,示指甲下者2例,环指甲下者2例,拇指指腹侧者1例。病程1~6年,术后随访0.5~7年。全部病例均无明显外伤史,早期出现患指隐痛,穿衣、持物等均能引起疼痛,晚期逐渐加重呈敏锐的局部针刺样疼痛。其特点是:不碰不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