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1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6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7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97篇
综合类   167篇
预防医学   69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109篇
  2篇
中国医学   121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51.
目的 观察肝移植围手术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监测肝移植受体体内HBV存在及活动状态中的价值.方法 2007年8月至2007年12月20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肝移植受体给予口服恩替卡韦联合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作为HBV再感染的预防方案,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周、4周、12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ER法检测血清HBV DNA、PBMC内HBV DNA.结果 术前1 d、术后1周、4周、12周PBMC内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85.0%(17/20)、45.0%(9/20)、45.0%(9/20)和40.0%(8/20),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1周以后阳性率无显著变化;围手术期PBMC内HBVDNA定量均值分别为104.07±2.07、101.69±1.96、101.15±1.72和101.30±1.63拷贝/106细胞,同样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随术后时间的延长,下降趋势越来越缓慢,术后4周后定量值的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时间点血清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70.0%(14/20)、25.0%(5/20)、5.0%(1/20)和0;血清HBVDNA定量均值分别为103.27±2.54、100.91±1.63、100.23±0.98和0拷贝/106细胞.结论 肝移植术后PBMC内HBV DNA迅速转阴并维持在同一稳定水平.PBMC内HBV DNA定量检测似乎较血清HBV DNA能更好的反映肝移植围手术期体内残存病毒的存在及活动状态.  相似文献   
52.
背景:单纯药物治疗高危真菌性角膜溃疡效果不佳,目前穿透性角膜移植已是挽救眼球和视力的主要手段.目的:观察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高危真菌性角膜溃疡的随访结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0-01/2005-01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完成.对象:选择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行穿透性角膜移植的高危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36例(36眼),其中9例穿孔,前房积脓25例.术前合并白内障6例,合并青光眼3例.方法:移植前给予抗真菌联合抗细菌治疗,36例患者均在入院4 d内完成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局部和全身给予抗炎和抗真菌药物治疗,随访6~24个月.主要观察指标:观察移植后视力变化和真菌复发、植片排斥、继发性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①36例患者中13例随访6~12个月,17例随访13~18个月,6例随访19~24个月.②35例患者(97%)成功地保存了眼球.34例(94%)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③移植后4例患者(11%)真菌复发,其中3例药物治疗后治愈,1例摘除眼球:13例患者(36%)植片发生排斥,其中10例经抗排斥治疗植片转为透明,3例因药物治疗无效而行二次穿透性角膜移植术;3例患者(8%)植片发生溃疡,其中2例治愈,1例因合并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而行再次穿透性角膜移植;5例患者(14%)继发青光眼,眼压均得到成功控制:4例患者(11%)发生并发性白内障,其中2例行白内障摘除.其余患者移植后随访期间眼部情况稳定,植片保持透明.最终随访时,32例患者(89%)角膜植片透明.结论: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高危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穿透性角膜移植是挽救眼球和视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中、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流行病学特点,总结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1999年11月-2003年11月收治的1087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影像学普查,筛选出合并颈椎损伤的病例进一步分析研究。结果:本组中合并颈椎损伤107例(9.84%);其中,中、重度颅脑损伤361例中合并颈椎损伤37例(10.2%),合并颈髓损伤8例(8/37)(21.6%)。结论:中、重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交通伤为主要原因,颈部损伤进一步增加了颅脑损伤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要高度重视中、重颅脑损伤的颈部检查并予以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54.
目的比较分析用于检出阴道分泌物中真菌的5种检测方法,从中选择出诊断真菌感染性阴道炎的灵敏度、特异度较好,同时快速、经济、简单的实验方案。方法选取2016年5-8月在该院妇科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测的患者共442例,对442例标本同时进行真菌培养法、盐水KOH悬浮法、革兰染色、瑞氏染色、全自动六联5种方法检测,其中真菌培养为金标准,来评价其他4种方法的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准确性。结果真菌培养法检测442例阴道分泌物标本,真菌感染的阳性率为34.8%(154/442)。与真菌培养法比较,4种检测方法的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盐水KOH悬浮法97.9%、64.9%、83.9%、94.3%、86.4%;革兰染色96.5%、83.1%、91.4%、92.7%、91.8%;全自动六联检测84.7%、46.8%、74.8%、62.0%、71.5%;瑞氏染色96.9%、78.6%、89.4%、93.1%、90.5%。结论革兰染色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在4种检测方法中最高,是对临床送检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真菌检测的特异、灵敏、快速、经济、简单的检测方案,临床工作中如采用其他方法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真菌,可同时结合革兰染色法以提高其准确度。  相似文献   
55.
心脏黏液瘤患者血清异常增高白细胞介素(IL)-6,是炎性症状和免疫学异常的主要原因~([1]).但IL-6对心脏黏液瘤细胞的作用途径、调控等报道尚少.我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L-6及其受体在黏液瘤体的表达,并探讨其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56.
芪苓益肝颗粒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芪苓益肝颗粒对复合因素致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CCl4(四氯化碳)腹腔注射联合BSA(牛血清白蛋白)皮下注射5周,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治疗组大鼠以芪苓益肝颗粒高、中、低3种剂量灌胃给药,分别于5、9周末观察其肝纤维化指标及肝组织病理和纤维化分期变化。结果:5周末,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治疗组大鼠CⅣ(Ⅳ型胶原)明显降低(P0.05),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大鼠LN(层粘蛋白)、HA(透明质酸)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治疗组大鼠肝纤维化分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9周末,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治疗组大鼠PCⅢ(Ⅲ型前胶原)显著降低(P0.01),LN、HA明显降低(P0.05),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大鼠CⅣ明显降低(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治疗组大鼠肝纤维化分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芪苓益肝颗粒对CCl4联合BSA所致的大鼠肝纤维化有明显的干预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了解某卫校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的现状及其对伤害的认知情况。方法采取普查的方法,调查2007级学生对伤害的认知及一年来的意外伤害情况。结果伤害发生率为37.1%,其中男生伤害发生率为55.0%,女生伤害发生率为36.0%,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对意外伤害的认识不足,存在的伤害行为亟待消除。结论某卫校学生意外伤害现状较严重,其对意外伤害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意外伤害的预防教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8.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摘要]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对国内外报道的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进行分类分析,探讨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他汀类药物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肝毒性最常见,其次为肌肉损害(以横纹肌溶解症最为严重)和神经系统疾病,其他不良反应有骨关节痛、阳痿、脱发等。临床应用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规范用药剂量及联合用药,密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监测结果,确保其使用安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制备出一种人硫氧还蛋白(hTrx)基因修饰的肝细胞&#65377; 【方法】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扩增出hTrx cDNA,应用重组逆转录病毒制备hTrx基因修饰大鼠肝细胞&#65377;白蛋白免疫组化SABC法进行肝细胞活性鉴定,MTT比色试验进行抗氧化应激能力检测&#65377;【结果】 克隆出hTrx开放阅读框cDNA并制备出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真核细胞后可分泌融合表达的hTrx并具有生物学活性&#65377;制备出hTrx基因修饰大鼠肝细胞,免疫组化SABC法显示肝细胞功能正常,MTT比色法检测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应激能力(P < 0.05),并可有效增殖&#65377;【结论】 成功制备出一种具有较强抗氧化应激的hTrx基因修饰肝细胞&#65377;  相似文献   
60.
姜楠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601-602
慢性酒精中毒指由于长期过量饮酒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中毒。酒精即乙醇,进入人体的乙醇不能被消化吸收,随着血液进入大脑,既而破坏神经元细胞膜,削弱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大脑活动迟缓,一旦过量便会造成大量神经细胞死亡。于长期饮酒,多数合并躯体损害,以心、肝、神经系统,有的则形成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及酒精中毒性脑病。慢性酒精中毒患者以脑皮质萎缩多见,伴有不同程度的智能减退,智能减退和脑萎缩,与饮酒量、饮酒史密切相关。慢性酒精中毒严重影响患者的智能和生活质量,应早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