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26篇
药学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Rh阴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接受Rh阳性供心移植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于2004年4月7日为1例Rh阴性B型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施行Rh阳性供心移植,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2.
西地那非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磷酸二酯酶V抑制剂西地那非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塑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体重220~230 g,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C组)、肺动脉高压组(P组)、盐酸西地那非25 mg·kg~(-1)(S1组)、盐酸西地那非50 mg·kg~(-1)组(S2组)。P组、S1组、S2组腹腔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1)(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ml),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S1组、S2组注射野百合碱后2周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盐酸西地那非,每天1次,给药时间持续6周。测定平均动脉压(MAP)及平均肺动脉压(MPAP)后处死大鼠,计算右心室壁重量与左心室+室间隔之和的比值(右心室肥厚指数),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的形态学,计算肺小动脉管壁与管腔厚度的比值(管壁/管腔比),用RT-PCR方法测定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肺组织总ERK_1/ERK_2、磷酸化ERK_1/ERK_2及MKPl水平。结果野百合碱可导致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及肺小动脉管壁/管腔比增加,并可增加肺组织VEGF mRNA、磷酸化ERK_1/ERK_2、MKP1水平,但是对MAP无影响,西地那非除增加肺组织MKP1水平外,可减弱野百合碱诱发的上述改变。结论西地那非可减轻肺动脉高压大鼠的肺血管重塑,其机制与下调肺组织VEGF、ERK_1/ERK_2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3.
尿蛋白酶抑制剂防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颖川  姜桢 《复旦学报(医学版)》2004,31(2):182-185,F003
目的 探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尿蛋白酶抑制剂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 0只健康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 3组 :手术对照 (C)组、缺血再灌注 (IR)组、药物治疗 (U )组。每组分别于夹闭缺血的第 4 5min、再灌注后 30、6 0、12 0min 4个时点 ,经颈动脉放血处死大鼠 ,并取血浆和左肺 ,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含量 ,肺组织干 /湿重比值、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含量及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1)血浆TNF α含量 :IR组在缺血再灌注后血浆TNF α含量明显增加 ,较C组和U组显著增高(P <0 .0 5 ) ;而U组的TNF α含量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变化无显著性意义。 (2 )肺组织SOD含量 :经缺血再灌注后 ,IR和U组肺组织SOD含量较C组同时点均显著下降 (P <0 .0 5 ) ;U组减少的程度明显小于IR组 (P <0 .0 5 )。 (3)肺组织D/W比值 :经缺血和再灌注后 ,IR和U组的肺组织D/W比值都呈进行性下降 (再灌注 6 0、12 0minvs缺血 4 5min ,P <0 .0 1) ;U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IR组 (再灌注 6 0、12 0min时 ,U组vsIR组 ,P <0 .0 5 )。 (4 )肺组织病理变化 :缺血再灌注后IR组肺组织损伤进行性加重 ,毛细血管充血、肺泡间隔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腔内炎性细胞及炎性液体渗出渐显著 ,电镜下见肺泡  相似文献   
74.
病人自控镇静在冠状动脉支架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不同药物进行病人自控镇静 (PCS)在施行冠状动脉支架术 (PTCA)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30例行PTCA的病人 ,随机分为三组 :对照组 (C组 )、丙泊酚组 (P组 )和咪唑安定组 (M组 )。C组在常规局麻下施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行PTCA ;P组、M组在实施局麻之前分别采用Graseby930 0PCA注射泵 ,使用丙泊酚、咪唑安定进行PCS。术中检测ECG、HR、BP、SpO2 、病人镇静程度评分及脑电双频谱指数 (BIS) ,并于术前、术中和术后 3h采静脉血测定血浆儿茶酚胺 [肾上腺素 (NE)、多巴胺 (DA)、去甲肾上腺素 (NE)、皮质醇 (C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水平变化 ,术后随访病人镇静满意程度和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情况。结果 三组病人在性别、年龄、心功能和冠脉病变情况无显著差异。术中BP、HR、SpO2 变化也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术前血浆儿茶酚胺、CH、ACTH水平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术中P组、M组血浆儿茶酚胺、皮质醇、ACTH水平无显著差异(P >0 0 5 ) ,均明显低于C组 (P <0 0 1) ,术后 3h仍低于C组 (P >0 0 5 )。P组、M组镇静评分明显优于C组 (P <0 0 5 ) ,BIS(丙泊酚 81± 3、咪唑安定 80± 3)低于C组 (97± 6 ,P <0 0 5 )。P组、M组镇静满意程度明显优于C组。三组之间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无显著差异。结  相似文献   
75.
心动超声监测异丙酚用于心脏手术诱导的循环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心动超声监测异丙酚用于心脏手术诱导的循环影响诸杜明1姜桢1朱伟2潘彩珍2异丙酚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苏醒后无明显不适,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全麻诱导和维持[1],但其对循环的抑制作用[2]使用于伴有心功能障碍的患者有一定顾虑。本文用超声心动技术,监测异丙酚用...  相似文献   
76.
77.
经食道二维超声心动图(TEE)的出现,给手术期间连续监测心脏提供了新的手段。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室、区域性室壁运动(RWM)异常和收缩期室壁增厚(S WT),是监测心肌缺血的早期和敏感的指标。最近Smith注意到TEE监测室壁运动,判断心肌缺血,较沿用的心电图和肺小动脉楔压的监测,更为敏感和及时。左室区域性功能,用RWM或SWT评价左室整体功能,则从计算面积改变分数(fractional area Change,FAC)或面积射血分数(area ejection fraction)为指标。本文用TEE监测11例行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病人,术中左室整体和区域性功能的各项指标,并评价测试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78.
吕学思  姜桢 《天津医药》1995,23(4):208-211
以带瓣人工血管替换主动脉瓣、升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移植术治疗马方氏综合征的麻醉和围术期管理,包括术前准备、麻醉实施与管理、体外循环、术后监护等诸方面。重点是:1.麻醉诱导要平稳,保持适宜的麻醉深度,适当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减少主动脉瓣返流,维持舒张压不低于正常临界限度。采用中大剂量芬太尼麻醉,循环动力学状态比较稳定,2.加强心肌保护,术前静滚GIK液、吸氧。术中保持正常血压和灌注压、保持体内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79.
大骨节病之病因及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弄清,但是解放后的大量工作,使对本病有所认识。本文拟根据本病的发病规律,分析其发病机理提出软骨代谢紊乱是大骨节病的主要矛盾,并就解决这一主要矛盾谈谈个人看法。一、大骨节病发生、发展的主要矛盾大骨节病是以骨关节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而骨关节病变主要是软骨营养不良性  相似文献   
80.
本文报告4例体外循环中出现的以气道压力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灌注肺及其处理方法,呼吸末正压呼吸 利尿药 激素 超滤器为主,辅以强心、扩血管药协同治疗。4名患者术后第一天均顺利脱离呼吸机。本文还就体外循环中灌注肺发生的机理及预防和治疗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