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26篇
药学   6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oxygenation and airway pressure during partial ventilation of the independent lung( PLV) with one-lung ventilation(OLV). Methods 16 patients undergoing thoracotomy for esophageal carcinoma were randomize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a self -controlled cross -over study was used. Two types of ventilation was used in different sequence after two-lung ventilation(TLV), oxygenation index( OI) and airway pressure was compared between groups. Results OI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during OLV and PLV than TLV, while 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during PLV than OLV (PLV391±112, OLV134±53, TLV530±92,P<0.05). Airway pressure was also significantly lower during PLV than OLV[Ppeak: (19±3) cm H20 vs(27±5) cm H2O,Pplat: (17±2) cm H2O vs (23±3) cm H20, P<0.05 ]. Conclusion PLV significantly improve oxygenation and respiratory mechanics.  相似文献   
62.
心肺联合移植术治疗艾森曼格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2例同种异体心肺移植成功的临床经验.方法:2003年12月及2004年4月分别完成2例心肺联合移植术,受体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41岁及43岁;病因均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并Eisenmenger综合征;术前肺动脉压均>130 mmHg,肺血管阻力>12 Wood U,心功能IV级.供体男性1例,女性1例,以 4℃ UW液1 000 mL及HTK液4 000 mL保存供体心肺.移植术后严格消毒隔离,按赛尼哌 环孢素A 霉酚酸酯 激素的方案进行抗排斥治疗,用第3代头孢菌素预防感染.结果:2例患者全部存活,1例术后延迟拔气管插管.1例术后存活至今并随访4年8个月,早期并发白细胞减少,无严重感染或排斥反应发生;另1例术后1年死于肺部真菌感染.结论:良好的吻合技术、完善的心肺保存及术后严格的预防感染、合理的抗排斥治疗是心肺联合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3.
目的 观察使用肝素涂层的膜肺对心肺转流时血液中炎性细胞因子IL-6、IL-8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29例择期双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肝素涂层膜肺组(H组,n=15)和普通膜肺组(C组,n=14).术中持续监测ECG、HR、SpO2、MAP、CVP、心排血量(CO);术前、体外循环(CPB)前、主动脉开放前及开放0.5、1、2、6 h时点测定IL-6、IL-8水平;术前、CPB前及主动脉开放1.5、2、6 h时点测定血气,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同期监测气道压并计算肺的顺应性.结果 2组患者在主动脉开放前、开放0.5、1、2、6 h各时点IL-6、IL-8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开放前、开放0.5、1 h时点H组IL-6、IL-8较C组明显降低(P<0.05),CPB前及开放2、6 h时点H组IL-6、IL-8较C组轻度降低(P>0.05).2组开放后各时点较CPB前气道阻力轻度升高,但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2组患者主动脉开放1.5、2、6 h与术前相比PA-aDO2显著增加、PaO2/FiO2显著降低(P<0.01),但H组和C组间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肝素涂层膜肺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但对肺功能无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4.
65.
NO用于瓣膜置换患者围术期效应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一氧化氮(NO)降低肺动脉压的效应.对11例伴肺动脉高压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在换瓣术中及术后,采用麻醉机/呼吸机后,由气管导管内直接引入法,吸入NO。观察并记录劈胸骨前,体外结束后、术后4小时、术后12小时这四个时点吸入NO后的血流动力学、血气和氧合效应。结果:挠动脉压无显著变化,肺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降低了24.9%和32.3%,PaO_2和DO_2有上升趋势,与全身性扩血管药效应不同的是降低了肺内分流.有利氧合。结果提示:NO选择性扩张肺血管床,是唯一的既降低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又不增加肺内分流的药物.为治疗肺高压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磷酸二酯酶V抑制剂西地那非对肺循环血流增多大鼠模型血流动力学和离体肺动脉环舒张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1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完成。①分组: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伪手术组20只和手术组20只,手术组制作颈部动静脉分流动物模型,10周后伪手术组再随机分为两个亚组:空白对照组、西地那非组;手术组再随机分为两个亚组:西地那非组和空白对照组。②给药:西地那非组经颈静脉注入盐酸西地那非25mg/kg,空白对照组经颈静脉注入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③检测各项指标:随后测颈总动脉压、肺动脉平均压,右心房血气,右心室肥厚指数;取各组肺动脉段,做游离肺动脉环对乙酰胆碱浓度反应曲线和硝酸甘油1μmol/L舒张功能的测定,西地那非组测乙酰胆碱浓度反应曲线时预加盐酸西地那非。结果:4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手术组与伪手术组相比动静脉分流后复制了肺高压模型,引起了肺动脉平均压和右心室肥厚指数升高,游离肺动脉环对乙酰胆碱和硝酸甘油最大舒张百分比减少,分别为(87.2±15.5)%和(43.8±9.6)%,(P<0.01)。②伪手术空白对照组与伪手术西地那非组相比肺动脉平均压无明显变化;手术西地那非组与手术空白对照组相比,升高的肺动脉平均压显著下降,并使对乙酰胆碱和硝酸甘油舒张最大舒张百分比明显增加,分别为(31±6.8)%和(17.4±5.3)%,(P<0.01);肺动脉环对乙酰胆碱浓度反应曲线可见伪手术空白对照组与伪手术西地那非组无明显差异,手术空白对照组舒张百分比最小,并且与各组比差异都有显著性意义(P<0.01),手术西地那非组舒张百分比较手术空白对照组增加。结论:磷酸二酯酶V抑制剂西地那非可降低动静脉分流肺高压动物模型的肺动脉压和部分恢复内皮依赖血管舒张损伤。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体外循环(CPB)诱发犬心、肺、脾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家犬10只,体重18~24妇,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对照(C)组和地塞米松(D)组,每组5只。麻醉诱导前即刻D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mg/kg,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麻醉诱导后建立CPB,测定CPB前、CPB 1h、CPB 2h、停CPB后30min、停CPB后2h时心、肺、脾、PBMC中TLR-4、TNF-α、热休克蛋白(HSP-70)mRNA表达及血浆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浓度。结果CPB可诱发心、肺、脾及PBMC中TLR-4、HSP-70、TNF—α mRNA表达及血浆NO、MDA浓度增加;地塞米松预先给药可减弱CPB诱发的上述改变(脾除外)(P〈0.05)。结论地塞米松预先给药可减弱CPB诱发犬的全身炎性反应,与下调TLR-4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8.
肺动脉高压(PH),是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高,肺血管重构和原位血栓形成为特征一大类疾病的总称。病理表现为肺毛细血管床数目减少,无肌细动脉肌化,阻力血管壁增厚,可伴有新生血管形成呈丛集样改变。其中肺小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增生,伴向内皮下迁移,分泌功能增强,造成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堵塞是PH特征性病理改变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5-羟色胺能促进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肥大,在肺血管重构中起重要作用。它主要是在5-羟色胺受体(5-HT185-HT2A,5-HT2B。受体)和5-羟色胺转运子(SERT)的参与下,通过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促使细胞增殖和肥大。血浆中较高的5-羟色胺浓度,以及5-羟色胺转运子过度表达和基因多态性与PH的关系值得进一步去研究。  相似文献   
69.
我院于2004年4月7日为1名Rh阴性B型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施行Rh阳性供心移植,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44岁,无输血史。因反复胸闷、气急5年,加重8个月,于2004年3月24日入院。入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Ⅳ级(NYHA)。术前血压100/80mmHg,心率每分钟90次,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Ⅲ级。术前超声心动图提示全心扩张,左心室收缩活动普遍减弱(左心室EF值为32%),左心室乳头肌功能不全伴中度二尖瓣返流,中度三尖瓣返流,少量心包积液。术前用地高辛、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速尿等维持心脏功能。ABO血型为B型,Rh阴性,抗D阴性。  相似文献   
70.
目的:肌松状态下的术中知晓已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本研究分析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罗库溴铵肌松状态下觉醒状态(wakefulness)恢复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选择16例ASA Ⅰ-Ⅱ级在单纯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成年病人。使用HXD-1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BIS。静注丙泊酚和罗库溴铵诱导麻醉,气管插管。采用独立臂技术判定觉醒状态的恢复与消失。待觉醒状态恢复后.以10mg·kg-·h-1持续静注丙泊酚直至觉醒状态再次消失。结果:觉醒状态恢复前后各30s 内,BIS值分别为62.1±6.2和65.9±6.1。觉醒状态存在时BIS值明显大于觉醒状态消失后(P<0.001)。BIS预测觉醒状态恢复的Pk值是0.662。觉醒状态恢复概率为5%、50%和95%的BIS值分别是51、63和74。结论:BIS可以作为肌松状态下监测觉醒状态恢复的指标,但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