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26篇
药学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潘志浩  姜桢 《现代实用医学》2005,17(1):24-25,31
目的观察用食管超声多普勒监测冠心病人对术中液体负荷的反应。方法选择20例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的冠心病人,麻醉诱导后在食管超声多普勒监测仪的监测下进行液体负荷试验。结果2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液体负荷试验,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在负荷试验后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和纠正左室射血时间显著增加;外周血管阻力显著下降。结论在食管超声多普勒仪监测下,冠心病人可以耐受液体负荷治疗,血流动力学得到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12.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特耐)结合切口局麻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 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双盲分为特耐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术前10 min实验组静注特耐40 mg,对照组静注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所有病例均于切皮前在脐部切口处以0.375%布比卡因8ml全层浸润。观察时间点...  相似文献   
113.
114.
核因子-κB在体外循环后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体外循环后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甲基强的松龙预处理对肺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健康雄性家犬12条,随机均分为两组:甲基强的松龙组(M组)和对照组(C组)。持续检测ECG、MAP和平均肺动脉压(MPAP),体外循环前(T0)、主动脉开放30 min(T2)9、0 min(T3)分别测定CVP、肺动脉楔压(PCWP)、心排出量(CO)、肺顺应性和动脉血气并计算肺血管阻力(PVR)、心脏指数(CI)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O2)。T0、主动脉开放前(T1)、T2、T3分别:(1)采取动脉血测定肿瘤坏死引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2)取适量右上肺组织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髓过氧化物酶活性(MPO)变化、细胞核内NF-κB p65亚单位的活性变化及肺病理学改变。结果(1)两组T1、T2、T3和T0相比,NF-κB活性、TNF-α、IL-1β、IL-6、IL-8、MPO和W/D均显著增加(P<0.01),T1、T2、T3M组和C组相比NF-κB活性、TNF-αI、L-1βI、L-6I、L-8、MPO和W/D均显著降低(P<0.01);(2)病理学改变:T1、T2、T3和T0相比两组均出现肺间质中性粒细胞浸润,肺间隔增宽,肺泡腔有渗出并且C组较M组改变明显;(3)血液动力学改变:MAP、CI在组内及两组之间各时点均无显著变化,T2、T3C组PVR较T0明显升高(P<0.05),而M组无显著变化;(4)肺功能:两组T2、T3较T0PA-aDO2显著增加(P<0.01),M组T2、T3较C组PA-aDO2明显降低(P<0.05);C组T2、T3肺顺应性较T0明显降低(P<0.05),而M组无明显变化,PaCO2无明显变化。结论体外循环可引起肺组织NF-κB的活化和细胞因子的显著增加,发生肺损伤;甲基强的松龙可抑制NF-κB的活性,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115.
去氨加压素对心脏手术后止血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去氨加压素(DDAVP)对心脏术后出血的影响,探讨其对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一次性注DDAVP 0.3μg/kg,采用发色底物法及火箭电泳法检测心内直视手术20例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纤溶酶原活性(plg)、纤溶酶活性(plm)活性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观察对照组、用药组术后出血量变化。结果:DDAVP使用后1小时,VWF、tpA升高为用药  相似文献   
116.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是指由于外周或者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损伤或功能紊乱引起的疼痛。常表现为自发性和诱发性疼痛。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研究认为与初级感觉神经元的异常兴奋;交感神经的芽生和交感-感觉耦联;初级传入末梢在脊髓背角的异常分布;中枢敏感以及大脑皮层的功能重塑等有关[1,2]。这种慢性改变涉及基因表达的改变,基因表达的关键是基因转录的调控。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是转录/翻译因子家族的一员,通过与顺式作用元件结合,改变DNA的局部构象而影响基因转录水…  相似文献   
117.
本文总结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的成功率、病人耐受程度和副作用及探讨其可行性。研究自1988年3月至5月,行TEE检查计136例,其中门诊检查93例;心脏术中检查43例。男性74例,女性62例。  相似文献   
118.
目的:冠状动脉搭桥病人麻醉诱导期,应用无创胸电生物阻抗法连续心输出量测定仪,观察依托咪酯乳剂和咪达唑仑在麻醉诱导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依托咪酯乳剂组和咪达唑仑组。应用连续心输出量测定仪分别测定依托咪酯乳剂和咪达唑仑在麻醉诱导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咪达唑仑或依托咪酯对冠状动脉搭桥病人的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有轻微的影响。结论:在冠状动脉搭桥病人的麻醉诱导期,依托咪酯乳剂和咪达唑仑均为较理想的麻醉诱导药。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探讨对患者更有利的保持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OPCAB)中心脏垂直移位时血流动力学平稳的方法。方法选择行OPCAB病例32例,随机分为2组,手术中在心脏垂直移位时,一组采用头低位法,另一组给予苯肾上腺素,观察记录心输出量(CO)、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变化。结果在心脏垂直移位时CO?血压明显降低,而以上2种方法均能逆转这种变化,2组病例比较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当心脏处于垂直移位时,头低位有助于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与给予苯肾上腺素效果相同,因而对患者更有利。  相似文献   
120.
目的观察肝素化膜肺和甲基强的松龙预处理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和对心肺转流(CPB)后肺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30例择期行双瓣膜置换的病人,随机均分为三组:肝素化膜肺组(H组)、甲基强的松龙组(M组)和对照组(C组)。术中持续监测ECG、HR、SpO2、MAP、CVP、心输出量(CO);术前、CPB前、主动脉开放前、开放后0·5、1、2、6h采取动脉血测定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术前、CPB前、主动脉开放后1·5、2、6h采血测定动脉血气,氧合指数(PaO2/FiO2),同期监测气道压并计算肺的顺应性。结果三组病人在主动脉开放前、开放后0·5、1、2、6h时TNF-α、IL-1β、IL-6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P<0·01)。主动脉开放前、开放后0·5、1、2、6h时M组TNF-α、IL-1β、IL-6均较C组显著降低(P<0·05,P<0·01);主动脉开放后0·5、1hH组TNF-α、IL-1β、IL-6较C组明显降低(P<0·05),且M组在开放后各时点TNF-α、IL-1β、IL-6较H组降低更明显(P<0·01)。三组开放后各时点较CPB前气道阻力轻度升高,但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主动脉开放后1·5、2、6h三组病人和术前相比PaO2/FiO2显著降低(P<0·05,P<0·01);与H组、C组相比,M组在主动脉开放后1·5、2、6h时PaO2/FiO2显著增加(P<0·01)。结论CPB可引起以炎性细胞因子升高为特征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产生肺损伤;单纯肝素涂抹膜肺轻度降低细胞因子变化,但对肺功能无明显保护作用;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5mg/kg)可有效抑制细胞因子的升高,促进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