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氏淋巴瘤92例预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生存曲线及多因素分析,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自1990年至1996年的原发性胃肠淋巴瘤共92例,均经病理确诊,并进行了含ADM为主方案多程化疗和/或手术切除治疗,同时有良好的随访。结果: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2年的累积生存率为67.0%,5年的预计累积生存率为54.3%,平均生存期为54.8月(95%可信区间47.4 ̄60.1月),5  相似文献   
102.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婴幼儿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严重影响患儿的视力,甚至可危及生命。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关于RB的研究已涉及病因学、分子生物学、表观遗传学、肿瘤干细胞及新药应用等各个方面。本文主要就国内外RB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希望为RB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3.
以往实验研究表明,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家族的活化除与细胞的生长增殖有关外,也参与细胞凋亡的调节.我们观察了甲异靛在诱导U937细胞凋亡过程中MAPK的三种信号分子ERK1/2、JNK及p38活性的变化,并分析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旨在进一步阐明甲异靛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冻干人胎盘因子(PF)对肿瘤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和客观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治116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化疗+PF组)及对照组(B组,单用化疗组),化疗至少2个疗程。试验组第1日开始用胎盘因子,隔日一次,每次18mg肌注,持续3~4周。结果在免疫指标方面,除CD8外,治疗组CD3、CD4、CD4/CD8比值和NK细胞活性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对照组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均为P=0.000)。PF使纯蛋白衍生物皮试阳性率和强阳性比例明显增高(P=0.008)。治疗组腹泻、发热、并发感染的机会较少(P值分别为0.002、0.034、0.020),但注射部位疼痛则以治疗组较高(P=0.002)。PF对试验和对照组的化疗疗效无明显影响(P=0.529)。PF可使化疗患者的全身功能状态提高(P=0.002)。PF可改善食欲、精神状态、睡眠、疼痛和体重等指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均达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迄今,国内外未见同类报告。结论PF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初步表明,PF可改善化疗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对癌症化疗患者有一定辅助治疗价值。同时它还具有减少化疗不良反应、提高化疗的耐受性和提高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的作用,PF毒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5.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的认识逐渐加深,特别是对其病理类型和临床特征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GD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地塞米松)治疗复发和难治性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用GDP方案治疗的32例复发和难治性NH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复发性NHL 20例,难治性NHL 12例。结果 3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GDP方案化疗总的客观有效率59.4 %(19/32),完全缓解率21.8 %(7/32),其中B细胞NHL有效率为60.8 %,T细胞NHL有效率为55.5 %。全组总的1年生存率为43.8 %。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其中Ⅲ~Ⅳ度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为31.1 %,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18.6 %,恶心呕吐反应较轻微,经过治疗均可恢复,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GDP方案治疗复发和难治性中高度恶性NHL疗效肯定,不良反应相对较低,值得在更多病例中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7.
背景与目的: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ACRC)是近几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重大进展,国内缺乏较大病例数的研究报道。本研究对53例应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ACR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期对西妥昔单抗在ACRC的应用提供临床经验。方法:收集自2005年3月至2008年4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记录完整的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ACRC资料,对联合用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卡方检验比较一线与非一线应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近期疗效的差异;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评估一线应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ACRC预后的影响。结果:53例病例入选,男性40例,女性13例;中位年龄55岁;均为腺癌。共完成了572周的西妥昔单抗治疗,中位周期数为8周。西妥昔单抗与化疗联合的有效率为39.6%,疾病控制率为66.0%,一线应用的疾病控制率高于非一线应用者(80.0%vs.6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7)。姑息治疗中曾用西妥昔单抗的ACRC患者,临床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因素(P=0.002,OR〉1),分期越高,预后越差。应用西妥昔单抗与否不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0.940)。常见的Ⅲ~Ⅳ级不良反应有痤疮样皮疹(7.5%),中性粒细胞下降(18.9%)和腹泻(5.6%)。未出现超敏反应,未出现治疗相关死亡,仅1例患者因严重腹泻和Ⅳ度骨髓抑制而停药,其余患者均未出现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结论:西妥昔单抗不良反应少且大多可耐受,与化疗联合应用对ACRC有较高的疾病控制率,西妥昔单抗作一线用药是否较作为非一线用药更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8.
背景与目的:吉西他滨是晚期胰腺癌化疗最有效的药物之一。CA19-9对胰腺癌诊断、判断手术疗效及检测术后复发等具有较为肯定的临床价值。本研究通过检测接受含吉西他滨方案化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CA19-9的动态水平,分析血清CA19-9水平与化疗疗效及生存的关系。方法:选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71例经病理学证实的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和(或)伴有远处转移的胰腺癌患者,KPS评分≥70,一线接受吉西他滨单药或以吉西他滨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化疗,化疗前后进行血清CA19-9的动态测定。结果:71例患者中10例(14.1%)血清CA19-9基线水平在正常范围内,61例(85.9%)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分别为9.0个月和7.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7)。基线CA19-9升高的61例患者中位基线CA19-9水平为682U/mL,基线CA19-9低于中位值的患者总生存时间显著长于高于中位值者(9.6个月和5.1个月,P=0.001);两组影像学客观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相比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CA19-9下降大于25%的患者总生存时间显著长于CA19-9无下降或下降小于25%的患者.分别为10.2个月和5.0个月,影像学客观有效率分别为47.8%和10.5%,临床获益率分别为69.2%和8.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对于基线CA19-9高于正常的患者,化疗前基线CA19-9水平、化疗后CA19-9下降率及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是预测接受含吉西他滨方案化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基线血清CA19-9水平升高的晚期胰腺癌患者,接受含吉西他滨方案化疗时.化疗前CA19-9升高的水平和化疗后下降的比率可以预测晚期胰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9.
背景与目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血清CEA和(或)CA19—9水平增高,常提示肿瘤进展。然而国外有文献报道部分化疗有效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可出现血清CEA水平一过性增高。本研究主要通过分析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姑息性化疗前后血清CEA和CA19—9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我国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水平和(或)CA19—9水平一过性增高的发生率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21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病理学证实,PS评分(ECOG)≤2分,接受含奥沙利铂和(或)伊立替康方案化疗,化疗前后进行血清CEA和CA19-9水平的动态测定。结果:121例患者中有14例发生了CEA“一过性增高”,发生率为11.6%(14/121)。CEA“一过性增高”患者基线CEA的中位水平为45ng/mL(9.67~2208μg/L),中位峰值水平为80.1μg/L(13.38~4044μg/L)。从化疗开始至出现CEA“一过性增高”的中位时间为4周(2-6周),中位持续时间为6.5周(4~14周)。14例患者中有11例接受含奥沙利铂方案的化疗:3例患者接受含伊立替康方案的化疗。14例患者中近期疗效评价部分缓解7例,病情稳定7例。5例(3.8%)患者化疗后发生了血清CA19—9水平“一过性增高”,但与临床疔效无关。结论:我国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含奥沙利铂方案或含伊立替康方案化疗时存在着CEA“一过性增高”现象,“一过性增高”并非提示肿瘤进展.而与较好的化疗疗效有关。化疗后血清CA19—9水平“一过性增高”与近期疗效无关。  相似文献   
110.
21例原发性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原发性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PBNHL)的临床特征、治疗与预后,增加对该罕见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2003年12月本院21例PBNHL的临床特点、治疗经过和随访结果.结果:21例PBNHL,女20例,男1例,中位年龄36岁(21~84岁).90%Ann Arbor分期为Ⅰ~Ⅱ期,所有患者预后分级均为低危或低中危.病理类型B细胞性87%,外周T细胞性13%.弥漫大B细胞性占53%.8例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13例为肿块切除或活检;20例患者接受CHOP方案化疗;4例于化疗后局部放疗.患者双侧乳腺同时或先后发病占33%(7/21),CNS受累比例为14%.随访时间3~116月,中位17个月.中位总生存期和无事件生存期为26个月和12个月,5年总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为39%和19%.结论:PBNHL病理以弥漫大B细胞性最常见,低度恶性NHL少见.CNS侵犯或复发是PBNHL的重要特征,对侧乳腺复发是接受患侧乳腺癌根治术或放疗的患者治疗失败的首要原因.中高度恶性PBNHL治疗可采用乳腺局部切除加全身化疗和乳腺放疗,宜接受中枢预防治疗,应密切监测对侧乳腺病变,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