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26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16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41.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应用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组颈动脉狭窄28例,均经股动脉穿刺插管,经长鞘或导引导管将导丝或动脉保护伞越过狭窄段至远端正常管径动脉内,之后于狭窄段放置自膨式支架,其中9例应用脑保护装置。狭窄严重者选择球囊预扩7例,后扩2例。结果:本组均成功行颈动脉狭窄腔内支架成形术。本组无脑梗死及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恢复良好。结论: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易行、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丹参对反复高 Gz暴露致脑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选用200g左右的SD大鼠,在 Gz暴露前后分别给予腹腔注射bFGF(100μg/kg)或丹参(15μg/kg)各一次,置动物离心机离心后不同时间处死,测定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s)及一氧化氮(NO)的含量和凋亡细胞数,并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的测定值比较。结果 Gz暴露组的EAAs、NO含量和凋亡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而bFGF和丹参处理组的测定值明显低于 Gz暴露组和生理盐水处理组。结论bFGF和丹参能降低 Gz暴露后脑内EAAs和NO的含量及凋亡细胞数,对 Gz暴露所致脑损伤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43.
+Gz重复暴露大鼠脑cDNA消减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 Gz重复暴露大鼠脑和正常大鼠脑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为筛选 Gz暴露大鼠脑差异表达基因,探讨 Gz引起脑损伤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Wiste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 Gz重复暴露组,对照组大鼠G值为 1Gz,实验组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经历了3次 10Gz/min(两次间间隔30min)作用,于暴露后6h处死取脑。分别从 Gz重复暴露组和对照组大鼠脑中提取poly(A) RNA,依次合成单链及双链cDNA,用RsaI酶切成大小不等的片段。将 Gz重复暴露组cDNA分为两组,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连接,再与对照组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PCR,将PCR产物与T/A载体连接构建 Gz暴露大鼠脑cDNA消减文库。结果:成功构建具有高消减效率的 Gz暴露大鼠脑cDNA消减文库,非特异性cDNA片段被有效地消减,特异表达的cDNA得到富集。结论: Gz暴露大鼠脑cDNA消减文库的建立为进一步筛选、克隆 Gz重复暴露大鼠脑差异表达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4.
2003年4月~2004年11月,我们对53例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 并根据临床症状和血管病变的程度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手术 (CAS)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5.
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1例,其中动脉溶栓组21例,接受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并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常规治疗组30例,给予巴曲酶降纤治疗。观察两组NIHSS、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动脉溶栓组21例患者中完全再通13例,部分再通5例,症状性颅内出血3例,死亡1例,术后90d优者(BI≥90)12例,良者(50≤BI<90)6例,差者(BI<50)1例,术后6个月生活状态优者15例,良者3例,差者1例。两组14d、90d的NIHSS评分,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溶栓能够明显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急性期临床症状和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46.
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颈动脉狭窄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予颈部MRA及颈动脉彩超检查,并进行MMSE及MoCA评定,同时对脑血管病常见危险因素进行登记。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8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经颈部MRA及血管超声检查证实,其中轻度狭窄32例(40%),中度狭窄26例(32.5%),重度狭窄16例(20%),完全闭塞6例(7.5%)。颈动脉狭窄组无论MMSE还是MoCA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Mo-CA及MMSE评分越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且随着狭窄程度加重而加重,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吸烟是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叶酸、维生素B12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脑梗死患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高同型半胱氨酸脑梗死患者12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65例),对照组(57例),研究组每日给予叶酸5mg,维生素B12500ug干预治疗,对照组不给予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分别于入院时、治疗12、24及36个月测定血清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浓度,并进行颈动脉斑块积分及斑块类型超声检查。结果 (1)研究组第12、24、36个月血清Hcy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叶酸及维生素B12浓度较治疗前显著性升高(p<0.01),对照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同一时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研究组随着疗程延长,颈动脉斑块积分减少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颈动脉斑块积分增加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同期颈动脉斑块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研究组随着疗程延长,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率呈下降趋势,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率呈上升趋势,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第12、24及36个月相比不稳定斑块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叶酸、维生素B12可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稳定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和肽素与急性脑梗死病情评估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138例及同期健康对照60例,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入院时和肽素水平,依据入院时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中、重3个亚组,比较各亚组间和肽素水平。随访3个月,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作为预后评价指标,mRS评分大于2分为预后不良。分析血浆和肽素水平与急性脑梗死3个月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组和肽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重度亚组高于轻、中度亚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和肽素是急性脑梗死后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4.403,95%CI:1.120~8.328,P<0.05)。结论和肽素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病情评估和近期预后判断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49.
目的:评价尿激酶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6 h内进行尿激酶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术后即刻和24 h分别行头颅CT检查了解有无颅内出血.采用Barthel指数(BI)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患者6个月时的生活状态和功能转归进行评价.结果:38例患者中,21例完全再通,8例部分再通,3例发生有症状颅内出血,1例死亡.术后90 d时,22例功能转归良好(BI≥90分),11例较好(50分≤BI<90分),4例较差(BI<50分);术后6个月时,24例功能转归良好,9例较好,4例较差.术后14 d时的NIHSS评分显著优于术前水平(12.68±7.43对15.38±4.32,P<0.01).结论:尿激酶动脉溶栓能使闭塞血管再通,改善患者急性期临床症状和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CAS)中应用脑保护装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颈动脉狭窄患者CAS治疗时,12例应用脑保护装置(滤网型),16例未使用脑保护装置。结果:2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成功释放31枚自膨式支架。未使用脑保护装置组球囊预扩1次(6.2%),无一例后扩;使用脑保护装置组球囊预扩4次(33.3%),后扩6次(50%)。CAS治疗中,7例(25.0%)患者出现短暂性心率减慢和低血压。回收的脑保护装置中2例(16.7%)肉眼可见组织碎片。使用脑保护装置组在围手术期和随访期无神经并发症;未使用脑保护装置组围手术期发生1例(6.3%)脑梗死,随访期发生1例(6.3%)脑梗死。结论:脑保护装置的使用有助于减少颈动脉狭窄患者CAS治疗的神经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