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11篇
中国医学   14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利用荧光定量PCR溶解曲线分析技术检测多系统萎缩病人TCRβ链CDR3谱序。方法提取1例多系统萎缩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总RNA逆转录成cDNA,以26个人TRBV基因家族设计上游引物,共同的TRBC基因设计下游引物,用荧光定量PCR(FQ—PCR)扩增26个TRBV基因各家族CDR3谱系,根据其溶解曲线图分析各家族CDR3谱系的单/寡/多克隆增生。结果该病例外周血T细胞TCRβ链26个家族CDR3表达频率不一致,有的家族呈现缺失状态,有的家族出现寡克隆状态。结论该多系统萎缩病人TCRβ链CDR3存在谱系漂移,有的表达呈寡克隆,有的无表达呈缺失。  相似文献   
142.
目的 探讨HLA-A*31、B*40、B*58、DRB1*16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遵义地区汉族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群体研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100例HFRS患者(患者组)和100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进行HLA-A*31、B*40、B*58、DRB1*16基因亚型分型,比较基因频率(GF),并计算其相对危险度(RR).结果 HFRS患者组HLA-A*3101、B*5801、DRB1*1602的基因频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RR=13.825,x2=4.296,P=0.038;RR=2.614,x2=6.133,P=0.013;RR=8.523,x2=8.865,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组HLA-B*4001的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RR=0.414,x2=6.640,P=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遵义地区汉族人群中,HLA-A*3101、B*5801、DRB1*1602等位基因与HFRS呈正相关,HLA-B*4001等位基因与HFRS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3.
目的研究一株海洋放线菌Streptomyces sp.(No.172221)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成分分离,综合运用多种波谱学手段确定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到8个化合物,鉴定其结构分别为麦角甾-3β,5α,6β-三醇(1);麦角甾-3β,5α,6β-三醇-3-Ο-β-D葡萄糖苷(2);N-苯甲基氨基甲酸(3);1,3-丙二醇苯乙酸酯(4);环(脯-亮)二肽(5);环(脯-缬)二肽(6);脯氨酸(7)和腺嘌呤核苷(8)。结论化合物1和2为甾体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2为首次从放线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5和6为常见的细菌代谢产物环二肽类。  相似文献   
144.
盐酸坦洛新(tamsulosin hydrochloride,1),化学名为(R)-(-)-5-[2-[[2-(2-乙氧基苯氧基)乙基]-氨基]丙基]-2-甲氧基苯磺酰胺盐酸盐,是日本山之内公司研发的α1A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1993年首次在日本上市.本品能显著改善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和夜间尿频、残尿感等症状,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相似文献   
145.
目的 研究黄牛木茎6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多种色谱学方法对黄牛木茎6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根据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5个口山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7-二羟基-2-(3-甲基丁-2-烯基)-5″-羟基-6″-甲基-6″-(4-甲基戊-3-烯基)-4″,5″-二氢吡喃(2″,3″:3,4)双苯吡酮(Ⅰ)、5,9-二羟基-8-甲氧基-2,2-二甲基-7-(3-甲基丁-2-烯基)-2H,6H-吡喃-[3,2-b]-双苯吡-6-酮(Ⅱ)、黄牛木口山酮A(Ⅲ)、4-(3′,7′-二甲基辛-2′,6′-二烯基)-1,3,5-三羟基-9H-双苯吡-9-酮(Ⅳ)和黄牛木酮A(Ⅴ)。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越南黄牛木口山酮E(cracochinchinone E)。化合物Ⅱ和Ⅳ为首次从黄牛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6.
147.
Jurkat(E6-1)细胞TCR alpha和beta链重排基因家族取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Jurkat(E6-1)TCR alpha和beta链的重排基因家族的取用及基因、氨基酸序列与结构,为Jurkat细胞做为单克隆T细胞研究的模型提供基础.方法 采用T细胞TCR的免疫扫描谱型分析技术(im-munoscope spectratyping),监测Jurkat细胞的alpha和beta链各基因家族的取用,ABI测序仪测序出各取用家族基因的序列,并分析其氨基酸组成(DNA tools软件),模拟H{TCR的结构(CPH modle 2.0 Server和Informax 9.0).结果 Jurkat细胞TCR alpha链的基因家族取用为:可变区为TRAV1,连接区为TRAJ3;beta链的基因家族取用为:可变区为TRBV8S1,连接区为TRBJIS2.结论 Jurkat(F6-1)细胞的TCR alpha和beta链基因、氨基酸序列和结构的确定,将为Jurkat做为效应T细胞、TCR重排模型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8.
李晓莉  王乃利  姚新生 《中草药》2005,36(7):975-978
目的研究刺桐E ry thrina varieg a ta茎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技术分析确定化学结构。结果从刺桐茎皮6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层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5,4′-二羟基-8-(3,3-二甲基烯丙基)-2,″2″-二甲基吡喃[5,6∶6,7]异黄酮(Ⅰ)、豆甾醇(Ⅱ)、erythrinas inate B(Ⅲ)、3-羟基-2,′2′-二甲基吡喃[5,6∶9,10]紫檀烷(Ⅳ)、5,7-二羟基-8-(3,3-二甲基烯丙基)-二氢黄酮(Ⅴ)、5,4′-二羟基-2,″2″-二甲基吡喃[5,6∶6,7]异黄酮(Ⅵ)、5,7,4′-三羟基-6,8-二(3,3-二甲基烯丙基)异黄酮(Ⅶ)、5,2,′4′-三羟基-8-(3,3-二甲基烯丙基)-2,″2″-二甲基吡喃[5,6∶6,7]异黄酮(Ⅷ)、5,4′-二羟基-6-(3,3-二甲基烯丙基)-2,″2″-二甲基吡喃[5,6∶7,8]异黄酮(Ⅸ)。结论化合物Ⅰ、Ⅲ、Ⅳ、Ⅶ、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Ⅴ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9.
金钗石斛中的酚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金钗石斛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多种色谱学技术对金钗石斛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根据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12个酚性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二氢松柏醇二氢对羟基桂皮酸酯(Ⅰ),香草醛(Ⅱ),罗布麻宁(Ⅲ),对羟基苯甲醛(Ⅳ),丁香醛(Ⅴ),丁香酸(Ⅵ),丁香乙酮(Ⅶ),α-羟基丁香丙酮(Ⅷ),松柏醛(Ⅸ),二氢松柏醇(Ⅹ),2-羟基苯丙醇(Ⅺ)和3-羟基-4-甲氧基苯乙醇(Ⅻ)。结论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报道从金钗石斛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Ⅲ~Ⅻ为首次报道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0.
淫羊藿苷在大鼠体内的代谢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为阐明淫羊藿苷在体内的作用形式,对淫羊藿苷的代谢产物及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将淫羊藿苷给大鼠ig后,分析、分离并鉴定了其在小肠、尿、胆汁中的主要代谢产物。结果:在小肠及尿中鉴定有淫羊藿次苷II(icariside II)及淫羊藿素(icaritin),胆汁中有淫羊藿素3-O-α-L-鼠李吡喃糖基-7-O-β-D-葡萄吡喃糖醛酸苷(icaritin 3-O-α-L-rhamnopyranosyl-7-O-β-D-glucopyranuronoside)和淫羊藿次苷II,并对淫羊藿苷在大鼠体内主要代谢途径进行了探讨。结论:淫羊藿苷在吸收之前已发生代谢,在体内主要是以其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