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11篇
中国医学   14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31.
铁钉菜化学成分的研究(3)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铁钉菜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稻瘟霉模型生物活性追踪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 ,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 :(2S)-1-O-十六碳酰基-2-O-(11Z-十八碳烯酰基 )-3-O-β-D-吡喃半乳糖基甘油 (I) ,(2S)-1-O-十六碳酰基-2-O-十四碳酰基-3-O-(6 '-硫代-α-D-脱氧吡喃葡萄糖基 )甘油 (Ⅱ) ,(2S)-1-O-十六碳酰基-2-O-十六碳酰基-3-O-(6 '-硫代 -α-D-脱氧吡喃葡萄糖基 )甘油 (Ⅲ) ,(2S)-1-O-十六碳酰基-2-O-(11Z-十八碳烯酰基 )-3-O-(6 '-硫代-α-D-脱氧吡喃葡萄糖基 )甘油 (Ⅳ ) ,硬脂酸 (V) ,肉豆蔻酸甲酯 (Ⅵ)和棕榈酸 (Ⅶ)。结论 :I~Ⅵ系首次从铁钉菜中得到 ;I,Ⅱ ,Ⅳ为新天然产物 ,I~Ⅳ具有诱导稻瘟霉菌丝变形活性和较弱的肿瘤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32.
卢青  李海波  姚新生  于洋 《中草药》2019,50(14):3261-3268
目的研究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HP-20大孔吸附树脂、硅胶、ODS和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以及反相半制备型HPLC等各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兴安升麻根茎大孔吸附树脂30%乙醇水洗脱部位中共分离得到了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imicifugaside F(1)、(+)-(2S,3R)-2-(4-羟基-3-甲氧基苯基)-3-[(β-D-吡喃葡萄糖氧基)甲基]-7-甲氧基苯并呋喃-5-丙烯酸(2)、5-羟基-2-甲氧基苯甲酸(3)、苯甲酸-4-O-β-D-葡萄糖苷(4)、异阿魏酸(5)、阿魏酸(6)、阿魏酸-4-O-β-D-阿洛糖苷(7)、阿魏酸-4-O-β-D-葡萄糖苷(8)、芥子酸-4-O-β-D-葡萄糖苷(9)、6,6′-二-O-芥子酰基蔗糖(10)、番石榴酸(11)、蜂斗菜酸(12)、N-反式对羟基苯乙基阿魏酰胺-4-O-β-D-阿洛糖苷(13)、N-反式-3′-甲氧基-4′-羟基苯乙基阿魏酰胺-4-O-β-D-阿洛糖苷(14)、N-反式-3′-甲氧基-4′-羟基苯乙基阿魏酰胺-4-O-β-D-葡萄糖苷(15)、grevilloside G(16)、丁香脂素(17)、丁香脂素-4,4′-O-β-D-双阿洛糖苷(18)、(+)-异落叶松树脂素-3a-O-β-D-葡萄糖苷(19)、(-)-5′-甲氧基异落叶松树脂素-3a-O-β-D-葡萄糖苷(20)。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的木脂素苷类化合物,化合物2~4、8~10、15~17、20为首次从升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3.
甘草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胡耿  黄绮韵  张甜  梅玉丹  唐曦阳  孟鹤  于洋  戴毅  姚新生 《中草药》2019,50(21):5187-5192
目的研究甘草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HP-20大孔树脂、硅胶、ODS、凝胶等多种柱色谱,结合制备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甘草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6,7-三羟基-2′-甲氧基查耳酮(1)、3′,4′,5,7-四羟基-8-(3-羟基-3-甲基丁基)-异黄酮(2)、异甘草素(3)、异甘草苷(4)、刺甘草查耳酮(5)香豌豆酚(6)、芒柄花苷(7)、2(S)-3′,5′,7-三羟基二氢黄酮(8)、南酸枣苷(9)、4′,7-二羟基黄酮(10)。结论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异甘草查耳酮B和甘草异黄酮G,化合物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4.
苦木科苦树属植物是一类重要的药用资源,具有较高的临床药用价值。综述苦树属植物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概况,其中化学成分包括苦味素、生物碱、三萜等多种类型,生物活性有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对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的作用等,为今后对该属植物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5.
IL-24是IL-10家族的一种细胞因子,具有多种抗肿瘤功能。研究发现,IL-24能够通过多种机制有效增强肿瘤化疗敏感性,同时不损害正常细胞、无明显毒副作用。IL-24的应用可为克服肿瘤反复化疗导致的化疗药物失敏和耐药提供可行的方案。本文就IL-24增强肿瘤化疗敏感性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6.
姚新生 《中草药》2021,52(17):5115-5119
中国传统医药是世界传统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复方制剂是传统中医用药治病的主要手段,也是传统中医药文化传承的真正载体。中药复方制剂立足"整体观",体现了多靶点、多环节、整体调节恢复平衡的治疗理念,在多因素复杂性慢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推进中药复方药物的国际化发展,不仅对于人类有效防治疾病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引领中国传统医药产业发展亦具有重大意义。立足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结合传统中医药文化和国际传统药物发展的经验,从药物评价体系、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对中药复方制剂现代化、规范化、国际化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推动中国传统医药产业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7.
刘苓娴  李海波  石丹枫  王振中  姚新生  肖伟  于洋 《中草药》2021,52(12):3552-3559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TQ-MS)技术建立了同时快速测定金红片(Jinhong Tablets)中12个成分(莽草酸、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普洛托品、别隐品碱、延胡索乙素、紫堇碱、巴马汀、槲皮素、异川楝素、川楝素)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为0.1%甲酸乙腈溶液-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3mL/min;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同时对金红片中12个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17 min内完成12个成分的准确定量;12个定量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0.00~6 400.00μg/mL(r=0.999 1)、2.28~292.00μg/mL(r=0.999 9)、0.82~104.80μg/mL(r=0.999 8)、1.56~200.00μg/mL(r=0.999 7)、0.91~116.00μg/mL(r=0.999 0)、0.94~120.00μg/mL(r=0.999 0)、9.38~1 200.00μg/mL(r=0.997 4)、2.93~375.00μg/mL(r=0.999 0)、1.25~160.00μg/mL(r=0.999 9)、31.25~4 000.00μg/mL(r=0.999 7)、0.93~120.90μg/mL(r=0.999 8)、1.41~180.70μg/mL(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9%、101.2%、97.9%、96.8%、100.8%、100.1%、108.7%、100.0%、99.2%、102.0%、99.0%、103.2%,15批金红片中12个成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11~22.72 mg/g、0.16~0.43 mg/g、0.06~0.23 mg/g、0.13~0.42 mg/g、0.08~0.26 mg/g、0.08~0.25 mg/g、1.94~2.59 mg/g、0.20~0.96 mg/g、0.07~0.30 mg/g、1.72~2.14mg/g、0.03~0.06mg/g、0.03~0.06mg/g。结论采用UPLC-TQ-MS所建立的多指标成分定量分析方法可适用于金红片中不同结构类型成分的同时检测,该方法简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为金红片的整体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8.
余江 《贵州医药》2015,(3):273-275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导致其发病的基本因素可能是自身免疫耐受的破坏。T细胞在自身免疫病的适应性免疫应答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个成熟的T细胞表面表达一种特定的T细胞受体(TCR),互补决定区3(CDR3)最能直接反应TCR多样性。T细胞对众多抗原的识别依赖于CDR3区的多样性,故对TCR CDR3区序列的  相似文献   
139.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肿节风药材超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为建立快速而高效的肿节风药材整体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UPLC法,色谱柱为Acquity HSS T3柱(50 mm×2.1 mm,1.8μm),采用乙腈(D)-水(C)(各含0.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5 m L/min,检测波长330 nm,柱温35℃,建立肿节风药材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评价,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对不同批次的肿节风药材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建立的肿节风药材UPLC指纹图谱方法确证16个共有峰,并对9个共有峰进行了明确化学成分指认;18批肿节风药材的相似度为0.869~0.979;通过聚类分析可大致聚成2类;PCA结果支持了聚类分析结果,并发现指纹图谱中迷迭香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等5个差异性较大的化合物。结论肿节风的UPLC指纹图谱的构建和化学模式的识别为药材质量控制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0.
荚果蕨地上部分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朱玲娟  燕菲  陈金鹏  张楠  张雪  姚新生 《中草药》2015,46(12):1737-1741
目的研究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Diaion HP20、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学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荚果蕨地上部分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12个化合物,其中10个为megastigmane型降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7-megastigmadiene-3,9-diol(1)、blumenolA(2)、去氢催吐萝芙木醇(3)、bridelionol F(4)、bridelionolB(5)、3,5,6-trihydroxy-7-megastigmen-9-one(6)、5β,6α-dihydroxy-3β-(β-D-glucoyranosyloxy)-7-megastigmen-9-one(7)、byzantionoside A(8)、dearabinosyl pneumonanthoside(9)、3-hydroxy-β-damascone glucoside(10),另外2个为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反枝苋苷ⅣV(11)、icariside C_3(12)。结论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荚果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