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比较3组不同发育阶段正常Long Evans大鼠的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F-VEP)的异同,探索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波形在视觉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 随机抽取不同发育阶段的Long Evarts大鼠50只,分成3组。每组大鼠用乙醚麻醉,使用视觉电生理检查系统采集其F-VEP。结果 未睁眼组未记录到大鼠明显的VEP波形,睁眼后可记录到大鼠F—VEP波形,但成年组和幼年组F-VEP主波(Pmax)的潜伏期和振幅有显著性差异,成年组与幼年组Long Evans大鼠相比,F-VEP主波(Pmax)的潜伏期缩短、振幅减小。结论 随着发育,LongEvans大鼠F-VEP主波(Pmax)的潜伏期缩短、振幅减小。F—VEP对大鼠视觉发育阶段的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索视神经急性损伤后Long Evans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方法使用AVE8000自动视觉电生理系统,检测正常及视神经急性损伤后Long Evans大鼠F-VEP.结果测出了正常Long Evans大鼠F-VEP潜伏时和振幅值;检测了视神经急性不完全损伤后F-VEP,其特点为潜伏时延迟,振幅值降低,与正常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视神经横断后F-VEP波形呈熄灭型.结论 Long Evans鼠视神经损伤模型可用于观察视神经保护效应的研究,F-VEP是客观反映视神经功能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利用双向电泳技术比较正常成、幼年Long Evans大鼠初级视皮层蛋白质组表达差异,探索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视觉发育研究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 22d龄和100d龄Long Evans大鼠各3只,过量戊巴比妥钠处死,切取其初级视皮层的灰质,裂解抽提总蛋白,双向电泳分离总蛋白,比较2组大鼠初级视皮层蛋白质表达差异。结果 胶图差异分析发现幼年鼠初级视皮层中有12个蛋白质点表达较丰富,成年鼠初级视皮层中有16个蛋白质点表达较丰富。结论 正常成、幼年Long Evans大鼠初级视皮层蛋白质组存在明显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应用于视觉发育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利用二维电泳-质谱(2-DE/MS)技术分析Long Evans大鼠初级视皮层中与眼优势柱可塑性相关的蛋白质。方法取22d龄Long Evans大鼠通过向其初级视皮层中灌注放线菌酮建立幼年眼优势柱不移动的动物模型,然后分别提取22d龄大鼠、100d龄大鼠和22d龄放线菌酮灌注大鼠的初级视皮层灰质总蛋白,利用2-DE/MS技术分析与眼优势柱可塑性相关的蛋白质。结果通过2-DE/MS技术鉴定了与眼优势柱终止相关的5种蛋白质,这5种蛋白质与蛋白质的更新相关,分别为proteasome protein p45/sug、Malate dehydrogenase、Proteasome alpha1subunits、adolase A和septin4。结论二维电泳-质谱(2-DE/MS)技术可以有效地分离和鉴定视皮层中的特殊蛋白质。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进步和完善,必将在视觉可塑性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建立星型胶质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为体外研究星型胶质细胞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无菌条件下取新生1~3 d的Long Evans(LE)大鼠视皮层,差速贴壁法除去成纤维细胞,摇床振荡法除去其他细胞,免疫荧光法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分离培养的细胞具备典型的星型胶质细胞形态,表达了星型胶质细胞特异性抗原GFAP,并能分泌硫酸软骨素.结论 该方法培养的星型胶质细胞具有正常的形态和功能,可用于星型胶质细胞的体外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视觉电生理表现并做定量分析.方法 8例男性患者经过眼底荧光造影和光学相干成像确诊为单眼CSC后行全视野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VEP)、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视杆细胞多焦视网膜电图(Rod-mfERG)和视锥细胞多焦视网膜电图(Cone-mfERG)检查.患眼为研究组,健眼为对照组.结果 患眼和健眼的PVEP和Cone-mfERG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FERG和Rod-mfERG未出现明显差异.对于空间频率为1°和0.25°的PVEP,患眼较健眼的P100波的幅值分别降低42 43%和37.60%,峰时延迟13.84 ms和8.50 ms,而在Cone-mfERG检查中患眼较健眼P1波幅值密度在1、2环分别降低40.93%和26.02%.结论 视觉电生理检查尤其是PVEP和Cone-mfERG可以对CSC进行诊断及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7.
背景:视网膜自适应光学成像系统所获取的视锥细胞图像具有灰度分布相对集中、亮点边缘比较模糊、存在伪轮廓及边缘相粘连的特点,寻找一种适合视锥细胞图像的处理算法来获取视网膜视锥细胞清晰轮廓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内容。 目的:采用MATLAB图像处理工具箱对视锥细胞图像进行边缘提取,获取其清晰的边缘轮廓。 方法:对30例正常受试者不同部位视锥细胞图像进行预处理、边缘提取和形态学处理,获取视锥细胞图像清晰的边缘轮廓;对处理后的图像进行细胞计数,并分析视锥细胞密度分布特性,进而来验证图像处理算法应用于视锥细胞分布特性研究的可行性。 结果与结论:获取了清晰的视网膜视锥细胞图像轮廓;从结果来看,随着远离黄斑中心凹,细胞密度呈现出降低的趋势,从黄斑中心凹偏0.5°到1°范围内,视网膜视锥细胞密度下降最快。结果提示:实验所设计的图像处理算法在研究视网膜视锥细胞分布特性方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评价硬脑膜外电刺激经硬脑膜-脑脊液-软脑膜传递通路到达视皮层后的基本特征,以验证硬脑膜外电刺激视皮层假体方案的可行性.方法 实验研究.采用单方波电流从猫硬脑膜外刺激视皮层,通过改变刺激信号的类别、参数,记录皮层电压信号的变化,并与电极-组织界面相应的研究文献做比较,来观察由硬脑膜-脑脊液-软脑膜构成的传导通路对刺激信号的衰减影响.结果 改变刺激信号的类别,记录到的皮层电压信号与文献结果一致;当刺激电流单脉冲脉宽增加时,皮层电压峰峰值Vp-p增加不明显,相位发生明显的变化;当单方波电流的幅值增加时,皮层电压Vp-p的幅值也增加;当刺激电极与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减小时,记录电极所记录到的电压升高.当电极深度从0、200、400、600、800 μm依次递增时,记录电压的幅值逐渐减小.结论 硬脑膜外电刺激信号经硬脑膜-脑脊液-软脑膜传递到达视皮层后,仍然为有效信号,硬脑膜外电刺激视皮层假体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比较非超乳小切口与超乳摘除术治疗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18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A组(n=58,67眼)采用非超乳小切口摘除术治疗,B组(n=60,70眼)采用超乳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d、3个月视力、散光度数及后囊破裂、虹膜损伤、前房积血、角膜水肿及瞳孔变化等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3d及1月视力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散光度数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术后3d及1月散光度数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A组患者后囊破裂、虹膜损伤、前房积血、角膜水肿及瞳孔变化等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39%)与B组(30.00%)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非超乳小切口与超乳摘除术治疗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相似,未明显增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前者不需昂贵医疗设备,医疗费用较低,适宜应用于农村及贫穷地区的患者.  相似文献   
30.
正常人图形视觉诱发电位N145与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正常人不同年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波形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正常人90例,按年龄分为3组,每组30人.第1组为儿童组,年龄6~12岁;第2组为少年组,年龄13~18岁;第3组为成人组,年龄19~35岁.采用AVES2000电生理仪,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检测.结果①P100波潜伏时间在儿童组与成人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N145波潜伏时间在三组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②P100波和N145波的幅值在三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两者与年龄皆成负相关关系.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图形诱发电位的潜伏时间逐渐缩短,振幅值逐渐降低,至成年后达到相对稳定的水平.尤其以N145波变化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